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政法模式的理念 3
第一节 行政法模式的概念 3
第二节 行政法模式的哲理基础 7
第三节 行政法模式的法理解释 15
第四节 行政法模式的内容 21
第二章 行政法模式中的背景材料 26
第一节 行政法模式中的社会技术背景 26
第二节 行政法模式中的经济背景 31
第三节 行政法模式中的社会关系背景 36
第四节 行政法模式中的行政权运行背景 41
第三章 行政法模式中的硬件要素与软件要素 44
第一节 行政法模式中的硬件要素 44
第二节 行政法模式中的软件要素 50
第三节 行政法模式中软件要素与硬件要素的关系 55
第四章 行政法中的人工科学 61
第一节 人工科学的概念 61
第二节 行政法的终极组合物 66
第三节 行政法组合性的说明 71
第五章 行政法过程史 81
第一节 拿来主义阶段 81
第二节 管理法阶段 85
第三节 二元体系的形成阶段 90
第六章 行政法传统模式的基因 95
第一节 权治与人治基因 95
第二节 计划体制基因 105
第七章 行政法传统模式中的缺位 117
第一节 法典缺位 117
第二节 程序规则缺位 120
第三节 责任制度缺位 125
第四节 体制制约缺位 130
第八章 行政法传统模式的历史后滞 134
第一节 传统模式与经济发展的反差 134
第二节 传统模式与民主政体建设的反差 141
第三节 传统模式与社会公正的反差 146
第九章 行政立法模式转换 153
第一节 直接主义的行政立法 153
第二节 参与主义的行政立法 157
第三节 专家式行政立法 161
第四节 动议权式行政立法 165
第十章 行政行为模式转换 170
第一节 行政行为同一律 170
第二节 行政行为标准律 170
第三节 行政行为定量律 180
第四节 行政行为责任律 183
第十一章 行政程序模式转换 189
第一节 全面听证 189
第二节 期限完整 196
第三节 会议公开 199
第四节 程序参与 209
第十二章 行政救济模式转换 212
第一节 监督机制化 212
第二节 确立公民拒绝权 217
第三节 行政公开化 220
第十三章 控制模式选择 231
第一节 两种控制模式 231
第二节 放任模式的宏观性 234
第三节 调节的有限范围 239
第十四章 行政体阻却因素的克服 244
第一节 行政体阻却因素的实然表现 244
第二节 行政体阻却因素的意识和行为表现 255
第三节 行政体阻却因素的克服及价值重构 262
第十五章 行政法体系的分化 270
第一节 行政法结构本质上的一元化 270
第二节 行政法与管理法两个体系的构造 272
第三节 部门行政法的过渡 278
第十六章 行政法关系主体的换位 288
第一节 行政法关系中的本位 288
第二节 单方面性的错误 297
第三节 权利义务对等 306
第三节 认同政府的社会意识基因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