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 药剂学 中药专业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北中医学院等
  • 出 版 社: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
  • 页数:49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药剂学的性质及术语 1

一、药剂学的性质 1

目 录 1

(四)方剂 2

第二节药剂学的发展和任务 2

(五)成药 2

一、药剂学的发展 2

(三)制剂 2

(二)剂型 2

(一)药物与药品 2

二、药剂学常用的术语 2

二、药剂学的任务 4

第三节药物剂型的分类 5

(一)按形态分类 5

(二)按制法分类 6

(三)按给药途径和方法分类 6

(四)按分散系统分类 6

第四节药典 6

一、概述 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7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8

(一)西医处方 9

二、医师处方 9

第五节处方 9

一、处方的种类 9

(二)中医处方 12

(三)度量衡 12

三、调配处方的主要程序及注意事项 13

第二章粉碎与过筛 15

第一节粉碎 15

一、粉碎的意义和目的 15

二、粉碎度 15

三、粉碎的基本原理 15

1.混合粉碎 16

(一)干法粉碎 16

四、粉碎的方法 16

2.单独粉碎 17

(二)湿法粉碎 17

(三)常用中药细料药的粉碎方法 17

五、粉碎的器械 18

(一)以研磨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 19

(二)以撞击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 19

(三)以锉削作用为主的粉碎器械 24

(一)药筛 26

二、药筛和粉末的分等 26

一、过筛的意义和目的 26

六、粉碎器械的使用和保养 26

第二节过筛 26

(二)粉末的分等 27

三、筛的应用原则 28

四、过筛的器械 29

(一)手摇筛 29

(二)振动筛粉机 29

(三)悬挂式偏重筛粉机 30

(四)电磁簸动筛粉机 30

(一)滤过除尘法 31

(三)洗涤除尘法 31

(二)电力除尘法 31

一、概述 31

二、除尘的方法及设备 31

第三节防尘与除尘 31

第三章散剂 32

第一节概述 32

一、定义和简史 32

二、散剂的特点 32

三、散剂的分类 32

第二节散剂的制备 32

(一)混合的基本原则 33

二、粉碎、过筛、混合 33

一、粉碎度的选择 33

(二)混合方法 35

1.搅拌混合 35

2.研磨混合 35

3.过筛混合 35

(三)混合机械 35

1.混合筒 35

2.槽形混合机 35

3.三用混合机 35

(二)重量分剂量法 36

(一)估分法 36

三、分剂量 36

4.混合罐 36

四、质量检查 37

(一)均匀度检查 37

(二)粉末细度测定法 38

(三)散剂装量差异限度及检查法 38

五、包装与贮存 39

(一)包装材料的选择 39

(二)包装方法 39

九一散 40

蛇胆川贝散 40

九分散 40

紫雪 40

第三节举例 40

(三)贮存 40

失笑散 40

痱子粉 41

第四章蒸馏、蒸发与干燥 42

第一节概述 42

一、传热过程 42

二、传热方式 42

(一)热传导 42

(二)对流传热 42

(三)辐射传热(热辐射) 42

一、水蒸汽蒸馏 43

第二节蒸馏 43

二、常压蒸馏 44

三、减压蒸馏 44

四、精馏 45

第三节蒸发 46

一、影响蒸发的因素 46

1.需要有一定的温度差 46

2.药液蒸发面的面积 46

3.搅拌 46

4.蒸汽浓度 46

5.液体表面的压力 46

三、减压蒸发 47

二、常压蒸发 47

四、薄膜蒸发 48

第四节干燥 49

一、影响干燥的因素 50

1.物料的性质 50

2.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和流速 50

3.干燥速度及干燥方法 50

4.压力 50

二、干燥的方法与设备 51

(一)接触干燥 51

2.烘房 52

1.烘箱 52

(二)气流干燥 52

3.隧道式烘箱 53

(三)真空干燥 53

(四)沸腾干燥 53

(五)喷雾干燥 55

(六)冷冻干燥 56

(七)红外线干燥 57

附:远红外线干燥 57

(八)微波干燥 58

(九)高频电流干燥 58

一、常用的浸出溶媒 59

第一节概述 59

第五章浸出制剂 59

1.水 60

2.乙醇 60

3.乙醚 60

4.氯仿 60

5.其他溶媒 60

4.表面活性剂 61

1.浸润、渗透阶段 61

一、浸出原理 61

第二节浸出原理及影响浸出的因素 61

3.甘油 61

2.碱 61

1.酸 61

二、浸出辅助剂 61

2.解吸、溶解阶段 62

3.扩散、置换阶段 62

二、影响浸出的因素 63

1.药材的粉碎度 63

2.浸出温度 63

