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
1.1 计算机网络及其类型 2
1.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
1.1.2 网络的类型 3
1.2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划分 5
1.3 网络的组成部分 6
1.3.1 网络服务 7
1.3.2 传输介质 9
1.3.3 协议 9
1.4.1 ARPA网(ARPANET) 12
1.4 历史上的网络 12
1.4.2 802协议 13
1.4.3 蓝色巨人的SNA(系统网络结构) 14
1.5 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 14
1.5.1 随处可见的高带宽 15
1.5.2 网络作用的变化 16
1.5.3 网络计算机--前进还是倒退 17
1.6 一个实际的网络 20
第二章 网络服务 23
2.1 文件服务 24
2.1.1 文件传输 24
2.1.2 文件存储和数据迁移 25
2.1.4 文件归档(File Archiving) 26
2.1.3 文件同步更新 26
2.2 打印服务 27
2.2.1 减少打印机数量并提高利用率 27
2.2.2 突破地理限制 28
2.2.3 对打印任务排序 28
2.2.4 无纸传真 28
2.3 消息服务 29
2.3.1 电子邮件 29
2.3.2 语音与电子邮件一体化 30
2.3.3 工作组应用程序 31
2.3.4 目录服务(Directory Service) 32
2.4 应用程序服务 32
2.5 数据库服务 33
2.6 集中式与分布式网络服务的比较 35
2.6.1 管理资源 36
2.6.2 服务器专用化 36
2.6.3 集中式文件服务与分布式文件服务比较 37
2.7 本章小结 39
第三章 传输介质 41
3.1 传输介质概述 41
3.2 双绞线 43
3.2.1 无屏蔽双绞线 43
3.2.2 屏蔽双绞线(STP) 45
3.3 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46
3.4 光纤(Fiber Optic Cable) 49
3.5 无线电频率传输(Radiowave) 52
3.5.1 单频通信(Single Frequency) 53
3.5.2 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54
3.6 红外传输(Infrared Light) 55
3.7 微波系统(Microwave) 56
第四章 连接设备 63
4.1 介质接头(Connector) 63
4.2 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 64
4.3 调制解调器(Modem) 68
4.4 中继器(Repeater) 69
4.5 集线器(Hub) 70
4.6.1 网桥原理及作用 72
4.6 网桥(Bridge) 72
4.6.2 软件网桥和硬件网桥 75
4.7 路由器(Router) 76
4.7.1 路由概述 76
4.7.2 路由探测(Route Discovery) 77
4.7.3 路由交换(Switch) 82
4.7.4 桥路器(Brouter) 88
4.8 网关(Gateway) 89
第五章 网络拓扑结构 91
5.1 物理拓扑结构(Physical Topology) 91
5.1.1 总线(Bus)型物理拓扑结构 92
5.1.2 环型(Ring)物理拓扑结构 94
5.1.3 星型(Star)物理拓扑结构 95
5.1.4 网状(Mesh)物理拓扑结构 96
5.1.5 蜂窝(Cellular)状物理拓扑结构 97
5.2 逻辑拓扑(Logical Topology)结构 99
5.3 介质访问方式(Media Access) 101
5.3.1 争用方式 101
5.3.2 令牌传递(Token-Passing)方式 106
5.3.3 物理拓扑、逻辑拓扑和介质访问方式的关系 112
5.4 基本网络体系 112
5.4.1 以太网(Ethernet)结构 113
5.4.2 令牌环结构 114
5.4.3 ARCNet结构 116
5.5 三种主要协议比较 119
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协议模型 121
6.1 网络模型的建立 121
6.1.1 网络标准化 121
6.1.2 电信领域的组织机构--ITU 122
6.1.3 标准化领域的组织机构--ISO 123
6.1.4 ISO模型 123
6.2 物理层 124
6.2.1 传输介质的机械和电气规程 125
6.2.2 位传输的编码和定时 126
6.3 数据链路层 134
6.3.1 寻址 134
6.3.2 帧界确定和识别 135
