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似是而非的教育观念 3
1.“教育是塑造人的活动” 3
2.“创新在教育中无处不在” 5
3.“教育改革是激进的、革命性的” 7
4.“学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10
5.“知识只有课程化才有影响力” 12
6.“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全部职责” 14
7.“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 16
8.“教师与学生可以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18
9.“办法总比问题多” 20
二 教育现象诘问 25
1.要注意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 25
2.教育改革的不平衡现象值得关注 27
3.教育界的“双重人格” 29
4.教育:是替罪羊还是领头羊? 31
5.教育中要少一些“运动文化” 33
6.我们究竟在教给孩子什么? 35
7.教育在背后 38
8.就业市场对基础教育的“倒逼” 40
9.高考热带来的思考 42
10.张非事例的教育解读 44
11.不容忽视的“教育反哺” 47
12.“减负”、“普九”等热词隐退说明了什么? 53
13.超越课程的一次课程改革 55
三 教师角色转变 65
1.由实践者转向研究者 65
2.由管理者转向引导者 68
3.由课程实施者转向课程开发者 70
4.由知识传授者转向知识批判性分析者 72
5.由教案的执行者转向教学智慧的创造者 74
6.作为信息整合者的教师 77
7.作为文化相对论者的教师 79
8.作为创意设计师的教师 81
9.作为终身学习者的教师 83
10.作为道德示范者的教师 86
四 教师专业发展 91
1.教师还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吗? 91
2.教师二售课员? 93
3.教而优则仕? 95
4.今日教师无大师 97
5.教师的“第三面思维” 99
6.评“西方教师不做科研” 101
7.慎提鼓励教师“著书立说” 104
8.从写故事到讲故事 105
9.教师叙事的出路 107
10.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 110
11.《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序 115
12.谁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119
13.教研员怎么就成了课改的“绊脚石”了? 121
五 课堂教学细节 127
1.把焦点转向课堂 127
2.零散的提问 129
3.热闹的角色扮演 131
4.捂住对方嘴巴的“讨论” 133
5.溜走的“教育性渗透”良机 135
6.没有学习伙伴的学生 137
7.“连× × ×都已经举手了” 139
8.“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好吗?” 141
9.“教参上也是这样写的” 143
10.“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现在回答不上来” 145
11.“谁来总结(评价)一下刚才各位同学的观点?” 147
12.杨老师对某位同学问题回答的复述 149
13.“你在想什么呢?” 151
14.指向学生脑袋的教鞭 153
15.教师的手势 155
16.“靠边站”的讲桌 157
17.“留白”的板书 162
18.飞进教室的蝴蝶 164
19.廉价的掌声 166
20.闭不上眼睛的学生 168
21.主动走到讲台上的学生 169
22.我们今天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171
六 学校教育科研 183
1.教育科研要有平常心 183
2.教育科研要有好奇心 185
3.教育科研要有自信心 187
4.教育科研要有责任心 189
5.教育科研要有宽容心 191
6.教育科研要有细心 193
7.教育科研要有虚心 195
8.教育科研要有恒心 196
9.教育科研要有进取心 198
10.教育科研要有改造心 200
11.从学校实际出发确定研究问题 202
12.发自内心的向往是科研持续发展的动力 204
13.只有专题化研究才能走向认识的深入 206
14.不要忽视信息化研究手段 208
15.用个性化的话语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209
16.整合研究资源是提高研究质量的基本保证 211
17.研究方法只有综合运用,才有效力 213
18.掌握研究的基本规范仍有必要 215
19.用制度引导科研,用制度管好科研 217
20.要做好研究成果转化这篇文章 218
21.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行走 220
22.警惕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 224
七 学校内涵发展 237
1.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 237
2.为什么要提出学校内涵发展 239
3.学校发展愿景:内涵发展的方向和核心价值 241
4.课堂、课程、教师、学生: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素 244
5.良性运行机制: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保障 246
6.学校教育科研: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249
7.和谐的学校文化:学校内涵发展的人际生态环境 251
8.学校中的“三种文化” 254
八 教育术语辨析 259
1.素质教育的含义亟待清晰化 259
2.素质教育的“对手”不应是应试教育 261
3.基础教育之“基础”意蕴 263
4.课、课堂、课堂教学、教学之辨 266
5.教师、培训师、教练之辨 268
6.校本研修、校本研究、校本教研、校本科研之辨 270
7.行动研究、行动学习与校本研究之辨 273
8.我们在什么意义上使用“教学艺术”? 276
九 教育理论研究 283
1.我们需要农村教育学 283
2.教育研究要少一些“稻草人”战术 285
3.警惕教育研究的“碎片化” 287
4.专家要处理好“不知道”、“知道”与“知不道”的关系 289
5.专家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 291
6.教育学研究存在的困境 293
7.教育学研究的路径选择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