3.浸出时间 63

4.浓度差 63

5.溶媒的pH值 63

6.新技术的应用 63

(二)煎煮容器 64

(一)操作及注意事项 64

第三节浸出方法及设备 64

一、煎煮法 64

二、浸渍法 65

(一)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65

(二)浸渍的容器 66

三、渗漉法 67

(一)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67

(二)其他渗漉法 69

1.重渗漉法 69

2.逆流渗漉法 69

(三)渗漉容器 70

3.加压渗漉法 70

四、回流提取法 71

1.回流热浸法 71

2.循环回流冷浸法 71

第四节各种类型的浸出制剂 72

一、酊剂 72

(一)概述 72

(二)酊剂的制备及举例 72

1.溶解法 72

复方樟脑酊 72

2.稀释法 72

4.渗漉法 73

安息香酊 73

颠茄酊 73

3.浸渍法 73

远志酊 73

十滴水 73

二、药酒 74

毛鸡药酒 74

1.冷浸法 74

(二)药酒的制备及举例 74

(一)概述 74

(四)酊剂的包装及贮存 74

3.含乙醇量 74

2.澄明度 74

1.含量标准 74

(三)酊剂的质量要求 74

2.热浸法 75

丁公藤风湿药酒 75

3.渗漉法 75

舒筋活络酒 75

4.回流加热法 75

(二)流浸膏的制备及举例 76

(一)概述 76

浙贝流浸膏 76

姜流浸膏 76

三、流浸膏 76

(四)药酒的包装及贮存 76

(三)药酒的质量要求 76

(三)流浸膏的包装贮存 77

四、浸膏剂 77

(一)概述 77

(二)浸膏剂的制备及举例 77

甘草浸膏 77

刺五加浸膏 77

1.比含量 78

(一)含量测定 78

第五节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 78

益母草膏 78

(二)煎膏剂的制备及举例 78

(一)概述 78

五、煎膏剂(又名膏滋) 78

2.化学测定法 79

3.生物测定法 79

(二)含醇量测定 79

(三)异物和澄明度检查 79

(四)不挥发性残渣、灰分、比重的测定 79

第六章汤剂、合剂与冲剂 80

第一节汤剂 80

一、概述 80

(三)溶媒的应用 81

(二)药物的加工 81

三、制备 81

二、用途 81

(一)煎器的选择 81

3.包煎 82

6.取汁兑服 82

5.烊化 82

4.另煎 82

7.制粉冲服 82

2.后下 82

1.先煎 82

(五)特殊处理 82

(四)加热的方法 82

四、服法 83

1.分次服药 83

2.服药时间 83

3.药液的温度 83

4.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83

五、举例 83

补中固经汤 83

大乌头煎 83

胶艾汤 84

旋复代赭汤 84

清营汤 84

羚羊钩藤汤 84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84

大黄黄连泻心汤 84

六、汤剂制备的探讨 85

(一)煎药器具对中药煎液质量的影响 85

(二)煎药方法的比较 85

(三)药物的加水量 85

(四)药物煎煮前浸泡时间 85

(五)药物煎煮次数 85

(六)药物的先煎与后下 85

(七)汤剂的溶媒 85

(八)配方机简介 86

第二节合剂 88

一、概述 88

二、制备 88

三、举例 89

咳嗽合剂 89

平胃合剂 89

清喉咽合剂 89

第三节冲剂 89

一、概述 89

感冒退热冲剂 90

三、举例 90

(四)包装 90

(三)干燥 90

(一)提取 90

二、制备 90

(二)制粒 90

炎宁冲剂 91

复方羊角冲剂 91

二、分类与性质 92

2.硫酸化物 92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92

1.肥皂类 92

一、概述 92

第一节表面活性剂 92

度的方法 92

第七章表面活性剂及增加药物溶解 92

3.磺酸化物 93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93

(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93

1.失水山梨醇的脂肪酸酯 93

2.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 94

3.聚氧乙烯脂肪酸酯 95

4.聚氧乙烯脂肪醇醚 95

5.氧乙烯丙烯聚合物 95

三、亲水亲油平衡值 95

(四)作去污剂 97

(三)作湿润剂 97

(五)其他用途 97

四、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97

(一)作乳化剂 97

(二)作增溶剂 97

第二节药物的溶解度 98

一、溶解度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98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必要性 98

