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 1
第一编 宋辽对峙时期的农民战争 3
第一章北宋的社会矛盾 3
第一节北宋的统治制度 3
一北宋的政治制度 3
二北宋的军事制度 7
三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0
第二节北宋的阶级关系 14
一 北宋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4
二北宋封建租佃制的发展 17
三 北宋农民所受封建剥削与生活状况 19
第三节北宋的民族矛盾 24
一 宋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4
二 宋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8
三 民族矛盾的影响 32
第二章北宋前期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 34
民大起义 34
第一节川峡地区是北宋初年阶级矛盾的焦点 34
一土地高度集中 34
二 庄园农奴制盛行 37
三北宋政府的横征暴敛 38
四 小股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40
一 青城举义 42
第二节 王小波、李顺起义 42
二建立大蜀政权 44
三 剑门、梓州战役失利 47
四 成都陷落 49
五 农民军在川东的斗争 51
六 农民军的失败 53
第三节王小波、李顺起义失败的原因 55
第三章北宋中期的农民战争 57
第一节北宋中期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 57
一北宋“三冗”的发展 57
二土地集中和赋税不均 61
三封建剥削加重和阶级矛盾激化 65
第二节 北宋中期以兵变为特征的农民起义 67
一 沂州王伦起义 67
二 张海、郭邈山等领导的京西、陕南农民起义 69
三光化军邵兴起义 71
四 湖南瑶族人民起义 72
五 贝州王则起义 74
六其他小股起义 76
第四章北宋后期的农民战争 77
第一节 北宋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77
一统治阶级内部的互相倾轧 77
二 宋徽宗的腐朽统治 79
三封建压迫剥削不断加重 81
第二节方腊起义 84
一摩尼教的流传 84
二 方腊誓师帮源洞 86
三 农民军的发展 88
四 威震两浙 91
五 宋军反扑 93
六保卫杭州的战斗 95
七 最后的战斗 96
八失败原因 99
一 宋江起义 100
第三节宋江等其他起义军 100
二 张仙、贾进、高托山等起义 103
三倪从庆等起义 106
第五章北宋农民战争的特点和历史作 108
用 108
一 农民战争的特点 108
二 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113
第六章辽朝的农民战争 118
一辽朝的社会矛盾 118
二辽朝前期和中期的农民起义 120
三辽朝后期的农民起义 124
一女真的兴起和北宋的灭亡 129
第一节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129
第七章宋金对峙下社会矛盾的发展 129
第二编宋金对峙时期的农民战争 129
二 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 130
三 “绍兴和议”的签订 131
第二节 南宋的社会矛盾 132
一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132
二 繁重的赋税盘剥 134
三 地主对农民的压迫剥削 136
四 宋金间的民族矛盾和战争 138
第三节 女真贵族在北方的统治 141
一 猛安谋克户的南迁 141
二女真统治者的土地掠夺 143
三苛重的赋役剥削 145
第八章 南宋境内的农民战争 148
第一节 钟相、杨幺领导的农民起义 148
一 南宋初年两湖地区的社会矛盾 148
二 钟相领导的起义斗争 151
三 杨幺领导农民继续战斗 156
四 陆耕水战 159
五 坚持民族斗争 162
六战斗到最后 164
第二节 范汝为领导的农民起义 166
一 南宋初年福建地区的社会矛盾 166
二 范汝为领导农民军在闽北的斗争 168
三韩世忠的血腥镇压和起义失败 171
一横征暴敛激化了阶级矛盾 173
第三节南宋中后期的农民战争 173
二李金领导的起义 175
三赖文政领导的起义 177
四 陈峒领导的起义 179
五 李接领导的起义 182
六晏梦彪、陈三枪等领导的起义 184
第四节 南宋农民战争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186
一 农民战争的特点 186
二 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189
第一节金朝初年农民的反金起义 192
一女真贵族的暴行激起了农民的反抗 192
第九章 金朝的农民战争 192
二五马山寨反金起义 193
三八字军的反金起义 194
四 红巾军的反金起义 195
五张荣水军的反金斗争 196
第二节金朝中期的农民起义 197
一金朝中期阶级矛盾的加深 197
二 正隆年间的农民起义 199
三世宗时期的农民起义 201
第三节金朝后期的红袄军大起义 202
一 金朝末年阶级矛盾的激化 202
二 金朝末年农民大起义的全面爆发 205
三 杨安儿领导的反金斗争 207
四李全领导的反金斗争 208
第四节金朝农民战争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10
一金朝农民起义具有民族斗争的性质 210
二 金朝农民起义始终比较分散 211
三金朝农民起义打击了女真贵族,迫使金朝政府 212
对一些反动政策不得不加以改变 212
四 金朝农民起义遏制了女真贵族的括地活动,使一部分农民免于破产和沦为农奴 212
第三编元朝的农民战争 217
第十章元朝的社会矛盾 217
第一节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 217
一 蒙古的兴起和建国 217
二 蒙古西征和灭亡西夏 218
三宋蒙联兵灭金 219
四 南宋的灭亡 220
五 元朝统一的意义 221
第二节元朝的统治制度 222
一 元朝的政治统治 222
二元朝的军事统治 223
三元朝的思想统治 225
四 元朝的民族统治 226
第三节元朝的阶级关系 227
一 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227
二繁重的赋役盘剥 231
三 劳动人民身份地位的低下 234
第一节元朝前期的农民起义 237
第十一章 元朝前期和中期的农民战争 237
一 陈吊眼起义 238
二黄华、欧南喜、黎德起义 239
三钟明亮起义 242
第二节元朝中期的农民起义 244
一 田万顷领导的施溶州人民起义 245
二 刘六十领导的赣州人民起义 246
三蔡五九领导的宁都州人民起义 247
四 云南彝族人民起义 248
五 朱光卿、棒胡领导的农民起义 250
第三节元朝前期、中期农民战争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51
一起义特点 252
二历史作用 255
第十二章 元末农民战争 258
第一节元末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白莲教的传播 258
一 开河、变钞激化了阶级矛盾 258
二 白莲教的传播 261
第二节 元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和初期斗争 264
一 韩山童、刘福通颍上首举义旗 264
二徐寿辉、邹普胜蕲州起义 266
三方国珍浙东起义 268
四 张士诚泰州起义 271
五其他农民起义 273
一龙凤政权的建立 277
第三节龙凤政权领导的反元斗争 277
二北方红巾军的三路北伐 278
三 刘福通、韩林儿的最后失败 288
第四节 天完政权领导的反元斗争 291
一 横扫东南 291
二元朝统治者的猖狂反扑 294
三天完红巾军的重振和倪文俊叛变 298
四 陈友谅篡夺天完政权 300
第五节 朱元璋领导的反元斗争和江南根据地的建立 303
一濠州起义 303
二攻占集庆 305
三建立江南根据地 309
一张士诚迁都平江 314
第六节 张士诚、方国珍的反元斗争及其蜕变 314
二 张士诚的蜕变 316
三反复无常的方国珍 319
第七节 朱元璋的统一和建立明朝 321
一 朱元璋统一南方 321
二 朱元璋的转化和建立明朝 331
三 朱元璋北伐和元朝灭亡 335
第八节 元末农民战争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340
一 元末农民战争的特点 340
二 元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345
宋辽金元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大事记 349
后记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