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3
道德规则 3
目录 3
道德行为的特性 4
道德行为的经验性研究 7
性格 10
第二章若干理论观点 13
社会群体理论 13
道德心 17
心理分析理论 19
学习理论 26
认知发展理论 31
经验性检测 37
第三章抵制诱惑 37
抵制诱惑的一般性 39
与抵制诱惑相关的一些因素 42
(A)智力 42
(B)性别差异 43
(C)年龄 44
(D)个性和气质 45
情境因素 46
养育孩子的经历 50
(A)男孩 51
(B)女孩 52
自行报告检测方法 53
(A)反社会行为 54
(B)反禁欲行为 58
道德抑制的性质 61
第四章少年犯罪 66
衡量道德行为的标准——少年犯罪 66
少年犯研究方案 68
少年犯的一些基本特征 69
(A)性别差异 69
(B)智力 71
(C)体格 72
少年犯罪类型 72
少年犯与非少年犯之间的个性差异 77
(A)自我控制 78
(B)个性测试 79
(C)外倾与内倾 79
家规 80
第五章对犯罪行为的反应 85
犯罪的性质 85
犯罪后反应的检测 89
(A)自我报告 89
(B)投射检测方法 90
(C)直接观察 91
(D)其他人的评价 91
研究计划 91
犯罪行为的影响 92
(A)认识不一致 92
(B)补偿 94
(C)自我惩罚 94
犯罪的一般性 96
抵制诱惑和有罪 97
有关其它因素 99
(A)理解力 99
(B)性别 99
(C)年龄 100
(D)体格和性格 100
犯罪的起因 100
第六章利他主义 109
利他主义的性质 109
(A)利他主义的生物根源 110
(B)依恋与利他主义 111
(C)作为习惯的利他主义 114
(D)利他主义典型效果 115
(E)神入与同情行为 116
(F)作为社会和谐的利他主义 118
(G)作为责任的利他主义 121
(H)作为伪装的利他主义 121
利他主义与道德约束 122
与利他主义相关的一些因素 124
(A)年龄 124
(B)智力 124
(C)性别差异 125
个性 126
家庭影响 127
第七章道德顿悟 131
皮盖特理论 131
(A)年龄变化 138
以皮盖特理论为基础的随后研究 138
(B)智力 139
(C)社会关系 139
(D)道德顿悟与其它因素 140
(E)性别差异 141
(F)宗教 141
(G)社会学习理论与道德顿悟 142
科尔伯格理论 143
第八章道德信念 150
道德信念的内容 150
几个与道德信念相关的因素 156
(A)性别 156
(B)年龄 157
(C)宗教 158
(D)道德行为的其它尺度 159
道德信念和人格 160
对价值的看法 171
第九章性格 182
无道德型性格 182
遵奉性格 185
独裁主义性格 188
集体主义性格 191
认真遵纪守法性格 193
利他主义性格 196
第十章宗教、教育与道德 202
宗教 202
教育 209
后记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