(一)增溶剂 99

(二)增溶机制 99

2.非离子型增溶剂 99

1.阴离子型增溶剂 99

二、增溶 99

一、改变溶媒或选用复合溶媒 99

第三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99

(三)影响增溶的因素 101

1.增溶剂的性质 101

2.被增溶物的性质 102

3.加入电解质的影响 102

4.pH值的影响 102

5.增溶剂HLB值的影响 102

2.增溶剂的选用与添加次序 103

1.确定增溶量的方法 103

(四)增溶剂在药剂中的应用 103

(五)增溶作用的有关问题 103

3.增溶相图 104

4.起昙和昙点 105

5.增溶剂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105

6.增溶剂对酚类消毒剂杀菌力的影响 105

三、助溶 106

(一)常用的助溶剂 106

(二)助溶机理 106

四、制成盐类 107

(一)常用成盐基 107

(三)助溶举例 107

(二)成盐基的选择 108

五、改变部分分子结构 109

第八章液体药剂 111

第一节概述 111

一、液体药剂的含义 111

二、液体药剂的分类 111

三、液体药剂的优缺点和要求 111

四、制备时应考虑的因素 112

(一)分散媒与制备方法的选择 112

(二)分散度的选择 112

3.甘油 113

2.乙醇 113

1.水 113

五、常用的分散媒 113

4.丙二醇 114

5.植物油 114

6.液状石蜡 114

7.二甲基亚砜 114

8.其它有机溶媒 114

9.混合溶媒 114

第二节真溶液型药剂 114

一、概述 114

1.溶解法 115

(二)制备 115

(一)概念与特点 115

二、芳香水剂及药露 115

2.增溶法 116

3.稀释法 116

4.水蒸汽蒸馏法 116

(三)举例 116

薄荷水 116

金银花露 116

三、溶液剂 116

(一)概念与特点 116

复方碘溶液 117

3.化学反应法 117

(三)举例 117

1.溶解法 117

(二)制备 117

2.稀释法 117

含氯石灰硼酸溶液 118

四、糖浆剂 118

(一)概念与特点 118

(二)制备 119

1.溶解法 119

2.混合法 119

(三)举例 119

单糖浆 119

(二)制备 120

硼酸甘油 120

(三)举例 120

橙皮糖浆 120

(一)概念与特点 120

五、甘油剂 120

复方垂盆草糖浆 120

苯酚甘油 121

六、醑剂 121

第三节胶体溶液型药剂 121

一、概述 121

(二)胶体溶液的特性 122

(一)胶体溶液的种类 122

(一)亲水胶体的制备 123

二、制备与举例 123

(二)疏水胶体的制备 124

1.分散法 124

2.凝聚法 125

(三)举例 125

胃蛋白酶合剂 125

白及胶浆 126

三、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126

西黄蓍胶浆 126

甲紫溶液 126

(一)亲水胶体的稳定性 127

(二)疏水胶体的稳定性 127

第四节乳浊液型药剂 128

一、概述 128

(一)乳剂的特点 128

(二)乳剂的类型和鉴别法 129

二、乳剂形成的理论 129

(一)界面张力学说 129

(二)吸附膜层学说 129

1.植物来源的乳化剂 130

(一)天然乳化剂 130

(三)分子定向排列学说 130

三、乳化剂 130

2.动物来源的乳化剂 131

(二)合成乳化剂 131

1.阳离子乳化剂 132

2.阴离子乳化剂 132

3.非离子型乳化剂 132

四、HLB值的应用 132

1.乳化剂 133

3.乳化时间 133

2.乳化温度 133

(一)影响乳化的主要因素 133

五、制备与举例 133

4.乳化剂的用量 134

(二)制备方法 134

1.与水混合法 134

2.与油混合法 134

3.新生皂法 134

4.乳剂中加入药物的方法 134

5.乳化器械 134

(三)举例 134

鱼肝油乳 134

(一)乳剂的转相 135

六、乳剂的稳定性 135

松节油搽剂 135

(二)乳剂的分层 136

(三)乳剂的破裂 136

(四)乳剂的败坏 136

第五节混悬液型药剂 137

一、概述 137

二、稳定性 137

(一)混悬微粒的沉降 137

(二)药物的晶型 138

(四)混悬微粒的动电位 139

(五)混悬液的流变性 139

(三)润湿与表面现象 139

三、稳定剂 140

(一)助悬剂 140

(二)表面活性剂 140

(三)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141

四、制备与举例 141

(一)分散法 141

三磺混悬液 141

炉甘石洗剂 142

颠倒散洗剂 142

(二)凝聚法 142

氢氧化铝凝胶 142

二、矫味剂 143

(一)矫味剂的分类 143

一、概述 143

第六节液体制剂的色、香、味 143

(二)矫味剂的应用 144

三、着色剂 144

第七节液体药剂的包装 144

(一)容器 144

(二)瓶塞 145

(三)标签 145

第九章药剂的稳定性与防腐 146

第一节概述 146

第二节水解引起的不稳定性 147

一、具有酯链结构药物的水解 147

二、具有酰胺结构药物的水解 148

三、甙类的水解 149

四、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 149

第三节氧化引起的不稳定性 150

一、酚类药物的氧化 150

二、芳胺类药物的氧化 152

三、其他类型药物的氧化 152

1.吡唑酮类药物 152

2.噻嗪类药物 153

3.含有不饱和碳链的药物 153

3.氧 154

2.光线 154

1.温度 154

四、影响药物氧化的因素及预防方法 154

4.喹啉类药物 154

5.其他 154

4.金属离子 157

5.pH值 157

第四节变旋或其他反应引起的不稳 158

定性 158

一、变旋 158

二、晶型的转变 158

三、分解 159

四、聚合 159

五、变性 159

二、防腐措施与防腐剂 160

第五节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变质或败坏 160

一、防腐的重要性 160

(一)防腐措施 161

(二)防腐剂 161

三、防腐力试验法 163

第六节稳定性试验方法 163

一、比较性试验法 163

二、留样观察法 164

三、化学动力学方法 164

