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医药学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2世纪 1
第一节 卫生保健的起源 1
一、饮食卫生 1
二、衣着卫生 2
三、居住卫生 3
四、婚姻卫生 3
第二节 药物和各种疗法的起源 3
一、药物的起源 4
二、针术的萌芽 4
三、灸焫是原始的理疗 4
四、导引按〓来自舞蹈 5
第二章 早期的医药卫生活动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夏~春秋) 6
一、早期对疾病的认识 7
二、早期的治疗方法 7
三、早期的卫生活动 9
四、医事制度的建立 10
五、医与巫的斗争 10
第三章 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公元前475—265年(战国~三国) 12
第一节 医学理论原则的确立 12
一、《内经》的产生 12
二、《内经》的基本精神 14
三、《内经》的价值及其影响 16
附:《难经》 17
第二节 药物学的发展 17
一、《神农本草经》的产生 17
二、《神农本草经》的内容和成就 17
第三节 辨证施治原则的确立 18
一、张仲景的生平 18
二、《伤寒杂病论》的贡献 19
第四节 汉代民间的医学家 21
一、淳于意 21
二、涪翁 21
三、华佗 21
第四章 医学的迅原发展 公元265—960年(晋一五代) 23
第一节 医学理论的提高 23
一、王叔和与《脉经》 23
二、皇甫谧与《甲乙经》 24
三、葛洪与《肘后方》 25
四、巢元方与《诸病源候论》 25
五、孙思邈与《千金方》 26
六、王焘与《外台秘要》 28
第二节 药物学的成就 28
一、本草学的发展 28
二、药物炮制法的发展 29
三、炼丹术和制药化学 29
第三节 临证各科的发展 30
一、内科 30
二、外科 31
三、伤科 31
四、妇产科 31
五、小儿科 32
六、五官科 32
七、按摩科 32
第四节 医学教育 33
第五节 中外医学交流 34
一、中朝医药交流 34
二、中日医药交流 34
三、中越医药交流 35
四、中印医药交流 35
五、中阿医药交流 35
第五章 医学的进步与学术争鸣 公元960—1368年(宋~元) 36
第一节 医学理论的研究和普及 36
一、解剖学、诊断学的发展 36
二、古医藉的整理和刊行 38
三、方书的编著和发展 39
四、宋元医家的学术争鸣 40
第二节 药物学的发展 43
第三节 医学各科的成就 44
一、内科 44
二、外科 45
三、伤科 45
四、妇产科 46
五、小儿科 47
六、针灸科 48
七、法医学 49
第四节 医学教育与中外医药交流 49
一、发展医学教育 49
二、中外医药交流 50
第六章 医学发展的新趋势 公元1368—1840年(明~清鸦片战争前) 51
第一节 医学理论的发展 52
一、医藉整理与医学著作 52
二、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54
第二节 药物学的新成就 57
一、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重大贡献 57
二、《本草纲目》后的药物学 59
第三节 医学各科的进展 60
一、内科 60
二、外科 62
三、伤科 62
四、妇产科 63
五、小儿科 63
六、眼科 63
七、喉科 63
八、针灸科 64
九、其他民间疗法 64
第四节 中外医学交流 65
第七章 近百年的中国医学 1840—1949年(鸦片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67
第一节 中医学发展概况 68
一、医学文献的研究和整理 68
二、临证医学的发展 68
第二节 西医学的传入及其影响 69
一、西医学的传入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69
二、中西汇通派的产生及评价 71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进步卫生措施 72
第四节 反动统治下医药卫生的落后面貌 73
一、疾病流行与医药卫生状况 73
二、反动政府对祖国医学的摧残 74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卫生工作的伟大成就 75
一、毛主席对卫生工作的指示 75
二、医药卫生工作的成就 76
第八章 新中国的医药卫生 公元1949年—现在 78
第一节 新中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78
第二节 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 81
一、理论研究进展概况 82
二、中草药研究的成果 85
三、临床医学的新成就 86
第三节 祖国医学在国外的影响 88
第四节 开创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新局面 89
附录一 我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90
附录二 中国医学大事年表(简表)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