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曲,陈露晓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110066287
  • 页数:53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除绪论外,包括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人与自然,科学认识与科学问题,科学事实及其获取方法,科学思维方法,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系统科学方法,科学技术系统,科学技术与社会,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等。本书融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力求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理论思维语创新能力的需求。

前言 1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学科性质 1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1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2

三、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4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建立和发展史 5

一、自然辩证法创立之前 6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16

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23

第三节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重要意义 27

第二章 自然系统 30

第一节 自然界的存在 30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30

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32

三、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统一性 33

第二节 系统自然观 35

一、什么是系统 35

二、什么是自然界物质系统 36

三、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 38

四、自然界物质系统的类型 41

五、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 44

六、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矛盾 46

第三节 自然界的演化 50

一、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51

二、恒星的起源与演化 53

三、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57

四、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59

五、人类的产生 64

第四节 自然界演化的机制和方式 67

一、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68

二、自然系统演化的基本方式 71

第五节 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和周期性 75

一、自然界演化的方向性 75

二、自然界演化的周期性和永恒循环 89

第三章 科学认识与科学问题 97

第一节 科学认识系统 97

一、关于科学认识的理解 97

二、关于科学方法的理解 101

三、关于科学认识的一般发展规律 107

第二节 科学问题 110

一、科学问题及其分类 110

二、科学问题的来源 115

三、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 118

第三节 科研选题 120

一、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 120

二、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122

三、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 127

第四章 科学事实及其获取方法 129

第一节 科学事实 129

一、关于科学事实的概念 129

二、科学事实的特点 130

三、科学事实的作用 131

四、科学事实与几个相关概念的比较 132

第二节 科学实验方法 135

一、关于科学实验方法的概念 135

二、科学实验方法的特点 135

三、关于科学实验方法的类型 137

四、科学实验方法的作用 140

五、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43

六、科学实验过程的基本步骤 144

第三节 科学观察方法 148

一、科学观察方法 148

二、观察方法的特点 148

三、观察方法的作用 149

四、科学观察方法的类型 151

五、科学观察方法的原则 153

第四节 科学实验和观察中的几个认识论问题 157

一、观察渗透理论 157

二、仪器与测量问题 159

三、实验与观察中的机遇 161

第五章 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 170

第一节 科学抽象 170

一、关于科学抽象的理解 170

二、关于科学抽象的一般过程 171

三、科学抽象的成果 173

第二节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179

一、什么是科学思维 179

二、关于逻辑思维的理解 180

三、分析和综合 181

四、归纳和演绎 185

五、类比方法 196

六、公理化方法 201

第三节 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 213

一、形象思维 213

二、直觉思维 222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 230

第六章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 241

第一节 科学假说的特征与作用 241

一、科学假说的概念 241

二、科学假说的基本特征 242

三、科学假说的作用 244

第二节 科学假说的检验 246

一、科学假说检验的类型 246

二、科学假说的间接检验 247

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评价 253

一、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254

二、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256

第四节 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261

一、关于科学哲学中划界问题的争论 262

二、科学与伪科学的对立 268

第七章 系统科学方法 273

第一节 系统方法 273

一、系统方法的概念 273

二、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274

三、系统方法的程序步骤 281

四、系统方法的意义和作用 283

第二节 信息论方法 285

一、信息的内含 286

二、信息的基本性质 286

三、信息的特征 287

四、信息与几个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290

五、信息方法的内涵 291

六、信息方法的特点 292

七、信息方法的基本步骤 293

八、信息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294

第三节 控制论方法 297

一、控制论的含义 297

二、控制论的产生 297

三、控制论的发展 298

四、控制方法的特点 299

五、控制过程和步骤 299

六、控制论方法的种类 300

第四节 自组织理论方法 312

一、自组织问题 312

二、自组织理论 329

三、自组织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343

第八章 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方法 346

第一节 技术问题和技术创造过程 346

一、技术概念的理解 346

二、技术问题 348

三、技术研究过程的一般程序 350

第二节 技术思维和技术方法 352

一、技术发明及其本质 353

二、技术思维及其特点 355

三、技术方法及其特点 359

第三节 技术预测和技术评估 361

一、技术预测方法 361

二、技术评估方法 367

第四节 技术原理和技术设计 371

一、技术原理 371

二、技术设计 377

三、关于设计方法论的三种观点 380

第五节 技术创新 383

一、什么是技术创新 383

二、技术创新动力机制 385

三、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运行机制 387

四、技术创新的环境 389

第九章 科学技术系统 392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体系结构 392

一、科学的含义 392

二、自然科学的特征 394

三、科学的体系结构 397

四、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 399

五、技术的一般特征 399

六、技术的体系结构 401

七、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402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 406

一、科学家与科学共同体 406

二、科学的社会组织 410

三、科学的社会支持系统 412

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 414

一、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 415

二、科学发展的主要形式 418

三、西方科学哲学的几种科学发展模式 422

第十章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429

第一节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429

一、政治因素 429

二、经济因素 434

三、文化教育 437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441

一、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发展 441

二、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 446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结构变革 450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 454

一、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特点和规律性 455

二、当代科学技术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 462

第十一章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481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形成 481

一、自然对人的作用 481

二、人对自然的作用 483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 488

一、什么是生态环境 488

二、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及全球性问题 489

三、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原因 498

第三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501

一、人和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 501

二、科学技术价值观的反思 505

三、人类有能力协调好与自然的关系 512

第四节 人类未来发展战略 514

一、下一个文明——生态文明 514

二、下一个经济——知识经济 521

三、下一个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战略 527

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选择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