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 22
第一节 时代需要并孕育了马克思主义 22
一、马克思主义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23
二、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6
三、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 3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 37
一、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科学的世界观 37
二、在实践基础上严整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的统一 40
第三节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44
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认识马克思主义 44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6
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48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52
第一节 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及其最高成果 52
一、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和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52
二、近代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57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 60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 62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 62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65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68
第三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70
一、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71
二、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73
一、原因和结果 77
第四节 反映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诸范畴 77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79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80
四、内容和形式 82
五、本质和现象 83
第五节 物质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84
一、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84
二、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对立统一规律 86
三、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质量互变规律 91
四、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否定之否定规律 95
一、社会生产是人类历史的前提 100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性 100
第一节 社会历史的前提和社会结构 100
二、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 102
三、社会的物质经济结构 103
四、社会政治结构 106
五、社会意识结构 107
六、社会结构是历史的、变化的 109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一般规律 109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109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 112
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14
四、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 116
五、社会发展的实际全景是多侧面、多层次的规律“群”交互起作用的复杂网络 119
第三节 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121
一、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本质 121
二、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25
三、社会历史的发展是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统一 128
第四节 人生价值论 131
一、价值论的兴起及其意义 131
二、人生价值的含义 133
三、人生价值的尺度 135
四、人生价值的实现 137
五、评萨特的人生价值观 139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142
第四章 认识的实践基础和辩证运动 14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实践为特征的能动的革命反映论 142
二、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45
第二节 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反映的辩证过程 151
一、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151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 154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156
第三节 主体对客体反映的真理性 158
一、真理的客观性 158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61
三、真理和谬误 164
一、感性直观方法 167
第四节 科学认识方法 167
二、唯物辩证的逻辑思维方法 169
三、非逻辑思维方法 171
第五节 现代思维方式及其特征 174
一、现代思维方式的产生 174
二、现代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178
三、掌握现代思维方式,实现观念上的变革 180
第五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183
第一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商品化、工业化和社会化 183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183
二、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85
三、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 187
一、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188
第二节 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前提 188
二、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190
三、商品的价值量 191
四、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93
五、价值规律及其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195
第三节 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和阶级对立的根源 196
一、资本流通公式及其矛盾 196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198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99
四、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202
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04
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主要特点 206
一、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 207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07
二、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其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10
三、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213
第五节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216
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216
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 217
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演变的总趋势 219
第一节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扩展和深化 222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222
第六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222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和深化 224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现实运动中的曲折复杂性 226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 227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227
二、资本积累的社会后果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229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深刻对抗性质 235
第三节 资本再生产实现过程中的矛盾 236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236
二、个别资本的运动、资本循环和周转 236
三、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242
四、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中的矛盾 247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250
第四节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集中爆发 250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252
三、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各种矛盾 254
第七章 资本主义的现今形式 257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本质特征 257
一、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257
二、垄断是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260
第二节 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新变化 261
一、私人垄断资本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基础 262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265
三、由国内垄断向国际垄断的发展 270
第三节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制度的新形式和新特点 272
一、在所有权方面,盛行所谓“资本民主化”和“资本民众化” 273
二、在经营管理方面,推行所谓“管理民主化” 275
三、在分配方面,推行各种“福利制度”,建立“福利国家” 277
第四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281
一、垄断资产阶级加强了对经济命脉和政治权力的控制 281
二、中小资本家的地位更不稳定 284
三、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285
第五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289
一、经济迅速发展和腐朽停滞两种趋势 289
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两种趋势交织并存中 294
三、资产阶级经济学派理论无法挽救资本主义 295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299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它向更高社会形态转化的必然趋势 299
第八章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99
二、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 303
三、资产阶级学者的种种新理论都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307
第二节 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311
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但不会自行消亡 311
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是实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必然转变的关键 313
三、暴力革命和打碎旧国家机器是实现革命变革的先决条件 316
四、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 319
第三节 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 322
一、社会主义将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 322
二、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 324
三、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的基础 328
第九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多种模式 333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社会主义的现实 333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设想 333
二、坚持实践观点,正确认识科学设想同现实的关系 33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343
一、由一国到多国实践和对社会主义制度认识的新高度 343
二、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345
第三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351
一、社会主义首先在比较落后国家建立及实践提出的新课题 351
二、正确认识本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 354
三、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56
一、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要求冲破单一模式的束缚 360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形成的多种模式 360
二、社会主义多种模式的形成和特点 361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未来发展 37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370
一、社会基本矛盾范畴的提出 370
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 373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377
四、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37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79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79
二、社会主义国家在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应当及时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 381
三、科技革命对经济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严峻挑战 383
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和吸引力的不断增强,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385
第三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388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 388
二、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内容 390
三、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指导原则 393
四、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95
第四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 397
一、社会主义发展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397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400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403
四、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自觉地为共产主义奋斗 404
后记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