(一)反应级数和反应速度常数 165

(二)半衰期的意义及其求法 166

(三)药物在室温时有效期的求法 167

(四)稳定性加速试验法的步骤 168

第十章丸剂 172

第一节概述 172

第二节蜜丸 173

一、概述 173

二、蜂蜜的选择与炼制 173

三、蜜丸的制备 174

(一)泛制法 174

(二)塑制法 174

1.备料 174

3.出条 175

2.和药 175

4.成丸 176

四、举例 179

大补阴丸 179

五子补肾丸 179

妙济丸 179

第三节水丸 179

一、概述 179

二、水丸常用的赋形剂 180

1.水 180

2.酒 180

3.醋 180

1.手工泛丸的工具 181

(一)手工泛丸 181

2.泛丸的方法 181

5.药汁 181

4.蜜水 181

三、水丸的制备 181

(二)机械泛丸 183

1.起模 183

2.成丸 183

四、举例 184

牛黄消炎丸 184

第四节糊丸 185

一、概述 185

清热丸 185

防风通胜丸 185

二、糊的种类和制备 186

(一)调糊法 186

(二)煮糊法 186

(三)蒸糊法 186

三、糊丸的制备 186

(一)塑制法 186

(二)泛制法 187

四、举例 187

小金丸 187

磁朱丸 187

三、蜡丸的制备 188

二、蜂蜡的处理和要求 188

第五节蜡丸 188

一、概述 188

四、举例 189

三黄宝蜡丸 189

第六节浓缩丸 189

一、概述 189

二、浓缩丸的制备 189

(一)药物的处理 190

(二)浸膏粉的制备 190

三、举例 190

安神补心丸 190

舒肝止痛丸 190

二、基质与冷却剂的要求和选择 191

第七节滴丸 191

一、概述 191

(一)基质 192

(二)冷却剂 192

三、滴丸的制备 192

(一)设备 192

(二)滴制 192

四、举例 193

苏冰滴丸 193

第八节筛选和包衣 193

一、筛选的设备和方法 193

(二)筛丸机 194

(一)滚筒筛 194

(四)立式检丸器 195

二、包衣 195

(一)包衣的目的 195

(二)包衣的种类 195

1.药物衣 195

(三)检丸器 195

2.保护衣 196

3.肠溶衣 196

(三)包衣的方法 196

1.包衣原材料的准备 196

2.包衣的方法 196

二、丸重差异的检查 197

第九节丸剂的质量检查 197

一、外观检查 197

三、丸剂崩解度的检查 198

四、主药的含量测定 198

五、细菌数的检查 198

第十节丸剂的包装和贮藏 199

一、包装的设备和方法 199

(一)大蜜丸的包装 199

1.蜡皮包装 199

2.薄膜包装 200

二、丸剂的贮藏 201

(二)小丸的分装 201

第一节概述 202

第二节软膏剂 202

一、概述 202

二、基质 202

第十一章外用膏剂 202

(3)氢化植物油 203

(3)虫白蜡 203

(2)蜂蜡 203

2.类脂类 203

(1)羊毛脂 203

(2)植物油 203

(1)动物油 203

1.油脂类 203

(一)油脂性基质 203

(4)鲸蜡 204

3.烃类 204

(1)凡士林 204

(2)石蜡与地蜡 204

(3)液状石蜡 204

(二)乳剂基质 204

1.油/水型乳剂基质 204

2.水/油型乳剂基质 205

(三)水溶性基质 205

(一)皮肤的构造 206

三、透皮吸收机制 206

1.聚乙二醇 206

2.纤维素衍生物 206

3.甘油明胶 206

(二)药物吸收途径 207

(三)影响软膏中药物吸收的因素 207

1.皮肤的条件 207

2.药物的性质 207

3.基质的性质 208

四、各类软膏的制备方法 208

(一)基质的净化与灭菌 208

(二)药物的处理及加入基质中的注意事项 208

2.熔合法 209

(三)制法 209

1.研合法 209

3.乳化法 210

五、举例 211

三合素软膏 211

老鹳草软膏 211

盐酸黄连素软膏 211

生肌玉红膏 211

(一)基质质量检查 212

六、软膏剂的质量评价 212

复方十一烯酸锌软膏 212

杆菌肽软膏 212

(二)刺激性检查 213

(三)稳定性检查 213

(四)pH值测定 213

七、软膏剂贮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213

(一)概述 214

二、涂膜剂 214

复方锌糊 214

复方芙蓉叶糊 214

(二)举例 214

(一)概述 214

一、糊剂 214

第三节糊剂及涂膜剂 214

(二)举例 215

伤湿涂膜剂 215

冻疮涂膜剂 215

第四节膏药 215

一、概述 215

3.药料的处理 216

2.黄丹 216

1.药料的提取 216

(二)膏药的制法 216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 216

二、黑膏药 216

1.植物油 216

2.炼油 217

3.下丹成膏 217

4.去“火毒” 217

5.摊涂 217

(三)膏药制法的改进 217

(四)膏药制备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讨论 219

1.药料的提取 219

2.炼油 219

5.去“火毒”问题 220

6.质量检查 220

4.油与丹的化合 220

3.熬炼温度 220

7.黑膏药基质的改进 221

(五)举例 221

狗皮膏 221

追风膏 222

万应膏 222

三、白膏药 222

(一)制法 222

(二)举例 222

白鲫鱼膏 222

(一)不含药的橡皮膏 223

三、举例 223

氧化锌橡皮膏 223

第五节橡皮膏 223

二、制法 223

一、概述 223

(二)含药的橡皮膏 224

安阳精制膏 224

四、质量检查 225

1.粘着强度试验 225

2.含胶量试验 225

3.耐热性试验 225

4.耐寒性试验 225

一、栓剂的含意和规格 226

第一节概述 226

第十二章栓剂 226

二、栓剂的作用特点 227

(一)栓剂药物的吸收途径 227

(二)栓剂给药的特点 228

(三)栓剂中药物的剂量 228

第二节栓剂的基质 228

一、基质的要求 228

二、基质的种类 228

4.半合成椰子油 229

3.乌桕脂 229

2.香果脂 229

(一)脂肪性基质 229

1.可可豆油 229

5.氢化油类 230

(二)水溶性及亲水性基质 230

1.甘油明胶 230

2.聚乙二醇 230

一、栓剂的制法 231

(一)搓捏法 231

(二)冷压法 231

