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文学之友丛书》序 姚雪垠 1
1文学理论——研究一切文学现象的科学 1
2文学的源泉在哪里 5
3作家的头脑——反映社会生活的加工厂 9
4生活事实和艺术真实 13
5文学的真实性与倾向性 17
6再现、表现和自我表现 20
7文学和哲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反映社会生活之比较 24
8艺术形象的特点 28
9细节描写的艺术 32
10艺术的分类 36
11语言艺术的特征 39
12文学的阶级性 42
13文学的社会作用 45
14典型人物——“熟悉的陌生人” 49
15什么是典型环境 53
16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57
17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61
18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65
19重大题材和题材的多样化 69
20主题的形成 73
21究竟有没有所谓“永恒的主题” 77
22情节与性格 80
23文学作品结构的原则 84
24文学的第一要素 87
25人物语言性格化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91
26艺术符号怎样传达艺术信息 94
27文学作品的体裁 98
28诗歌的基本特征 102
29诗歌的分类 106
30诗歌的语言特点 109
31诗歌独特的艺术手法 113
32“结合了其他一切类别的诗”的小说 117
33文学艺术的“大炮”和“重武器” 121
34既非长篇压缩又非短篇扩张的中篇小说 124
35姓“短”的小说 128
36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微型小说 131
37小说的视点种种 135
38小说中的“我、你、他” 139
39驰骋文学疆场的轻骑兵——散文 143
40种类繁多的散文 146
41熔新闻性和文学性于一炉的报告文学 149
42将政论性和文学性汇为一体的杂文 153
43戏剧文学的特征 156
44“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 160
45“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的喜剧 164
46电影文学的基本要求 168
47蒙太奇——电影艺术的结构手段 172
48什么是意识流 176
49创作过程是艺术地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过程 180
50艺术构思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184
51引起艺术构思的几种触发形式 188
52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192
53创作灵感的特点 196
54文学创作的典型化 200
55坚持个性化和概括化相统一的典型化原则 204
56典型化的方法 208
57形象思维的特征 212
58艺术想象及分类 217
59艺术想象——形象的催生婆 221
60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225
61文学创作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关系 229
62文学创作中的“非自觉性” 233
63作一个作家应具备的条件 237
64艺术技巧对文学创作的意义 242
65创作方法——艺术地认识生活并表现生活的原则 245
66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248
67批判现实主义 253
68现实主义反面的自然主义 257
69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262
70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出 267
7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271
72为什么要提倡“两结合”的创作方法 276
73“两结合”创作方法的要求 280
74作家的世界观和创作方法的关系 284
75文学风格——作家成熟的标志 288
76文学风格的形成 293
77文学风格在作品中的表现 298
78作家风格的多样性与同一性 302
79什么是文学流派 306
80文学流派的形成 311
81文学流派在社会主义文学发展中的意义 315
82现代派文学略说 318
83文学的民族特点 322
84文学的起源 326
85文学和经济基础的关系 330
86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334
87批判地继承文学遗产的意义 338
88批判地继承文学遗产的原则 343
89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 346
90文学的人民性 350
91什么是文学欣赏 354
92文学欣赏发生的条件 357
93文学欣赏的意义 360
94文学欣赏的过程 364
95文学欣赏中的再创造活动 369
96文学欣赏中的阶级差异和个人差异 372
97文学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376
98努力获得最佳欣赏效果 381
99科学地判断文学作品真伪优劣的文学批评 386
100文学批评的意义 390
101文学批评的标准 394
后记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