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张静如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中共党史与中共党史学 1
第二节 中共党史学的形成发展和功能 4
第三节 邓小平的党史观 9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
(二)历史主义的理论和方法 11
(三)辩证思维 12
(四)生产力标准与群众利益标准的统一 13
(五)宽广的国际视角 13
(六)“恰如其分”与“宜粗不宜细” 14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与中共党史学的关系 15
(一)邓小平理论对中共党史学的贡献 16
(二)中共党史学在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中的作用 17
(三)邓小平理论对中共党史学的指导 17
第五节 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特点和意义 19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历史经验的总结 21
第一节 中共党史上的邓小平 23
(一)从留学生到共产主义战士 23
(二)出任县委书记 26
(三)太行抗日建功勋 29
(四)为人民解放而战 32
(五)战斗在大西南 40
(六)成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46
(七)在危难中搞整顿 52
第二节 开辟新道路、创立新理论 56
(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7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64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中的历史智慧 69
(一)要走自己的路 70
(二)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73
(三)经过长期探索实现国情认识大突破 79
(四)改革开放离不开对历史的重新审视 86
(五)历史选择的立国之本 95
(六)努力排除“左”和右的干扰 99
(一)顾全大局,举重若轻 106
第四节 邓小平的思想方法和崇高品格 106
(二)原则坚定,刚正不阿 112
(三)尊重实践,求真务实 115
(四)尊重群众,热爱人民 120
(五)敢于试验,勇于创新 124
(六)作风果断,文风朴实 128
(七)乐观豁达,勇于自我批评 132
第三章 邓小平论中共党史 137
第一节 关于党史分期问题 137
第二节 党的成熟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 148
第三节 如何认识20年的“左”和社会停滞 153
(一)区别两个“10年” 154
(二)20年中仍有成就 155
(三)20年间中国社会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 157
第四节 党领导的两次伟大革命 180
(一)革命的前提是认清国情 183
(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重点反对教条主义 186
(三)要有稳定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 189
(四)着眼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89
第五节 关于毛泽东的评价问题 191
(一)毛泽东与邓小平 192
(二)邓小平论毛泽东 197
第六节 邓小平论毛泽东思想 208
(一)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 208
(二)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 212
(三)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 214
(四)毛泽东思想要发展 215
第四章 中共党史学中的邓小平理论研究 219
第一节 党史学对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220
(一)党史研究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20
(二)党史研究为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提供思想素材 229
(三)对邓小平理论作历史论证和宣传教育 236
第二节 党史研究与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241
(一)反对“两个凡是”,积极参加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242
(二)恢复党史本来面目,协助党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245
(三)在形成《决议》的过程中,深化了党史研究 247
第三节 党史研究与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和形成轮廓 252
(一)研究新中国经济体制的演变,阐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53
(二)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研究 255
(三)广泛开展“一国两制”的研究 257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成为党史研究的长久课题 260
第四节 党史研究与邓小平理论形成体系、走向成熟 264
(一)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行历史论证 265
(二)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267
(三)考察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 269
第五章 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党史研究 272
第一节 党史研究中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75
(一)敢于冲破障碍,作出并坚持符合历史实际的科学结论 277
(二)坚持历史主义 287
(三)实事求是与恰如其分、宜粗不宜细 294
(四)创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良好氛围 30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论与党史研究 312
(一)党史学应重视研究党领导人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 315
(二)要把生产力标准和群众利益标准统一起来 317
(三)党史研究中的群众利益原则问题 331
第三节 党史研究中的国际视角 340
(一)在国际背景中考察党的实践和理论 342
(二)在国际横向比较中认识党的发展 350
第四节 继续加强对党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探索 360
(一)提高对党史学理论和方法重要性的认识 360
(二)在吸收党史学理论和方法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作出新探索 362
主要参考书目 372
后记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