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曼野主编;北京市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05800965
  • 页数:387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编者的话 1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1

第一节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 1

出发点 1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

二、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 2

一、生产力 3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3

第二节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

一、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1 4

二、生产关系 5

三、政治经济学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 5

研究生产关系 5

四、政治经济学还必须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 8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生产关系发展 9

的客观规律 9

一、经济规律的特点 10

二、客观经济规律与科学规律的区别 11

三、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经济规律客观性的关系 12

四、经济规律体系 14

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14

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6

第五节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17

一、要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学习 17

政治经济学 17

三、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18

二、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18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20

第一节商品 20

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 20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21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3

四、商品的价值量 25

五、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28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30

第二节货币 30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35

三、货币流通规律 38

第三节价值规律 40

一、什么是价值规律 40

二、价值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41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44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44

一、货币向资本的转化 44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46

三、劳动力的买和卖 47

第二节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50

一、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50

二、价值增殖过程 51

第三节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54

一、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54

三、剩余价值率 55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55

第四节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57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7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8

第五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60

一、工资的本质 61

二、工资的形式 62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而斗争 63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65

第四章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 65

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65

二、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67

第二节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70

一、资本有机构成 70

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条件下的资本积累 71

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 72

第三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 75

一、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75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 76

一、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基础 79

第四节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79

二、资本主义积累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81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必然导致剥夺者被剥夺 82

第五章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 84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 84

一、什么是资本循环 84

二、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85

三、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88

第二节资本的周转 91

一、什么是资本周转,资本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 91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93

三、对资本的两种划分及其意义 96

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97

第一节社会资本和社会总产品 100

一、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100

第六章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100

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核心 102

三、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 103

第二节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的实现 105

一、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基本交换关系 105

二、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08

的实现 109

一、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109

第三节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产品 109

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10

三、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113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割 116

第一节利润和平均利润 116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16

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118

三、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20

四、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23

五、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重大意义 124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及其职能 125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125

二、商业利润 128

三、商业资本家对店员的剥削 130

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131

一、借贷资本 131

二、利息和利息率 133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35

五、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136

四、股份公司和股息 136

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 138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 138

二、级差地租 139

三、绝对地租 144

第八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48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48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 148

二、经济危机的根源 149

一、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阶段 151

第二节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51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发展 154

第三节经济危机加剧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 157

一、经济危机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严重破坏 157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57

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 158

第九章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和特征 160

第一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161

一、垄断的形成 161

二、垄断组织的形式 163

三、垄断高额利润及其来源 164

四、垄断加剧竞争 166

第二节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167

一、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168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168

三、资本输出 171

四、国际垄断同盟从经济上分割世界 174

五、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 175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 179

第三节帝国主义基本特征的新发展 179

二、混合联合企业成了垄断组织的重要形式 183

三、金融资本的统治进一步加强 184

四、资本输出的新特点 185

五、现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和发展 186

六、新殖民主义成了垄断资本对外掠夺的主要形式 187

第十章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189

第一节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 189

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停滞趋势 190

二、食利者阶层的增长和食利国的形成 191

三、国民经济军事化和社会危机加深 193

四、政治上走向全面反动和机会主义的泛滥 195

第二节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196

一、垄断使生产高度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 196

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 196

二、垄断加剧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 199

三、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202

一、资本主义总危机 205

第三节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 205

历史过程 205

二、两种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共处和经济竞赛 207

三、殖民体系的崩溃和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 210

四、社会主义在全世界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 211

的历史趋势 211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多种经济成分 214

第一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214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客观必然性 214

二、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条件和途径 215

第二节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 221

成分 221

一、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客观依据 221

二、我国以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 221

长期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221

三、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222

四、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224

五、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226

六、社会主义经济联合体所有制 227

七、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经济形式 228

第三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29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229

二、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31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33

第一节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 233

特征 233

一、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 233

二、社会主义社会实行计划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237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38

四、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意义 240

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规律 242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 242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 243

三、运用价值规律同实行计划经济的一致性 246

一、建立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的必要性 248

第三节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计划体制 248

二、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形式 250

三、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252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争 254

一、竞争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规律 254

二、社会主义竞争与资本主义竞争的本质区别 254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企业 257

第一节社会主义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 257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57

二、增强企业活力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 259

三、增强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60

第二节政企职责分开 261

一、政企职责分开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必要前提 261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 263

三、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264

第三节社会主义企业的多种经营方式 265

一、社会主义企业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必要性 265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多种经营方式 266

二、社会主义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原则和形式 267

一、社会主义企业活力的源泉 267

第四节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267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效益 271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及其实现的手段 271

一、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 271

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 275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281

第二节社会主义经济效益 285

一、节约时间的规律 285

二、经济效益的实质和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意义 287

三、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290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关系 291

一、社会主义生产中人们的经济关系仍然是物质利益关系 291

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292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297

第一节社会主义商品流通 297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 297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经济形式 299

一、社会主义货币流通的特点和渠道 303

三、社会主义市场 303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 303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 306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 308

一、社会主义商品价格的客观依据 308

二、社会主义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 309

第四节社会主义银行和信贷 312

一、社会主义银行 312

二、社会主义信贷 313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分配 316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316

一、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 316

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319

三、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323

第二节社会主义财政 327

一、社会主义财政的性质和作用 327

二、社会主义税收及其作用 328

三、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329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330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330

二、按劳分配是对平均主义的否定 336

三、按劳分配的形式 337

第十七章社会主义消费 345

第一节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作用 346

一、社会主义消费的性质和特点 346

二、消费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48

三、消费需要 350

第二节社会主义消费结构 354

一、消费结构的含义 354

二、消费结构的类别 354

三、消费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 355

四、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 356

第三节社会主义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 357

一、消费水平及其合理界限 357

二、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 359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 360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的对外经济关系 360

第二节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形式 366

一、对外贸易 366

二、引进先进技术 368

三、利用外资 369

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370

五、对外经济援助 370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区 371

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经济特区的必要性 371

二、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性质和特点 372

第十九章社会主义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376

第一节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376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优越性 376

二、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377

第二节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83

一、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383

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83

三、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