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 3
开头的话 3
二十年来的经历 6
一 永不能忘的先生 6
二 工程师的幻想 8
三 大声疾呼的国文课 10
四 课外阅读 13
五 写作的尝试 15
六 新闻记者的作品 17
七 英文的学习 19
八 修身科的试卷 21
九 幻想的消失 24
一○ 青年“老学究” 27
一一 踏进了约翰 29
一二 深挚的友谊 31
一三 苦学时代的教书生涯 34
一四 初出茅庐 36
一五 三星期的练习 39
一六 新饭碗的问题 41
一七 编译的教训 44
一八 英文教员 46
一九 外国文和外国教师 48
二○ 一个基本原则 50
二一 进一步的研究 53
二二 写作中的“积蓄” 55
二三 一种有趣味的工作 57
二四 现实的教训 60
二五 一幕悲喜剧 62
二六 一年的练习 64
二七 聚精会神的工作 67
二八 一个小小的过街楼 69
二九 转变 71
三○ 几个原则 73
三一 社会的信用 75
三二 立场和主张 78
三三 深夜被捕 80
三四 到捕房 82
三五 铁格子后面 85
三六 高三分院 87
三七 再被羁押 90
三八 同情和厚意 93
三九 地方法院 96
四○ 押在公安局 98
四一 高等法院 101
四二 看守所 103
四三 临时的组织 105
四四 我们的“家长” 107
四五 “难兄难弟”的一个 112
四六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114
四七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116
四八 “难兄难弟”的又一个 117
四九 一个“难妹” 119
五○ “六个人是一个人” 122
五一 前途 124
在香港的经历 127
五二 波动 127
五三 贫民窟里的报馆 129
五四 惨淡经营之后 132
五五 一个难关 135
五六 新闻检查 137
五七 一个有利的特点 139
五八 种种尴尬 141
五九 一只大笨牛 143
附录 我的母亲 147
患难余生记 155
第一章 流亡 155
第二章 离渝前的政治形势 186
第三章 进步文化的遭难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