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桂菊主编;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0122339X
  • 页数:1049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目录 1

大事记 11

第一编 行政建置 47

第一章 地理位置 47

第二章 境域变迁 47

第三章 建置沿革 51

第四章 行政区划 52

第二节 民国初中时期 53

第一节 明清时期 53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 54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56

第五章 城镇乡村 65

第一节 县城 65

第二节 乡镇 66

第三节 村庄 82

第一节 地质 121

第二编 自然环境 121

第一章 地质地貌 121

第二节 地貌 123

第二章 气候 124

第一节 四季特征 124

第二节 日照和太阳辐射 125

第三节 温度 126

第四节 降水 128

第五节 风 131

第三章 土壤 132

第一节 土壤类属及分布 132

第二节 土壤肥力 133

第三节 土壤质地 134

第四章 水资源 135

第一节 地上水 135

第二节 地下水 136

第一节 植物 137

第五章 生物资源 137

第二节 动物 138

第六章 自然灾害 139

第一节 水灾 139

附:1963年水灾记 140

第二节 旱灾 141

第三节 风灾 142

附:1987年邵固乡辛台林村龙卷风专记 143

第四节 雹灾 143

第五节 虫灾 145

第六节 震灾 145

第三编 人口 147

第一章 人口密度 147

第一节 各时期的人口密度 147

第二章 人口变化 148

第一节 明清时期 148

第二节 各乡镇的人口密度 148

第二节 民国时期 14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49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52

第一节 年龄构成 152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55

第三节 文化构成 155

第四节 行业职业构成 156

第六节 婚姻构成 157

第五节 民族构成 157

第四章 人口控制 15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58

第二节 晚婚优生 158

第三节 奖励制度 160

第四编 基础设施建设 161

第一章 交通 161

第一节 道路 161

第二节 桥梁 165

第三节 运输 166

第四节 交通管理 170

第二章 邮电 17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77

第二节 邮政 179

第三节 电信 182

第三章 电力 185

第一节 网电建设 185

第二节 电力供应 188

第三节 电力管理 190

第四章 城乡建设 193

第一节 城镇建设 193

第二节 农村建设 202

第三节 公产房管理 203

第四节 建筑业 204

第五节 土地征用与管理 205

第六节 环境保护 207

第七节 管理机构 208

第五编 经济综述 209

第一章 经济体制 209

第一节 农业体制 209

第二节 工业体制 212

第三节 商业体制 212

第四节 财政体制 214

第五节 税收体制 215

第二章 产业结构 217

第一节 工农业结构 217

第二节 农业内部结构 217

第三节 工业内部结构 218

第三章 经济总值 219

第一节 总产出与国内生产总值 219

第二节 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人 220

第三节 工农业总产值 220

第四节 社会商品零售额 223

第四章 居民收支 224

第一节 收入 224

第二节 支出 226

第六编 农业 233

第一章 综合农业区划 233

第二章 种植业 236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36

第二节 农作物 236

附:威县三白西瓜 239

第三节 种植技艺 241

第四节 农机具 247

第五节 管理机构 250

第三章 棉花 25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51

第二节 棉种改良 253

第三节 植棉技艺 254

第四节 优质棉基地建设 255

第五节 棉花收购 259

第四章 林业 261

第一节 林木品种 262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65

第三节 果树果园 268

第四节 林业科技 270

第五节 林业管理 272

第五章 养殖业 275

第一节 畜禽种类 276

第二节 畜禽饲养 277

第三节 畜禽改良 280

第四节 饲草饲料 282

第五节 疫病防治 283

第六节 水产 286

第七节 管理机构 287

第一节 堤防 291

第一章 工程建设 291

第七编 水利 291

第二节 河渠治理 292

附:扩挖东风渠记 294

第二章 农田灌溉 296

第一节 抗旱 296

第二节 渠灌 296

附:水闸 296

第三节 井灌 297

第四节 平整土地 301

第五节 防渗节 水 302

第六节 盐碱治理 302

第三章 县外水利施工 304

第一节 岳城水库施工 304

第二节 根治海河施工 30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07

第四章 管理 307

第三节 支唐施工 307

第二节 工程管理 308

第三节 水资源费征收 308

附:威县抗洪纪实 309

第八编 工业 311

第一章 工业经济类型 311

第一节 个体及私营工业 311

第二节 集体工业 312

第三节 国营工业 315

第二章 行业门类 319

第一节 建材工业 319

第二节 化学工业 320

第三节 机械工业 321

第四节 纺织工业 323

第五节 食品酿造工业 323

第六节 印刷业 324

第八节 农产品加工业 325

第七节 皮革皮毛业 325

第三章 工业管理 3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28

第二节 企业内部管理 328

第九编 乡镇企业 333

第一章 发展概况 333

第一节 建立和发展 333

第二节 企业分布 335

第二节 村办集体企业 336

第二章 企业构成 336

第一节 乡镇集体企业 336

第三节 联办企业 337

第四节 个体企业 337

第三章 企业门类 340

第一节 工业 340

第二节 建筑业 342

第三节 运输业 342

第四章 重点企业 343

第四节 商业及饮食服务业 343

第五章 企业经营与管理 34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45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46

