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7
上篇 剥削阶级刑罚目的观简析 7
第一章 剥削阶级刑罚目的论概述 9
一、报应主义 9
(一)神意报应主义 9
(二)道德报应主义 10
(三)法律报应主义 10
二、威吓主义 10
三、预防主义 10
(一)一般预防主义 11
(二)特殊预防主义 12
四、折衷主义 13
第二章 资产阶级刑罚目的论的混乱及其症结 14
三、改造犯罪分子,使其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律秩序 18
第三章 剥削阶级刑罚目的观的历史演变及其批判 21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刑罚目的 21
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刑罚目的 27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刑罚目的 31
四、几点启示 38
下篇 社会主义刑罚目的 41
第四章 关于社会主义刑罚目的的两点主要分歧及其商榷 43
一、分歧所在 43
二、提出我国刑罚目的的原则 44
三、两点商榷 45
第五章 我国刑罚的目的 45
一、惩罚犯罪,伸张社会正义 53
(一)伸张社会正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一项重要原则 54
(二)惩罚犯罪是人民正义观念的要求 56
(三)惩罚犯罪是保护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62
(四)惩罚犯罪,可以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鼓励他们积极同犯罪作斗争,并避免某些特定犯罪的发生。 63
(五)人民的正义观念体现了刑罚公正性的一般标准 65
二、威慑犯罪分子和社会上不稳定分子,抑制犯罪意念 69
(一)刑罚威慑作用的原理和我国刑罚威慑作用的特点 71
(二)发挥刑罚威慑作用的条件 75
(三)刑罚威慑作用的局限性 79
(一)对犯罪分子实行改造,是由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决定的 81
(二)思想的可变性,决定了改造犯罪分子的可能性 84
(三)社会主义刑罚的教育属性是改造犯罪分子的前提条件 85
(四)我国刑罚的改造目的与资产阶级教育刑论的本质区别 86
第六章 刑罚目的的内部关系 91
一、三个目的的统一性 91
二、三个目的的主次关系 93
三、三个目的关系的相对性及其发展趋势 94
第七章 关于对惩罚目的两种责难的答辩 99
一、关于刑罚的目的与属性 99
二、关于刑罚目的与惩办主义的报复主义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