第三节栓剂的制法及举例 231

3.吐温-61 231

(三)热熔法 232

二、栓剂举例 233

野艾叶栓 233

蛇黄栓 234

甘油栓 234

氨茶碱栓 234

第四节栓剂的包装、贮藏及质量评定 235

一、栓剂的包装、贮藏 235

二、栓剂的质量评定 235

(一)熔点 235

(二)硬度 235

(四)刺激性 236

(三)药物释放度 236

第十三章片剂 237

第一节概述 237

一、定义和简史 237

二、片剂的特点 237

三、片剂的分类和要求 237

第二节片剂的赋形剂 238

一、稀释剂和吸收剂 238

1.淀粉 238

6.碳酸钙 239

8.磷酸氢钙 239

7.轻质碳酸镁 239

4.乳糖 239

5.硫酸钙 239

3.糖粉 239

2.糊精 239

9.其他 240

二、湿润剂与粘合剂 240

1.水 240

2.乙醇 240

3.淀粉浆 240

4.糊精 240

5.糖浆 240

12.其他 241

三、崩解剂 241

11.羧甲基纤维素钠 241

(一)片剂的崩解作用机制 241

6.液状葡萄糖 241

9.阿拉伯胶浆 241

8.炼蜜 241

7.饴糖 241

10.明胶浆 241

3.表面活性剂 242

四、润滑剂 242

1.硬脂酸镁 242

2.泡腾崩解剂 242

1.干燥淀粉 242

(二)常用的崩解剂 242

2.滑石粉 243

3.液状石蜡 243

4.硼酸 243

5.其他 243

第三节片剂的制备 243

一、操作规程的拟定与物料的准备 243

(一)中药原料的处理 243

2.湿法制粒 244

1.直接粉碎成颗粒 244

(二)制粒方法 244

(一)制颗粒的目的 244

二、制颗粒 244

(二)化学药品与赋形剂的处理 244

三、压片与压片机 248

(一)压片前的处理 248

(二)片重的计算 248

(三)压片机 249

1.单冲压片机 249

2.水的作用 250

2.旋转式压片机 250

(四)压片过程的理论 251

1.压片的物理学过程 251

四、压片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和解决的 252

办法 252

(一)松片 252

(二)粘冲 252

(三)崩解迟缓 253

(四)裂片 253

(五)片重差异 253

(六)迭片 253

(七)变色或表面斑点 253

(一)干燥粘合剂 254

第四节全粉末直接压片法 254

一、赋形剂 254

(九)细菌污染 254

(八)引湿或受潮 254

(二)助流剂 255

(三)崩解剂 255

二、压片机械的改进 255

第五节片剂的包衣 255

一、包衣的目的、种类和要求 255

二、包衣机械设备及应用 256

(一)包衣机 256

(二)悬浮包衣装置 257

1.糖衣的物料 258

(一)糖衣 258

三、包衣物料及工序 258

(三)干压包衣设备 258

2.包衣工序 259

3.包衣过程中常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260

(二)薄膜衣 262

1.薄膜衣的物料 262

2.薄膜衣的包衣方法 263

(三)肠溶衣 263

1.包肠溶衣的目的和要求 263

2.肠溶衣的物料 263

3.包衣工序 264

4.肠溶衣崩解或溶解的机制讨论 264

(三)主药含量测定 265

(二)片剂的鉴别 265

第六节片剂的质量检查 265

(一)外观检查 265

(四)重量差异 266

(五)崩解度检查 266

(六)硬度检查(脆碎度测定) 268

(七)溶解速率 269

第七节片剂的包装和贮存 269

(一)容器 269

(二)数片器械与包装 269

当药片(肝复灵片) 271

筋骨草片 271

石黄抗菌片 271

安胃片 271

第八节举例 271

银翘解毒片 272

复方氟脲嘧啶片 272

索密痛片 272

颅通定片 273

盐酸黄连素片 273

呋喃咀啶片 273

第十四章丹剂 275

第一节概述 275

第二节制备丹剂的设备及材料 275

(三)封口及烧炼 276

(二)坐胎 276

一、升法 276

第三节丹剂的制备 276

(一)配料 276

二、降法 277

(一)配料 277

(二)坐胎 277

(三)封口及烧炼 277

三、丹剂的质量要求 277

四、生产中有毒气体的净化处理和防护措施 278

五、举例 279

红粉 279

一、烧炼法 280

(一)红粉的反应机制 280

轻粉 280

第四节丹剂反应机制及新工艺的探讨 280

白降丹 280

(二)轻粉的反应机制 281

(三)白降丹的反应机制 281

二、化合法 281

(一)升汞的制备 281

(二)红粉的制备 281

(二)研磨法 282

(一)传统方法 282

三、研磨法 282

(三)轻粉的制备 282

第十五章胶剂 284

第一节概述 284

第二节胶剂的制备和举例 284

一、原辅料的选择 284

(一)原料的选择 284

6.水 285

5.明矾 285

4.阿胶 285

3.油类 285

2.酒 285

1.冰糖 285

(二)辅料的选择 285

4.虎骨 285

3.龟板鳖甲 285

2.角类 285

1.皮类 285

二、胶剂的制备 286

(一)原料的处理 286

(二)煎取胶汁 286

(三)浓缩收胶 286

(四)凝胶与切胶 286

阿胶 287

(五)干燥和包装 287

三、举例 287

鹿角胶 288

龟板胶 288

虎骨胶(附:狗骨胶) 288

新阿胶 289

第三节胶剂的质量标准 289

一、概述 291

(一)胶囊剂的特点 291

(二)胶囊剂的分类 291

第一节胶囊剂 291

第十六章胶囊剂及微型包囊 291

二、胶囊剂的原料 292

1.明胶 292

2.甘油 292

3.琼脂 292

4.食用色素 292

5.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292

三、各类胶囊的制备及举例 292

(一)软胶囊(胶丸) 292

1.模压法 292

心脉乐胶丸 293

牡荆油胶丸 294

2.滴制法(滴丸法) 294

1.空胶囊的制备 295

(二)硬胶囊 295

2.药物的处理 296

3.硬胶囊的填充 296

4.举例 299

风湿定胶囊 299

五仁醇胶囊 299

(三)肠溶胶囊 299

3.溶解时间 300

一、概述 300

第二节微型包囊 300

2.主药含量测定 300

1.装量差异限度 300

四、胶囊剂的质量评价 300

二、制法与举例 302

(一)制法 302

1.单凝聚法 302