第三节 产供销 347

第四节 收益分配 347

第十编 商业 349

第一章 商业企业 349

第一节 集体企业 349

第二节 国营企业 350

第二章 商品购销 352

第一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 352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353

第三节 生活资料购销 354

第四节 燃料购销 357

第五节 管理机构 359

第一节 饮食业 360

第三章 饮食服务 360

第二节 服务业 361

附:威县火烧制作工艺 361

第四章 粮棉油管理 362

第一节 粮食市场 362

第二节 粮棉油购销 362

第三节 粮食储运 364

第四节 管理机构 365

第五章 物资购销 366

第一节 管理体制 366

第二节 主要物资经营 368

第三节 管理机构 369

第六章 对外贸易 370

第一节 出口商品 370

第二节 管理机构 372

第一节 财政收支 375

第一章 财政 375

第十一编 财税金融 375

第二节 财政管理 383

第二章 税务 386

第一节 征收 386

第二节 税收减免 396

第三节 税务管理 398

第三章 金融 400

第一节 货币 400

第二节 信贷 407

第三节 结算 411

第四节 基建拨款 412

第五节 存款 412

第六节 债券 416

第七节 保险 426

第八节 金融机构 428

第二节 计划编 制 43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433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33

第十二编 经济综合管理 433

第三节 计划管理实施 434

第四节 经济协作 437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438

第一节 市场管理 438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445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447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管理 447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448

第六节 管理机构 451

第三章 物价管理 451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51

第二节 物价调整 452

第三节 非商品收费 456

第四节 集市贸易价格 456

第六节 管理机构 458

第五节 物价监督检查 458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459

第一节 度量衡制演变 459

第二节 计量工作 459

第三节 标准质量管理 460

第四节 管理机构 460

第五章 统计管理 461

第一节 统计体制 461

第二节 统计调查 461

第三节 统计服务与监督 463

第四节 统计机构 463

第六章 审计 464

第一节 审计工作 464

第二节 审计机构 464

第十三编 党派群团 46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威县地方组织 465

第一节 党的创建与发展 465

第二节 机构设置 469

第三节 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482

第四节 组织工作 483

第五节 宣传工作 486

第六节 纪律检查工作 487

第七节 统一战线工作 487

第八节 党务纪要 48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威县地方组织 505

第三章 群众团体 507

第一节 工人组织 507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509

第三节 妇女组织 512

第四节 农民组织 514

第五节 商业组织 515

第六节 文化科技组织 516

第七节 中苏友好协会 516

第一节 代表选举 517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517

第十四编 政权政协 517

第二节 历届代表会议 518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522

附:县议事会和参事会 524

第二章 政府 525

第一节 封建政权 525

第二节 民国政权 526

附:日伪政府 526

第三节 人民政权 536

第四节 政务纪要 543

第三章 政协 548

第一节 机构 548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 549

第三节 主要工作 552

附:抗日战争时期日伪警察机构 555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55

第一章 公安 555

第十五编 公安司法 555

第二节 镇反肃反 556

第三节 反动党团登记 557

第四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557

第五节 治安管理 558

第六节 打击刑事犯罪 560

第七节 案件侦查和预审 561

第二章 检察 562

第一节 检察机构 562

第二节 刑事检察 563

第三节 法纪检察 563

第四节 经济检察 563

第三章 审判 564

第一节 审判机构 564

第五节 监所检察 564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64

第二节 审判制度 565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66

第四节 刑事审判 566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67

第二节 律师事务 56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67

第六节 告诉审诉 567

第五节 经济审判 567

第三节 公证业务 568

第四节 民事调处 568

第五节 法制宣传 568

第十六编 民政劳动人事 569

第一章 民政 56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69

第二节 救济 569

第三节 社会福利 572

第四节 拥军优属 574

第五节 安置 577

第六节 婚姻登记 578

第七节 丧葬管理 578

第二章 劳动人事 579

第一节 劳动人事机构 579

第二节 人事 579

第三节 劳动 584

第十七编 军事 589

第一章 地方武装 589

第一节 旧政权武装 589

第二节 人民武装 590

第二章 驻军 593

第一节 明代驻军 593

第二节 民国驻军 594

第三节 八路军驻军 595

第一节 民兵组织 597

第三章 民兵 597

第二节 民兵训练 598

第三节 民兵活动 599

第四章 兵役 601

第一节 募兵制和征兵制 601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 602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 602

