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中医食疗的内容 1
第二章 中医食疗的发展简要 3
第三章 中医食疗的特点 7
第一节 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 7
第二节 以调理脾胃为主的饮食营养观 7
第三节 以辨证论治为食疗原则 7
第四节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8
第二节 食物的性能 9
第一节 概述 9
第一章 总论 9
第二篇 常用的食疗食物 9
第三节 食物的治疗作用 12
第四节 食物的产地和采集 13
第五节 食物的炮制与烹调 14
第六节 食物的应用 16
第二章 补益类食物 19
第一节 补气类食物 19
一、人参 19
二、山药 21
三、马铃薯 22
四、香蕈 23
五、大枣 24
六、栗子 25
七、鸡肉 25
八、猪肚 26
九、猪肾 26
十、牛肉 27
十一、鳝鱼 28
十二、泥鳅 28
十三、粳米 29
十四、糯米 29
十五、扁豆 30
十七、蜂蜜 31
十六、豇豆 31
第二节 补阳类食物 32
一、冬虫夏草 33
二、羊肉 33
三、胡桃仁 34
四、狗肉 35
五、虾 36
六、海参 37
第三节 补血类食物 38
一、胡萝卜 38
二、龙眼肉 39
三、葡萄 40
四、落花生 41
五、菠菜 42
六、荔枝 43
七、猪肝 43
八、猪心 44
九、猪蹄 44
十、何首乌 45
十一、阿胶 46
十二、乌贼鱼 47
十三、桑椹 47
一、木耳 48
第四节 补阴类食物 48
二、百合 49
三、枸杞子 49
四、松子 50
五、向日葵子 51
六、乌骨鸡 52
七、鸡蛋 52
八、鸭肉 53
九、猪肉 54
十、牛乳 55
十一、龟肉 56
十二、鳖肉 56
十四、蛏 57
十三、牡蛎 57
十五、淡菜 58
十六、江珧柱 59
十七、黑芝麻 59
十八、黄精 60
第三章 温里类食物 62
一、韭菜 62
二、辣椒 63
三、鲢鱼 64
四、鲩鱼 64
六、干姜 65
五、肉桂 65
七、花椒 66
八、茴香 67
九、赤砂糖 67
第四章 理气类食物 69
一、薤白 69
二、芜菁 69
三、橘 70
四、荞麦 70
五、刀豆 71
六、豌豆 72
七、茉莉花 72
一、小蓟 73
第五章 理血类食物 73
第一节 止血类食物 73
二、藕 74
三、蕹菜 75
四、马兰头 76
五、茄子 76
六、黑木耳 77
七、槐花 78
第二节 活血类食物 79
一、菾菜根 79
二、油菜 79
四、桃仁 80
三、慈菇 80
五、醋 81
第六章 消食类食物 83
一、萝卜 83
二、山楂 84
三、鸡内金 85
四、大麦 86
五、锅巴 86
第七章 祛湿类食物 88
第一节 利水渗湿类食物 88
一、茯苓 88
二、茵陈蒿 89
四、苜蓿 90
三、荠菜 90
五、金针菜 91
六、莴苣 92
七、冬瓜 92
八、鲤鱼 93
九、鲫鱼 94
十、鳢鱼 95
十一、赤小豆 95
十二、薏苡仁 96
一、砂仁 97
第二节 芳香化湿类食物 97
二、白豆蔻 98
三、草豆蔻 99
四、草果 99
第三节 祛风湿类食物 100
一、木瓜 100
二、五加皮酒 100
三、蟒蛇肉 100
第八章 清热类食物 102
一、水芹 102
二、椿叶 102
四、莼 103
三、白菜 103
五、苋菜 104
六、马齿苋 105
七、蒲公英 106
八、茭白 107
九、苦瓜 107
十、黄瓜 108
十一、西瓜 109
十二、香蕉 109
十三、甘蔗 110
十五、粟米 111
十四、蚌肉 111
十六、绿豆 112
十七、豆腐 113
十八、金银花 114
十九、茶叶 114
二十、菊花脑 115
二十一、苹果 116
二十二、番茄 116
二十三、螺蛳 117
二十四、菱 118
二十五、猕猴桃 118
一、桔梗 120
第一节 化痰类食物 120
第九章 化痰止咳平喘类食物 120
二、紫菜 121
三、海带 121
四、海蜇头 122
五、荸荠 123
六、芋艿 123
七、毛笋 124
八、丝瓜 125
九、芥菜 125
十、梨 126
一、甜杏仁 127
第二节 止咳平喘类食物 127
十一、冬瓜子 127
二、白果 128
三、罗汉果 129
四、柿子 129
五、枇杷 130
六、猪肺 130
第十章 解表类食物 132
第一节 辛温解表类食物 132
一、芫荽 132
二、生姜 132
三、葱白 133
一、菊花 134
第二节 辛凉解表类食物 134
二、薄荷 135
三、淡豆豉 136
四、葛根 136
五、桑叶 137
第十一章 收涩类食物 138
一、山茱萸 138
二、莲子 139
三、芡实 139
四、乌梅 140
五、浮小麦 141
第十二章 其他类食物 142
一、槟榔 142
二、南瓜子 143
三、榧子 144
四、大蒜 144
五、酸枣仁 145
六、小麦 146
七、旱芹 147
三、扶正与祛邪的运用 149
一、扶助正气 149
二、祛除邪气 149
第一章 食疗的基本法则 149
第三篇 常用病及多发病食疗 149
第一节 扶正祛邪 149
第二节 调正阴阳 150
一、泻其偏盛 150
二、补其偏衰 150
第三节 调整脏腑功能 150
一、调整脏腑自身的功能 150
一、因时制宜 151
三、因人制宜 151
二、因地制宜 151