2.复凝聚法 302

(二)举例 305

维生素A微囊 305

牡荆油微囊 305

(二)微囊的粒度 306

2.囊心 306

1.心料的细度 306

三、微囊质量的讨论 306

1.外形 306

(一)微囊的形态 306

2.包囊时的搅拌速度 307

3.衣料相的粘度和表面张力 307

(三)微囊心料的释放 307

1.衣料的类型和性质 307

2.心料的理化性质 307

2.抽提法 308

1.皂化法 308

(四)微囊的含量及其测定 308

4.剂型的影响 308

3.包囊的工艺条件 308

第十七章注射剂 309

第一节概述 309

一、注射剂的特点 309

二、注射剂的分类 309

三、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310

第二节灭菌法 310

(一)火焰灭菌法 311

(二)干热空气灭菌法 311

一、干热灭菌法 311

二、湿热灭菌法 312

(一)影响湿热灭菌的因素 312

1.时间 312

2.细菌的性质和数量 312

3.蒸汽的性质 312

4.介质的性质 313

(二)热压灭菌法 313

1.手提式热压灭菌器 313

3.卧式热压灭菌柜 314

2.直立式热压灭菌器 314

4.热压灭菌法注意事项 315

5.热压蒸汽灭菌器内灭菌温度的 316

检查法 316

(三)流通蒸汽及煮沸灭菌法 316

(四)低温间歇灭菌法 316

三、滤过除菌法 317

(一)垂熔玻璃漏斗 317

(二)滤棒 318

1.砂滤棒 318

2.垂熔玻璃滤棒 318

(三)石棉板滤器 318

(四)微孔薄膜滤器 319

四、化学灭菌法 320

(一)杀菌剂和抑菌剂 320

1.苯酚 320

2.甲酚 320

3.苯甲醇 320

4.三氯叔丁醇 320

5.硝酸苯汞 320

6.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320

(二)气体灭菌 320

六、无菌操作法 321

(三)辐射灭菌法 321

(二)高速热风灭菌法 321

(一)微波照射灭菌法 321

五、其他灭菌法 321

(一)无菌操作柜 322

(二)无菌操作室的构造及设备 322

(三)无菌操作室的灭菌 323

1.蒸汽喷雾法 323

2.灭菌药液熏蒸法 323

3.紫外线灭菌法 324

第三节热原 324

一、热原的特性 324

(四)从制备过程中污染 325

(三)从用具或容器中带入 325

(六)从输液器中带入 325

(五)由于包装不严密或灭菌不完全而产生热原 325

(一)从溶媒中带入 325

二、注射剂被热原污染的途径 325

(二)从原料中带入 325

4.其他 326

(一)家兔发热试验 326

四、热原的检查法 326

1.除去溶液中热原的方法 326

(二)除去热原的方法 326

2.除去容器上热原的方法 326

3.水溶性及不挥发性 326

2.滤过性 326

1.耐热性 326

(一)热原的理化性质 326

三、热原的理化性质及除去的方法 326

(二)鲎试验法 327

第四节注射剂的溶媒 327

一、注射用水 328

(一)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 328

(二)水源的选择、检查与预处理 328

1.水源选择 328

2.原水预处理的方法 328

(三)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 330

1.单蒸馏器 330

3.塔式蒸馏器 331

2.亭式蒸馏器 331

(四)离子交换水的制备 332

1.离子交换树脂的类型 332

2.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离子交换水的原理 333

3.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离子交换水的方法 334

4.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 337

5.离子交换水的质量检查与控制 339

6.离子交换树脂的“毒化”及处理 340

7.离子交换树脂的贮藏与保管 341

(五)电渗析纯化水技术 341

1.电渗析的基本原理 341

2.电渗析纯水器的基本结构 342

3.电渗析器制备纯水 343

二、注射用油 344

(一)注射用油的质量标准 344

(二)注射用油的精制法 344

(三)注射用油的贮存 344

三、其他溶媒 345

(一)乙醇 345

(二)丙二醇(1,2-丙二醇) 345

(三)聚乙二醇 345

2.胆汁 346

一、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 346

1.吐温-80 346

(四)油酸乙酯 346

第五节注射剂的附加剂 346

3.甘油 347

二、防止主药氧化变色的附加剂及抗 347

氧措施 347

(一)加抗氧剂 347

(二)通惰性气体 347

(三)加金属络合剂 348

三、抑制微生物增殖的附加剂(抑菌 348

剂) 348

四、调整pH值的附加剂 348

2.盐酸普鲁卡因 349

3.三氯叔丁醇 349

五、调整渗透压的附加剂 349

1.苯甲醇 349

六、减轻疼痛的附加剂 349

第六节注射剂的制备 350

一、制备注射剂的工艺流程 350

二、注射剂原料的选择与准备 350

(一)中草药注射剂原液及提取物的准备 350

1.原药材的预处理 351

2.提取与精制的方法 351

(1)水提取乙醇沉淀法 351

(3)蒸馏法 352

(2)乙醇提取水沉淀法 352

(4)透析法 353

(5)离子交换法 353

(6)石硫法 353

3.除去鞣质的方法 354

(1)醇溶液调pH值法 355

(2)明胶沉淀法 355

(3)聚酰胺除鞣质法 355

(4)铅盐沉淀法 356

(二)化学药品原料的选择 357

三、安瓿的质量要求与处理 357

(一)安瓿的质量要求 357

2.化学方面的检查 358

(3)中性检查 358

(2)耐碱性能 358

(1)耐酸性能 358

(二)安瓿的质量检查方法 358

(3)耐热压性能 358

(2)清洁度 358

(1)安瓿的外观 358

1.物理方面的检查 358

(三)安瓿的切割与圆口 359

(四)安瓿的洗涤与干燥 360

3.进一步除去杂质 362

2.加附加剂 362

1.浓度标示法 362

四、配制与滤过 362

(一)中草药注射液的配制 362

(二)化学药品注射液的配制 363

1.原料药的称量 363

2.配液用具的选择与处理 363

