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 确立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 3
一、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类个体适应社会,获得生存能力 3
(一)适应才能生存 4
(二)社会化是个体适应社会的过程 6
(三)学校教育是促进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8
二、人的毕生发展要求人的终身教育 10
(一)发展观的回顾 10
(二)毕生发展,就要有终身教育 12
(一)智力的性质 15
三、智力理论的发展与教育改革 15
(二)因素分析方式影响下的智力理论 17
(三)智力测验与IQ思维方式 20
(四)“莫扎特效应”的启示 26
(五)智力理论的新进展 28
1.信息加工理论的智力观 28
2.多重智力理论 29
3.情绪是有智慧的,智慧活动也充满了情绪色彩 35
四、教育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要求 38
(一)人类教育历史回顾 38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 41
五、确立职业培训观念,改革师范教育 48
(一)师资培训是职业培训 48
(二)突出师范性特点,培养合格师资 54
(三)发挥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科的作用,使师资培训工作职业化 56
上篇 传统学校教育的批判 61
一、基础教育乃“公民教育” 61
(一)学校教育为现时社会培养人 61
(二)着眼于国民基础的义务教育应该是公民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 63
(一)义务教育阶段不能只求目的不求过程 69
二、为“求职”而学,还是为“求知”而学 69
(二)义务教育阶段应以“求知”为第一,满足好奇的天性 71
三、班级授课制的弊端 74
四、“师道尊严”可以休矣 78
五、教学内容既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要符合社会文化的需求 81
(一)汉语拼音的学习 84
(二)识字教学 85
1.识字一定要以写字相伴随吗? 86
2.识字内容的编排 88
(三)阅读、作文教学 90
(四)数学教学中计算器的使用问题 91
六、教育行政管理的弊病 94
(一)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 94
(二)对人的管理,要模糊管理 96
(三)消除那种“一呼百应”的管理模式 97
(四)高等教育的“市场观念” 97
中篇 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终身教育 103
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使个体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03
(一)“素质教育”的讨论 103
(二)心理素质提高是“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 107
(三)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内容 110
(四)态度体系决定着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性格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式 114
二、态度体系是独立完整的开放系统 118
(一)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 118
(二)态度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开放体系 120
1.态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 120
2.态度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 121
3.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125
(三)态度的意义和功能 127
1.态度的意义 127
2.态度的功能 129
1.认知错误是形成不良态度的原因 132
(四)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32
2.态度形成与改变的关系 133
3.态度形成和改变的影响因素 135
4.态度的改变 139
三、学习态度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144
(一)学习态度是学生态度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态度 144
(二)学习态度涵盖了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内容 146
(三)学习态度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151
(一)道德是个人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力量 155
四、学习态度的培养与学校德育工作 155
(二)道德品质的培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156
(三)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弊病 158
(四)性格及态度的道德作用 160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就是一种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162
五、学习态度的培养是形成学习化社会、实施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 167
(一)态度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 167
(二)激起高涨的学习热情 173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175
一、学习态度的测量与研究 183
(一)学习态度的结构 183
下篇 中小学生学习态度的研究 183
(二)学习态度的测量 192
1.态度量表的编制 192
2.“量表”的标准化指标 194
3.被试的选取 196
4.调查方法 198
(三)学习态度跨文化研究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199
1.虚无假设的可靠性问题 199
2.假设的正确表述 202
3.变量的控制 204
1.基本原理 208
(四)转动主优势型展开模式方法在学习态度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208
2.适宜性分析 210
3.案例分析 214
二、我国中小学生学习态度的一般现状 220
(一)一般现状的分析与讨论 220
1.第一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 220
2.第二次调查研究的结果分析 221
(二)学习态度的模式分析与讨论 223
(三)结论 230
1.年级差异的一般情况分析 232
三、影响中小学生学习态度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32
(一)学习态度年级差异的分析与讨论 232
2.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态度表现水平的比较分析 234
3.同一性别各年级被试差异的比较分析 235
4.学习态度不同因素的年级差异的比较分析 236
5.学习态度年级差异的讨论 243
(二)学习态度性别差异的分析与讨论 246
1.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 246
2.学习态度性别差异的一般情况 248
3.兰州、北京两地被试性别差异的独立分析 251
5.年级×性别二因素综合性比较分析 253
4.不同年级被试性别差异情况分析 253
6.学习态度结构特色上的性别差异情况分析 256
7.学习态度不同因素的性别差异分析 257
8.学习态度性别差异的讨论 267
9.结论 269
四、不同社区与地区中小学生学习态度的比较研究 270
(一)一个城市内不同社区中小学生学习态度的比较研究 270
1.问题的提出与被试的选取 270
2.不同的社区特点影响着学生学习态度的水平 271
3.社区特点的影响随着被试年级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效果 272
4.不同社区学生学习态度结构特色上的比较分析 278
5.结论 279
(二)两个城市市区学校学生学习态度的比较研究 279
1.两市居民区学校学生学习态度的比较分析 280
2.两市市区学校学生学习态度的比较分析 284
3.两市学生学习态度差异情况的讨论 287
五、不同民族学生学习态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288
(一)藏、回、东乡族初中学生学习态度的比较研究 288
1.问题的提出与被试选取 288
2.不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特点 289
3.民族学生学习态度差异的一般情况分析 290
4.民族学生学习态度差异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291
5.学习态度结构特色上的民族差异比较分析 293
(二)经济文化背景与民族背景影响作用的比较研究 296
1.兰州与夏河两地汉族学生学习态度的比较研究 296
2.广河与昌吉两地回族学生学习态度的比较研究 298
3.夏河汉族与藏族学生学习态度的比较研究 300
4.甘肃东乡族与浙江温州畲族学生学习态度的比较研究 302
5.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学生学习态度的比较研究 303
1.被试父母一般特征的统计分析 306
(一)学生学习态度与父母个人特征的关系 306
六、学习态度形成和发展的其他影响因素 306
2.学生学习态度与父母个人特征的相关分析 311
(二)学生学习态度与家庭经济文化特征的关系 312
1.被试家庭经济文化特征的统计分析 312
2.学生学习态度与家庭经济文化特征的相关分析 316
3.学生学习态度与家庭各种心理因素的关系 316
(三)学生学习态度与父母教养态度的关系 323
1.被试父母教养态度的统计分析 324
2.学生学习态度与父母教养态度的相关分析 326
1.被试个人心理特点的统计分析 327
(四)学生学习态度与个人心理特点的关系 327
2.学生学习态度与个人心理特点的相关分析 330
(五)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331
1.被试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 331
2.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 332
(六)学习态度与归因方式和控制点的关系 332
1.被试归因方式和控制点的统计分析 333
2.学习态度与归因方式和控制点的相关分析 335
后记 336
参考文献 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