第四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役制 602

第一节 古代和近代重大兵事 603

第五章 兵事 603

第二节 民国初中期兵事 604

第三节 国民党清剿惨案 604

第十八编 抗日斗争纪要 607

第一章 斗争始末 607

第二章 斗争事略 609

一、处决田泽南 609

二、攻打威县城战斗 609

三、两把粪叉战东洋 610

四、大葛寨伏击战 611

五、讨伐石友三 611

六、击毙白井 612

七、智取孙家陵炮楼 613

八、北仓庄突围 613

九、火烧苏家林 614

十、“四·二九”中的红小鬼 615

十一、掌史突围 616

十二、虎口养伤 617

十三、胡庄惨案 618

十四、南里村地道突围 619

十五、义和营伏击战 620

十六、政治瓦解日伪军 620

十七、输送干部 622

十八、处决汉奸和梦九 622

第一章 特殊的“飞地” 626

第十九编 义和团运动 626

第二章 梨园屯教案 627

第三章 义和拳亮拳示威 629

第四章 蒋庄首举义旗 630

第五章 大佛寺聚议 632

第六章 义和团均粮斗争 632

第七章 义和团第二次起义 633

第八章 义和团第三次起义 635

附一 义和拳议事厅简介 638

附二 国内外专家到威县考察义和团运动纪略 639

附录一 关于“十八魁”档案史料辑录 640

附录二 赵三多纪念碑碑文 640

附录三 威县人民政府(通知) 641

第二十编 教育科技 643

第一章 教育 643

第一节 教育方针 643

第二节 塾馆书院 644

第三节 幼儿教育 646

附:威县八里庄石氏私塾 646

附:威县县直幼儿园简介 647

第四节 小学教育 647

第五节 中学教育 654

第六节 中等专业教育 659

第七节 职业教育 661

第八节 业余教育 662

第九节 教学研究 666

第十节 考试制度 667

第十一节 教育经费 670

第十二节 教师队伍 673

第十三节 教育行政机构 677

第二章 科学技术 678

第一节 科技机构 678

第二节 科技队伍 680

第三节 科技活动 684

第四节 科研成果 687

第五节 科技管理 689

第二十一编 文化 691

第一章 文化机构 691

第一节 文化局 691

第二节 文化馆 691

第三节 文化站 692

第四节 图书馆 693

第五节 俱乐部 693

第八节 文物保管所 694

第七节 档案局、馆 694

第六节 电影管理机构 694

第二章 文学 695

第一节 文学创作 695

第二节 民间文学 696

附:民歌2首 696

附:民间故事四则 698

附:谜语选 705

第一节 书法 713

第三章 书法绘画 713

第二节 绘画 714

第四章 民间艺术 717

第一节 吹歌 717

第二节 花会 717

第五章 戏剧曲艺 719

第一节 威县乱弹 719

第二节 其他剧种 721

第三节 曲艺 722

第六章 电影 724

第一节 电影院 724

第二节 电影放映队 724

第三节 电影放映和影片发行 724

第七章 图书发行 725

第八章 新闻广播 727

第一节 新闻报道 727

第二节 报刊 727

第三节 广播 728

第四节 电视录像 729

第九章 文物胜迹 730

第一节 古遗址 730

第二节 古墓葬 731

第三节 古碑刻 732

第四节 古建筑 734

第五节 馆藏文物 734

第六节 革命胜迹 734

第十章 档案管理 736

第一节 档案整理 736

第二节 档案馆藏 736

第三节 档案利用 736

第二十二编 卫生体育 739

第一章 卫生 739

第一节 医疗机构 739

第二节 医疗队伍 744

附:冀南医院简介 744

第三节 医疗水平 745

第四节 医药药政 747

第五节 卫生防疫 748

第六节 妇幼保健 753

第七节 卫生经费 754

第八节 爱国卫生 755

第九节 管理机构 756

第二章 体育 756

第一节 学校体育 756

第二节 群众体育 757

第三节 体育设施 758

第四节 体育机构和体育队伍 759

第五节 体育比赛 759

第一节 婚姻 765

第二节 家庭结构 765

第一章 婚姻家庭 765

第二十三编 社会民情 765

第二章 居民生活 766

第一节 农民生活 766

第二节 职工生活 772

第三章 民族宗教 773

第一节 民族 773

附:黄街清真寺 774

第二节 宗教 775

第四章 风俗习惯 777

第一节 婚嫁 777

第二节 丧葬 779

第三节 节 令 780

第四节 礼俗 782

第五节 迷信陋习禁忌 783

第六节 新风尚 786

第七节 饮食服饰 787

第八节 起居 788

第九节 其他习俗 789

第五章 方言 790

第一节 语音 790

第二节 语汇 798

第三节 语法 809

第四节 谚语 813

第五节 歇后语 818

第六章 姓氏 820

第二十四编 人物 839

第一章 人物传 839

第二章 人物表 870

第一节 威县籍文武职官表 870

第二节 威县籍党政军副地师级及以上干部名表 874

第三节 威县籍副高职及以上科技人员名表 881

第四节 威县省部级及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表 886

第三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891

一、重要会议 1005

志补 1005

二、基础设施建设 1011

三、对外开放 1013

四、农业 1013

五、工业 1016

六、乡镇企业 1017

七、市场建设 1018

八、文化、卫生、体育、教育、科技 1019

一、重大事故选例 1023

附录 1023

二、诗文选录 1024

三、历代修志简介 1036

四、旧志序跋 1037

五、威县人民政府关于征集新县志资料的通告 1042

六、本届修志始末 1043

编 后记 1045

修志机构及人员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