3.配制方法 363

(三)注射液的滤过 364

五、注射液的灌注 366

六、安瓿的熔封 368

七、注射液的灭菌和漏气检查 370

(二)澄明度检查 371

八、注射液的质量检查 371

(一)装量检查 371

(三)无菌检查 372

九、印字与包装 372

十、举例 373

板蓝根注射液 373

田基黄注射液 374

复方柴胡注射液 374

枳实注射液 374

银黄注射液 375

维生素C注射液 376

噻替派注射液 377

黄体酮注射液 377

第七节 中草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及可 378

能存在的问题 378

一、中草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 378

(一)鉴别 378

(二)澄明度检查 378

(三)无菌检查 378

(四)pH值测定 378

(五)蛋白质检查 378

(六)鞣质检查 378

(七)草酸检查 378

(八)钾离子检查 378

1.急性毒性试验 379

3.溶血试验 379

2.刺激性试验 379

(九)炽灼残渣 379

(十二)安全试验 379

(十一)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379

(十)重金属检查 379

4.过敏试验 380

(十三)热原检查 380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讨论 380

(一)疗效不稳定问题 380

1.药材来源的鉴定 380

2.pH值的影响 381

1.杂质未除尽 381

2.提取方法的设计 381

(二)澄明度问题 381

3.温度改变的影响 382

(三)刺激性问题 382

第八节输液剂 383

一、概述 383

(一)盐溶液 383

(二)糖溶液 383

(三)多元醇溶液 383

2.橡胶塞 384

1.输液瓶 384

(二)容器的选择和处理 384

(一)原辅料的质量要求 384

二、输液剂的制备 384

3.衬垫薄膜(隔离膜) 385

4.塑料输液袋 385

(三)配液 386

1.浓配法 386

2.稀配法 386

(四)滤过 386

(五)灌封 386

(六)灭菌 386

(一)配制操作不慎造成的质量问题 387

三、输液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387

(七)质量检查与包装 387

(二)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质量问题 388

(三)化学反应产生的质量问题 388

四、举例 388

葡萄糖注射液 388

氯化钠注射液 389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390

甘露醇注射液 390

(一)右旋糖酐 391

二、常用的血浆代用液举例 391

一、概述 391

第九节血浆代用液 391

右旋糖酐氯化钠注射液 392

(二)淀粉衍生物 392

1.羟乙基淀粉 392

羟乙基淀粉注射液 392

2.羧甲基淀粉钠 393

(三)缩合葡萄糖 393

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393

(四)水解蛋白 393

水解蛋白注射液 393

(一)药物的准备 394

一、制备方法 394

第十节粉针剂 394

(二)容器的处理和灭菌 395

(三)分装与熔封 395

(四)灭菌 395

(五)质量检查 395

二、举例 395

注射用天花粉 395

注射用盐酸土霉素 396

第十一节其他静脉注射液 397

一、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 397

(一)概述 397

2.乳化剂 398

(二)原辅料的准备 398

1.脂肪油 398

3.等渗剂 399

(三)制乳设备 399

(四)制备及举例 399

脂肪乳剂 399

(五)质量检查 400

二、静脉注射用混悬剂 400

(一)概述 400

(二)制备与举例 401

静脉注射用喜树碱混悬剂 401

二、举例 402

2.热藏法 402

胎盘组织液 402

第十二节组织制剂 402

1.冷藏法 402

一、组织液的制备 402

牛眼组织液 403

第十八章眼用制剂 405

第一节眼用溶液 405

一、概述 405

二、pH值及缓冲溶液 405

三、渗透压及等渗液的调节法 407

(一)等渗液的调节方法 407

1.冰点下降数据法 407

2.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409

(二)等张溶液的意义与应用 410

四、抑菌剂、抗氧剂及络合剂 412

(一)抑菌剂 412

(二)抗氧剂及络合剂 412

五、制备与举例 412

(一)制备原则 412

(二)步骤与流程 413

(三)容器的处理 413

(四)配液 413

蒲公英滴眼液 414

千里光滴眼液 414

(五)检验与分装 414

(六)举例 414

磺胺乙酰钠滴眼液 415

醋酸可的松滴眼液 415

第二节眼膏剂 416

一、概述 416

二、配制眼膏的器具、基质及软膏管等的灭菌 416

三、制法及举例 416

(一)制法 416

(二)举例 416

清凉眼药膏 416

醋酸泼尼松眼膏 417

第十九章气溶胶类制剂 418

第一节概述 418

第二节气雾剂 419

一、概述 419

二、气雾剂的组成 419

(一)耐压容器 419

(二)阀门系统和推动钮 420

(三)抛射剂 422

(四)药物 423

三、气雾剂的分类 423

(二)三相气雾剂 424

(一)二相气雾剂 424

四、气雾剂的制备 425

(一)容器、阀系统的处理和装配 425

(二)药物的配制及分装 426

(三)充填抛射剂 426

1.压入法 426

2.冷灌法 427

(四)气雾剂的质量检查 427

1.安全、漏气检查 427

五、气雾剂的举例 428

(二)外用气雾剂 428

芸香草气雾剂 428

(一)吸入气雾剂 428

4.喷量 428

5.雾粒测定 428

3.试喷 428

2.照瓶 428

烧伤气雾剂 429

滴霉净气雾剂 429

敷料气雾剂 429

第三节其他气溶剂 429

一、吸入剂 429

一、概述 431

第四节气压制剂 431

喘息定喷雾吸入液 431

二、烟剂和烟熏剂 431

二、灌装 432

第二十章其他药剂 433

第一节海绵剂 433

一、概述 433

二、制法与举例 433

