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第一章 观察论 5
第一节 “神与万物交” 7
第二节 “静故了群动” 14
第三节 “不能不为之乃工” 21
第四节 “得其意思所在” 28
第五节 “得之于象外” 32
第二章 构思论 38
第一节 “空故纳万境” 39
第二节 “其身与竹化” 48
第三节 “无意于嘉乃嘉” 54
第四节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62
第五节 “胸有成竹” 69
第三章 传达论 75
第一节 “了然于口与手” 76
第二节 “用意精至” 83
第三节 “冲口而出” 87
第四节 “凡人文字,务使平和” 95
第五节 “随物赋形” 102
第四章 鉴赏论 108
第一节 “古人用意深微” 109
第二节 “不可留意于物” 116
第三节 “取其意气所到” 123
第四节 “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129
第五节 “非亲到其处,不知此诗之工” 142
第五章 批评论 148
第一节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150
第二节 “静士谁当亲” 157
第三节 “凡所以成者,其气也” 172
第四节 “兼论平生” 183
第五节 “文章如金玉,各有定价” 196
第六章 诗画论 204
第一节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05
第二节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214
第三节 “寓意于物” 221
第四节 “达士之所寓” 232
第五节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238
结语 254
后记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