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中译本前言 1
前言 1
序言 1
致谢 1
第一部分 绪论 3
第一章 军事工业面临的挑战 3
冷战后出现的四个进展 7
冷战后的安全环境:五角大楼、国会和承包商的对策 16
冷战后的十年裁军进程是否得到一项和平红利? 23
国防工业的合并后果 23
推动武器出口 26
国防工业全球化 29
未来的国防工业 33
第二部分 冷战后十年内的转变 39
第二章 关于安全原则与军事工业基础的争论 39
各种国防预算计划 40
考夫曼和斯坦因布鲁纳的集体与合作型安全方案 43
欧翰伦方案 45
莫里森、泰斯皮思和魏斯纳方案 47
弗斯伯格的合作型安全方案 48
安全原则:军事战略模型与备选方案 51
国防科学、技术与工业基础的重组 61
各种安全政策的经济影响 72
冷战后的技术与产业政策走向 77
第三章 出售、收购与转民:90年代国防工业基础的重组 79
冷战国防工业基础的合理化 81
推动大型国防公司的多元化和军转民 95
中小型国防公司的规模缩小与多元化 105
结论 109
第四章 五角大楼军民两用战略的历史沿革与政治影响 112
克林顿政府之前的军民两用政策与政治影响:同盟演变与投资导向增长 116
冷战以后:对“和平红利”的争夺 127
克林顿的军民两用政策与政治影响:充满“竞争”的权力团伙 129
技术再投资计划 134
结论 159
第五章 国家防御的重新定义:冷战政治与经济对国会山的挑战 165
全面审查 167
澄清核态势 176
武器扩散与国家安全 179
国防工业的军转民与多元化 185
国防工业的转变与国会的监督 188
第三部分 国防工业合并的后果 199
第六章 私营军工企业:美国冷战后的负担 199
适当的解决方案 201
从猪肉到火腿 207
第七章 国防工业合并:武器成本、技术创新以及军事工业的国际合作 213
国防工业合并趋势 214
美国政府关于企业合并的对策 218
国防工业的垄断意味着什么? 222
出路何在? 225
结论 227
第八章 重新设计中的国防工业基础 229
动机 230
政策问题 237
方法论 241
实例:战术导弹工业基础 246
结论 253
第九章 变化中的武器贸易经济学 254
变化中的军贸市场 255
政策转变 259
宏观经济问题 262
微观经济问题 264
成本与收益的分配 268
结论 270
第十章 军民两用技术:与未来背道而驰吗? 272
军民两用概念的历史沿革 273
军民两用技术与国防工业 276
军民两用与扩散 280
政策问题 283
第十一章 美国过剩武器生产与贸易消极后果的限制框架 286
常规武器扩散:安全问题的核心 291
根据实施准则确定购买方的资格 294
禁止最危险武器的转让 297
结论 298
第四部分 国防工业全球化 303
第十二章 冷战后的国防工业全球化:挑战与机遇 303
武器生产全球化的原因:经济利益日益强大的驱动 304
国防工业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308
国防工业全球化的影响 320
结论 327
第十三章 冷战后的欧洲国防工业:出路何在? 330
背景:冷战中的西欧国防工业 331
欧洲国防工业的重组 336
欧洲各国的经验:趋同于英国的模式 340
国防:欧洲一体化中的例外 352
西欧装备集团(WEAG) 356
生存战略:开辟市场 358
结论 366
第十四章 变化中的西欧国防工业军民生产结合 368
军民结合生产的框架 370
政治反响:国家与超国家组织对国防工业缩小规模与转民的支持 381
欧盟的KONVER计划和结构基金 386
公司对需求下降的反应 388
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因素 394
前进之路 396
第五部分 国防工业的未来 407
第十五章 武装未来的政策选择 407
采购什么?采购多少? 409
如何采购? 410
向谁采购? 411
自我服务或采购决策,或者多大程度的私有化? 412
谁与谁可以合并/合作? 414
出口什么?向谁出口? 417
结论 419
作者简介 424
译后记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