(一)吸收性明胶海绵 433

明胶海绵 434

(二)含药明胶海绵 434

(四)淀粉海绵 435

淀粉海绵 435

复方大黄止血粉 435

血浆海绵 435

(三)血浆海绵 435

第二节纸型片 436

一、概述 436

二、制备方法 436

(一)原辅料的质量要求 436

(二)制法 436

第三节膜剂 438

Ⅱ号口服避孕片 438

一、概述 438

三、举例 438

Ⅰ号口服避孕片 438

二、膜剂的制法 439

(一)成膜材料 439

(二)膜剂的制法 439

三、举例 440

口服安定膜剂 440

毛果芸香碱眼用膜剂 441

第四节 口服安瓿剂 441

一、概述 441

第五节茶剂 442

二、制法与举例 442

一、概述 442

四逆汤 442

生脉饮 442

二、制法与举例 442

午时茶 443

甘露茶 443

三、制备茶剂的注意事项 443

第六节锭、糕、灸、线、条、钉、棒、熨剂 443

一、锭剂 443

(一)概述 443

(二)制法与举例 444

紫金锭 444

宝塔糖 444

(一)概述 445

(二)制法与举例 445

三、灸剂 445

艾条 445

二、糕剂 445

(二)制法与举例 445

(一)概述 445

八珍糕 445

(二)举例 446

五、条剂 446

芫花线剂 446

(一)概述 446

(一)概述 446

四、线剂 446

雷火针 446

(二)制法与举例 447

红升丹条剂(软条) 447

红升丹条剂(硬条) 447

六、钉剂 447

(一)概述 447

(二)举例 447

枯痔钉 447

(一)概述 448

海螵蛸棒 448

八、熨剂 448

(二)举例 448

(一)概述 448

七、棒剂 448

(二)举例 449

坎离砂 449

第二十一章药剂与疗效的关系 450

第一节概述 450

一、生物药剂学的意义和内容 450

二、生物利用度 452

三、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方法 452

(一)体内测定法 452

(二)体外测定法 453

第二节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 454

一、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 454

二、生物膜与药物的转运 455

(一)被动转运 456

(二)主动转运 456

(三)生物膜的转运机制 456

第三节药物的剂型因素与药效 457

一、机体因素对药效的影响 458

(一)胃肠道及其pH值 458

(二)胃空速度 458

(二)药物的溶解速率 459

(一)药物的离解常数和脂溶性 459

(四)胃内容物 459

(三)胃肠道蠕动 459

二、药物性质对药效的影响 459

(三)药物的晶型 461

三、制备工艺对药效的影响 461

(一)赋形剂 461

(二)表面活性剂 462

(三)复合物 462

(四)剂型 462

(二)吸入气雾剂 464

(四)口腔吸收剂型 464

(三)皮下或肌肉注射剂 464

(一)静脉注射剂 464

一、速效制剂 464

第四节解决药剂“三效”的途径 464

(五)灌肠剂和栓剂 465

二、长效制剂 465

(一)改变化学结构的方法延长药效 466

(二)药理学的方法延长药效 467

1.收缩注射部位的血管 467

2.利用药物的协同作用 467

(1)包“缓释”衣或加阻滞剂法 468

(三)药剂学的方法延长药效 468

1.长效口服制剂 468

3.延缓排泄 468

4.延缓代谢 468

长效氨茶碱片(双层片) 469

长效土霉素颗粒剂 469

(2)制成复合物的方法 470

(3)制成骨架扩散片的方法 471

2.长效注射液 471

(1)水溶液型长效注射液 471

长效普鲁卡因注射液 471

长效肝素注射液 472

(2)水混悬液型长效注射液 472

醋酸可的松混悬注射液 472

(4)油混悬液型长效注射液 473

油制苄青霉素普鲁卡因注射液 473

(3)油溶液型长效注射液 473

丙酸睾丸素油注射液 473

3.长效制剂的试验法 474

(1)体内试验法 474

(2)体外试验法 474

三、高效制剂 475

(一)药物的微粉化法 475

(二)固体分散法 476

1.熔融法 476

苏冰滴丸 476

3.熔融-溶媒法 477

灰黄霉素 477

灰黄霉素滴丸 477

2.溶媒法 477

第二十二章药物的配伍变化 479

第一节概述 479

第二节药理学的配伍变化 480

一、拮抗作用 480

(一)药物在消化道吸收时的相互影响 480

(二)药物在代谢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480

(三)药物在排泄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481

二、协同作用 481

一、物理的配伍变化 482

(一)溶解问题 482

三、增加毒性或副作用 482

第三节药剂学的配伍变化 482

(二)潮解与液化 483

二、化学的配伍变化 483

(一)产生沉淀 483

(二)变色 484

(三)产生气体 484

(四)发生爆炸 484

(一)组织原则 485

(二)配伍方法 485

第四节中药的配伍变化 485

一、中药处方的组织原则和配伍方法 485

二、配伍禁忌和食物的禁忌 486

(一)配伍禁忌 486

(二)食物的禁忌 487

三、中西药的配伍 487

第五节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488

一、概述 488

二、产生物理、化学配伍变化的因素 489

(一)由于溶媒的改变 489

(二)由于pH值的改变 489

(五)混合后使用的时间 491

(六)其他因素 491

(四)混合次序 491

(三)混合后的浓度 491

三、中草药注射液的配伍变化 493

(一)混合注射时的配伍变化 494

(二)由附加剂产生的变化 494

(三)复方注射液在制备时的配伍变化 495

四、注射液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 495

(一)可见的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 496

(二)测定变化点的pH值 496

(三)稳定性实验 496

(四)紫外光谱、薄层层析法的应用 498

五、注射液配伍变化表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