第五节 因异制宜 151
第四节 调理气血 151
二、调整脏腑间的相互功能 151
第二章 内科疾病的食疗 152
第一节 感冒、流感 152
一、风寒型感冒 152
二、风热型感冒 152
三、胃肠型感胃 152
四、预防感冒、流感 152
第二节 咳嗽 153
一、肺寒咳嗽 153
二、肺热咳嗽 153
三、肺虚咳嗽 153
三、虚喘 154
二、热喘 154
一、冷喘 154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154
第四节 肺结核 155
一、肺阴亏虚型肺结核 155
二、气阴两虚型肺结核 155
第五节 肝炎 156
一、急性肝炎 156
二、慢性肝炎 156
三、肝硬化 157
第六节 胃炎、消化性溃疡 157
一、胃热痛 157
四、脾胃虚寒疼痛 158
五、瘀血痛 158
三、气滞痛 158
二、胃寒痛 158
第七节 肠炎 159
一、急性肠炎 159
二、慢性肠炎 159
第八节 肾盂肾炎、膀胱炎 160
一、急性发作期 160
二、慢性期、缓解期 160
第九节 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 161
一、急性肾炎 161
二、慢性肾炎 161
第十一节 尿结石 162
三、肾功能不全 162
第十节 胆囊炎、胆石症 162
第十二节 眩晕 163
一、肝阳上亢型眩晕 163
二、气血亏虚型眩晕 163
三、肾精不足型眩晕 164
四、痰浊中阻型眩晕 164
第十三节 高血压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 164
一、高血压病 164
二、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冠心病 165
二、中脏腑 166
一、中经络 166
第十四节 中风 166
第十五节 心悸 167
一、气血两虚 167
二、痰火上扰 167
第十六节 失眠(不寐) 168
第十七节 呕吐 168
一、胃寒呕吐 168
二、胃热呕吐 169
第十八节 臌胀 169
第十九节 水肿 170
三、水臌胀 170
二、血臌胀 170
一、气臌胀 170
第二十节 便秘 171
第二十一节 乳糜尿 172
第二十二节 消喝(糖尿病) 172
一、燥热炽盛 172
二、气阴两虚 173
第二十三节 痹证 173
第二十四节 自汗、盗汗 174
一、自汗 174
二、盗汗 174
第二节 痈疽、流注 175
第三章 外科疾病的食疗 175
第一节 疖 175
第三节 疔疮 176
第四节 丹毒 177
第五节 皮肤病 177
第六节 瘰疬(颈淋巴结核) 179
第七节 痔疮 180
第四章 妇科疾病的食疗 182
第一节 月经病 182
一、月经先期(月经提前) 182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紊乱) 183
二、月经后期(月经延后) 183
四、月经过多 184
五、月经过少 184
六、痛经 185
七、闭经 186
八、崩漏 186
第二节 带下病 187
一、湿热下注 187
二、脾肾两虚 187
第三节 妊娠病 188
一、妊娠恶阻 188
三、子肿(妊娠水肿) 189
二、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 189
第四节 产后病 190
一、产后大便秘结 190
二、产后乳少 190
第五节 妇科杂病 191
一、乳痈(乳腺炎) 191
二、阴挺(子宫下垂) 192
三、不孕症 192
四、脏躁(癔病) 193
五、更年期综合征 193
第一节 麻疹 195
一、疹前期 195
第五章 儿科疾病的食疗 195
二、出疹期 196
三、疹回期 196
第二节 痄腮(腮腺炎) 196
第三节 顿咳(百日咳) 197
第四节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198
第五节 疳证 199
第六节 夏季热 201
第七节 遗尿 201
第八节 夜啼 202
三、钩虫病 203
四、绦虫病 203
一、蛔虫病 203
二、姜片虫病 203
第九节 肠寄生虫病 203
第十节 口疮 204
第十一节 小儿麻痹症 204
第十二节 汗证 205
第六章 老年疾病的食疗 206
第一节 老年性痴呆 206
第二节 震颤麻痹 206
第三节 退行性脊椎炎 207
第六节 前列腺增生 208
第五节 白内障 208
第四节 皮肤搔痒症 208
第七节 性功能减退 209
第八节 耳鸣、耳聋 210
一、肾精亏虚 210
二、脾胃虚弱 210
第七章 肿瘤病的食疗 211
第一节 肺癌 211
第二节 食道癌、胃癌 212
第三节 结肠癌和直肠癌 212
第四节 宫颈(或子宫)癌 213
第五节 乳腺癌 213
第六节 肝癌 214
第四篇 保健食疗方 215
第一章 增寿方 215
第二章 健脑方 222
第三章 发须方 226
第四章 美容方 231
第五章 减肥方 241
第六章 健美方 245
附录 250
附录一食物主治 250
附录二常用食物营养成分表 253
附录三人体重要营养素的作用、来源及缺乏时所致的疾病 267
主要参考书目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