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络 7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及组成 7
一、经络的概念 7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7
第二节 十二经脉 9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10
二、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11
三、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11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关系 12
五、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3
第三节 奇经八脉 13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14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14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15
一、针具与刺法 18
第一节 针法 18
第二章 刺灸方法 18
二、针刺前的准备 19
三、毫针刺法 20
四、针刺意外的处理和预防 26
五、针刺注意事项 28
第二节 灸法 29
一、常用灸法 29
二、灸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1
三、灸治注意事项 32
第三章 腧穴 34
第一节 腧穴的概念和命名 34
一、腧穴的概念 34
二、腧穴的命名 35
第二节 腧穴的分类与主治规律 36
一、腧穴的分类 36
二、腧穴的主治规律 37
一、解剖标志取穴法 38
第三节 腧穴的定位 38
二、骨度法 39
三、指量法 40
第四节 十四经穴 41
一、手太阴肺经 41
二、手阳明大肠经 45
三、足阳明胃经 51
四、足太阴脾经 63
五、手少阴心经 69
六、手太阳小肠经 72
七、足太阳膀胱经 77
八、足少阴肾经 95
九、手厥阴心包经 102
十、手少阳三焦经 105
十一、足少阳胆经 111
十二、足厥阴肝经 121
十三、督脉 127
十四、任脉 135
第五节 经外穴 143
一、头颈部 143
二、胸背部 145
三、上肢部 148
四、下肢部 149
第六节 古代体表部位名称解释 151
一、三棱针 162
第一节 三棱针等疗法 162
第四章 其他疗法 162
二、皮肤针 163
三、皮内针 164
四、电针法 165
五、穴位注射 168
第二节 火罐疗法 171
一、操作过程 171
第三节 耳针疗法 172
一、耳廓表面解剖名称 172
三、注意事项 172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 172
二、耳穴的分布 173
三、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174
四、耳穴的应用 182
第四节 针刺麻醉 184
一、针麻的方法 184
三、针麻的要求 188
二、辅助用药 188
第五章 针灸治疗 190
第一节 概述 190
一、脏腑经络辨证 190
二、针灸治疗原则 192
三、配穴处方原则 193
第二节 特定穴的应用 194
一、背俞穴和募穴 194
二、原穴与络穴 195
四、五输穴 196
三、郄穴 196
五、八会穴 198
六、下合穴 199
第三节 针灸的治疗作用 199
一、调和阴阳 199
二、疏通经络 200
三、扶正祛邪 200
四、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概况 201
第四节 常见病证的治疗 210
一、感冒 210
二、咳嗽 212
三、头痛 215
四、中风 217
五、失眠 220
六、痫证 222
七、胃痛 224
八、呕吐 226
九、呃逆 229
十、腹痛 230
十一、泄泻 232
十二、便秘 234
十三、水肿 236
十四、癃闭 238
十五、阳痿 240
十六、胁痛 242
十七、黄疸 244
十八、腰痛 246
十九、痹证 247
二十、落枕 250
二十一、面瘫 251
二十二、乳痈 253
二十三、肠痈 255
二十四、痔疮 257
二十五、月经不调 258
二十六、痛经 261
二十七、闭经 262
二十八、崩漏 265
二十九、带下病 267
三十、恶阻 269
三十一、阴挺 270
三十二、滞产 272
三十三、缺乳 274
三十四、急惊风 275
三十五、遗尿 277
三十六、痄腮 279
三十七、百日咳 281
三十八、目赤肿痛 282
三十九、斜视 284
四十、青盲 285
四十一、耳鸣耳聋 287
四十二、耳 289
四十三、鼻渊 290
四十四、牙痛 292
四十五、咽喉肿痛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