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目录 1
第一编抗战文学的兴起 18
(1937.7——1939.12) 18
概述 18
第一章全民抗战中的散文、报告文学(上) 21
第一节散文、报告文学的发展 21
第二节 丁玲、吴奚如等的战地速写 27
第三节 周立波的《战场三记》与舒群的 32
《西线随征记》 32
第四节卞之琳、吴伯箫等的散文、报告文学 39
第五节 战地记者的文艺通讯 46
第一节沙汀、何其芳的报告文学 53
第二章全民抗战中的散文、报告文学(下) 53
第二节刘白羽、陈荒煤等的报告文学 59
第三节宋之的与“战地访问团”诸作家作品 65
第四节碧野及其他作家的报告文学 74
第五节《西线文艺》等刊物的速写、报告文学 78
第三章抗战前期的诗歌 86
第一节抗战前的救亡诗歌 86
第二节 田间等的街头诗创作 91
第三节艾青、方殷、天蓝的诗歌 96
第四节卞之琳、何其芳的诗歌 103
第五节其他诗歌作品 107
第一节抗战前的救亡话剧活动 116
第四章抗战初期的剧运与剧作 116
第二节抗战初期的戏剧运动 123
第三节抗战初期的小型戏剧作品 133
第四节丁玲、塞克、宋之的等的剧作 141
第五章抗战初期的小说(上) 150
第一节抗战前的小说 150
第二节吴奚如的《汾河上》 156
第三节刘白羽、柳青、力群等的小说 163
第六章抗战初期的小说(下) 172
第一节穗青的《脱缰的马》和《在火车站》 172
第二节魏伯的小说 179
第三节萧红、端木蕻良和其他作家的小说 186
概述 195
第二编抗战文学的发展 195
(1939.12——1942) 195
第七章相持阶段的小说(上) 198
第一节蒋弼和吴象的小说 198
第二节描写爱国军民浴血奋战的小说 203
第三节描写农民在战争中觉醒的小说 211
第四节反映战时儿童生活的小说 213
第八章相持阶段的小说(下) 218
第一节青苗的《中条山的杜鹃花》及其它 218
第二节贾植芳等的短篇小说 225
第三节碧野和其他作家的小说 229
第四节于黑丁和曾克的小说 234
第一节太行诗歌社和冈夫的诗 240
第九章相持阶段的抗战诗歌 240
第二节袁勃的诗歌 250
第三节高咏、柯岗的诗歌 257
第四节其他诗人的作品 265
第十章相持阶段的散文、报告文学 275
第一节黄钢的报告文学 275
第二节 李公朴的《华北敌后——晋察冀》 278
第三节根据地人物风光素描 282
第四节人民战争的真实记录 288
第十一章在斗争中前进的抗战戏剧 291
第一节抗战剧运的深入与发展 291
第二节李伯钊等反映根据地生活的剧作 296
第三节洪荒、成荫等反映敌区斗争的剧作 303
第四节赵树理与上党抗战戏曲 309
第三编 抗战文学的繁荣与丰收 315
(1942——1945.8) 315
概述 315
第十二章赵树理的小说 318
第一节赵树理的生平和早期小说 318
第二节《小二黑结婚》 325
第三节《李有才板话》 331
第四节《李家庄的变迁》及其它短篇小说 336
第五节成就与影响 344
第十三章表现新的群众时代的小说(上) 349
第一节马烽、西戎的小说 349
第二节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 355
第三节孙谦、胡正的小说 361
第四节李束为等作家的小说 366
第十四章表现新的群众时代的小说(下) 370
第一节高沐鸿和郑笃的小说 370
第二节王南的小说 375
第三节反映战争生活的小说 379
第四节 表现根据地农村变革的小说 384
第十五章抗战后期的诗歌 391
第一节欢呼胜利的歌唱 391
第二节 田间、阮章竞的诗歌 398
第三节抗日将领的诗歌 406
第四节人民群众的抗战歌谣和翻身歌谣 414
丁玲的《一二九师与晋冀鲁豫边区》 422
第十六章散文、报告文学的新收获 422
第一节 周而复的《晋察冀行进》和 422
第二节华山、杨朔的报告文学 425
第三节 穆欣的报告文学和续范亭的政论 430
第四节郑笃、张香山等的报告文学 435
第五节 董谦的《没有人民的世界》及其它 439
第十七章戏剧的新生面 445
第一节抗战剧运的新高潮 445
第二节秧歌剧与歌剧(上) 451
第三节秧歌剧与歌剧(下) 459
第四节话剧的丰收 466
第五节戏曲迈出了改革新步伐 473
后记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