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 观念·素质·人 6
(一)唐太宗:决策者的才智与品格 6
忧患意识 19
严於自律 30
以身作则 42
从谏如流 53
(二)臣僚:智囊人物的素质 63
魏徵 65
房玄龄、杜如晦 73
马周 80
戴胄 84
李靖 88
李勣 92
王圭 95
岑文本 98
崔仁师 99
虞世南 100
褚遂良 101
阎立德 101
祖孝孙 102
吕才 102
薛收、姚思廉、李守素、孔颖达 102
长孙皇后 103
(三)贞观君臣论政 111
大乱後能否立即大治 114
创业难还是守成难 121
应否进行封禅 125
应否实行封建 130
(一)制度的保障 138
三省制、封驳权 138
二 活力支撑着贞观之治 138
监察制度 146
精简机构、淘汰冗员 152
考课制度 154
颁布法律 159
确立兵制 163
学制、科举制 167
(二)重视现实政策 169
重视土地的价值 170
兴修水利 174
制定赋役政策 175
注视人口问题 178
促进中外交流 181
(三)宽松、宽容:人际关系的调整 192
君民关系的调和 192
民族关系的调整 197
三 惰性降下了「治世」的帷幕 206
(一)可悲的蜕化 207
不复由衷纳谏 207
贪图声色享乐 211
性格、心境的转变 213
宰相群的变化 216
(二)贞观十七年——急剧的转化 225
魏徵之死 225
储位的争夺 226
宫廷政变的余波 239
易储事件 243
(三)严重的内耗 248
从「君臣相亲」到「君臣相疑」 248
征战连年 257
迟来的悔悟 265
结束语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