6.3.3 连接类型 136
6.3.4 错误控制 137
6.3.5 流量控制 138
6.3.6 差错检验和纠正--检错码与纠错码 139
6.4 网络层 140
6.4.1 网络寻址 141
6.4.2 路径交换 142
6.4.3 路径搜索与选择 143
6.4.4 连接服务 144
6.4.5 网络互联 147
6.5 传输层 149
6.5.1 传输协议的特点 150
6.5.2 寻址 151
6.5.3 段合并 152
6.5.4 连接服务 153
6.6 会话层 155
6.6.1 会话与传送 156
6.6.2 对话控制 157
6.6.3 会话管理 157
6.7 表示层 158
6.7.1 数据压缩 158
6.7.2 数据转换 160
6.7.3 数据加密 162
6.8 应用层 164
6.8.1 网络服务 164
6.8.2 服务公告(Service advertisement) 165
6.8.3 服务使用方式 166
第七章 典型网络操作系统介绍 169
7.1 NetWare操作系统 169
7.1.1 NetWare发展过程 169
7.1.2 NetWare的特点 170
7.1.3 NetWare的硬盘通道技术 173
7.1.4 NetWare的系统容错技术(SFT) 174
7.2 Windows NT操作系统 177
7.2.1 Windows NT产生的背景 177
7.2.2 Windows NT的特点 177
7.2.3 Windows NT结构的简单浏览 181
7.2.4 Windows NT的安全性 182
7.2.5 Windows NT基本概念 183
7.3 其它网络操作系统 187
7.3.1 LAN Manager 187
7.3.2 VINES 188
7.3.3 网络文件系统NFS 189
7.4 网络操作系统选择 189
7.5 NetWare与Windows NT的综合比较 191
7.5.1 Novell NetWare4.1 191
7.5.2 Windows NT Server4.0 193
第八章 现代网络技术 195
8.1 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195
8.1.1 ATM发展历程 196
8.1.2 ATM技术实质 197
8.1.3 ATM的优点 198
8.1.4 ATM的问题 199
8.1.5 向ATM的升级其发展前景 200
8.1.6 ATM在中国的发展 200
8.2 帧中继FR(Frame Relay) 201
8.2.1 帧中继的概念及与X.25的关系 201
8.2.2 帧中继的发展历程 203
8.2.3 帖中继在局域网/广域网互联中的应用 204
8.2.4 帧中继用于语言传输 205
8.3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 206
8.3.2 100VG-AnyLAN 207
8.3.1 快速以太网 207
8.3.3 100Base-T系列与100VG比较 208
8.4 FDDI技术 209
8.4.1 FDDI技术概述 209
8.4.2 FDDI性能及前景分析 210
8.5 交换技术 211
8.5.1 交换技术的提出 211
8.5.2 交换机性能参数 212
8.5.3 交换机使用地点 213
8.5.4 虚拟局域网支持 214
8.6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s) 215
8.6.1 什么是ISDN 215
8.6.2 ISDN的业务及其特点 215
8.6.3 ISDN体系结构 216
8.6.4 ISDN在广域网接入上的应用 219
8.6.5 ISDN发展和展望 221
8.6.7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221
第九章 网络规划与设计 223
9.1 建立网络的步骤 224
9.1.1 网络规划问题的提出和可行性分析 224
9.1.2 网络设计 226
9.2 网络结构设计和技术选择 228
9.2.1 网络结构性能要求 228
9.2.2 网络结构的发展 229
9.3 网络干线技术方案选择 231
9.4 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 233
9.4.1 对于网络操作系统的要求 234
9.4.2 几种主流网络操作系统性能比较 235
9.4.3 小结 237
9.5 网络硬件设备选择 238
9.5.1 对服务器的选择 238
9.5.2 路由器/集线器的选择 241
9.6 校园网总体规划 242
9.6.1 校园网特点 242
9.6.2 校园网建设的目标、原则和任务 243
9.6.3 校园网总体设计方案 243
9.7 校园网建设一例 244
9.8 企业网规划一例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