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编:通论专题研究 1
绪言:对《中国历史通论》的考虑 1
通史旨归 2
背景:“大历史”观念与专题选择 3
释“究天人之际” 5
释“纵通”与“横通” 8
总起:对中国传统社会特质的认识 9
释“今修通史,旨在独裁” 14
交代:专题的安排 15
“部族时代”的提出 18
一、部族时代 18
部族的出发地:“聚落” 21
宗族、部族与“方邦” 27
“卡里斯玛”型权力崇拜 33
二、封建时代 42
学术史追溯:“封建论” 43
由“天下万国”到“方邦联盟” 48
西周王国:“封邦建国”制 56
附论:关于“三代”演进的一种文化分析 63
三、大一统帝国时代 69
由列国纷争走向“大一统” 70
“大一统”的历史镜像 77
“帝国时代”的内部分期 83
四、农业产权性质及其演化 95
[上篇] 96
辨析产权问题的思路 96
产权的发生学诠释 105
部族“集体共有制” 105
部族国家“王有制” 106
“王有制”下的收益分配方式:贡、助、彻 109
权力更新与“私有化” 112
[下篇] 119
“黔首自实田”辨 119
自耕农为“国家佃农”辨 126
权力背景下“土地兼并”辨 131
五、农业经济的内环境与外环境 143
[上篇] 144
农业起源概说 144
农业发展进程鸟瞰 148
耕作制度由抛荒休闲到连作复种的变化 149
耕地的拓展及其盈缩不定的动态进程 153
农业产出:亩产量及其他 158
小农经济的历史合理性 167
[下篇] 167
是什么障碍了经济的变革? 176
余论 184
六、特型化的市场与商人阶层 191
[上篇] 192
帝国体制下商品生产辨析 192
一、农副业产品 195
二、手工业产品 208
帝国时代消费形态解析 225
[下篇] 225
帝国时代商人的历史命运 238
七、政治构造与政治运作 271
辨识政治体制特征的方法论策略 272
“封建”与“郡县”之辨 279
刚柔相济:帝国政治体制运作机制 291
一、“卡里斯玛崇拜”及其演绎:中国传统政治体系的核心特征 294
二、传统统治恩威并用的官僚运作机制 305
三、传统统治消除内部隐患的运作机制 311
“问题意识” 324
八、中国现代化艰难性的历史思考 324
辨识理路 331
历史探源 334
余论 349
后编:回顾与反思 355
一、百年史学建设历程回顾 357
百年史学主题:重新认识中国 357
新史学:对科学实证的追求 364
诠释:史家与时代的对话 371
余话 381
二、被遗忘的个案:张荫麟及其《中国史纲》 383
“为学贵自辟,莫依门户侧” 385
众窍无窍天然自成 395
三、中国社会史学科建设刍议 409
走出低谷的历史抉择 409
揭开中国社会变革艰难的历史奥秘 415
四、对社会历史认识的若干思考 423
中国历史有没有自己的“谜”? 424
对社会历史的认识能否成为科学? 428
社会历史的认识能否“价值中立”? 441
不能了结的“情结”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