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工程地质手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简明工程地质手册》编写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112033896
  • 页数:521 页
图书介绍:

1 工程地质概述 1

1.1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 1

1.1.1 地貌单元的分类 1

前言 1

1.1.2 第四纪堆积物成因分类 2

1.1.3 主要的第四纪堆积物的特征 3

1.2 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 4

1.2.1 地质构造 4

1.2.2 岩体结构 6

1.3 岩石分类和鉴别特征 7

1.3.1 岩石的分类 7

1.3.2 土的分类 13

1.3.3 土的野外鉴别 19

1.4 地震 21

2.1.1 工程勘察的基本技术准则 27

2 工程勘察 27

2.1 工程勘察的基本要求 27

2.1.2 勘察阶段 29

2.1.3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29

2.2 工程地质测绘 31

2.2.1 工程地质测绘的目的和要求 31

2.2.2 测绘前的准备工作 33

2.2.3 测绘方法 34

2.2.4 测绘内容 35

2.2.5 资料整理 37

2.3 地球物理勘探 37

2.3.1 直流电法勘探 37

2.3.2 交流电法勘探 44

2.3.3 地震勘探 47

2.3.4 声波探测 52

2.3.5 测井 53

2.4.1 探槽和探井 56

2.4.2 钻孔 56

2.4 勘探 56

2.4.3 勘探技术要求及编录 60

2.4.4 复杂地层钻进要点 61

2.4.5 水上钻探 61

2.5 取土器及取样技术 62

2.5.1 取土器的设计要求和技术参数 62

2.5.2 取土器的种类 64

2.5.3 不扰动土试样的采取方法 68

2.5.4 取样质量要求 69

2.6 勘探点的测量 70

3.1 室内试验 75

3.1.1 土物理性质指标 75

3 岩土测试 75

3.1.2 土的力学性质指标 80

3.1.3 有关土的经验数据 96

3.1.4 土的动力特性试验 99

3.1.5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106

3.2 动力触探 110

3.2.1 动力触探的适用范围、类型及规格 110

3.2.2 动力触探的试验方法 111

3.2.3 资料整理和成果应用 114

3.2.4 标准贯入试验 117

3.3 静力触探 124

3.3.1 静力触探的贯入设备 124

3.3.2 探头 125

3.3.3 量测记录仪器 127

3.3.4 现场试验 127

3.3.5 成果的整理及应用 128

3.4.1 平板载荷试验 138

3.4 载荷试验 138

3.4.2 单桩载荷试验 142

3.5 野外剪切试验 148

3.5.1 大面积直剪试验和水平推剪试验 148

3.5.2 十字板剪切试验 151

3.6 旁压试验 155

3.7 波速试验 161

3.7.1 单孔波速法(检层法) 161

3.7.2 跨孔波速法 164

3.7.3 表面波速法 165

3.7.4 波速在工程中的应用 166

3.8 地基土动力参数测试 167

3.8.1 动力机器基础计算的基本理论 167

3.8.2 地基刚度及阻尼比的测试 169

3.8.3 质量-弹簧-阻尼体系地基动力参数的经验值 174

3.9 桩的动力测试 178

3.9.1 低应变动力试桩法 179

3.9.2 高应变动力试桩法 184

4 地基评价与计算 190

4.1 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 190

4.1.1 数据的统计 190

4.1.2 岩土参数的选定 191

4.2 地基土中的应力分布 193

4.2.1 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193

4.2.2 基础底面的压力分布 194

4.2.3 应力分布的平面课题 195

4.2.4 应力分布的空间课题 197

4.2.5 非均质地基土中的应力分布 205

4.3 地基变形验算 207

4.3.1 变形验算的建筑物类型和地基容许变形值 207

4.3.2 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 209

4.3.3 沉降的时间效应 212

4.3.4 沉降计算用表 214

4.4 地基土承载力的确定 218

4.4.1 地基土承载力的基本概念 218

4.4.2 按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 218

4.4.3 按查表法确定地基承载力 222

5 特殊性土勘察与评价 225

5.1 湿陷性黄土 225

5.1.1 概述 225

5.1.2 黄土的基本性质 227

5.1.3 新近堆积黄土 228

5.1.4 饱和黄土 230

5.1.5 黄土地基的勘察 230

5.1.6 黄土的湿陷性评价 234

5.1.7 黄土地基的承载力 235

5.1.10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则 240

5.1.9 黄土地基的动力特性 240

5.1.8 黄土地基的变形计算 240

5.1.11 其它湿陷性土 241

5.2 红粘土 242

5.2.1 红粘土的形成和分布 242

5.2.2 红粘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242

5.2.3 红粘土地基的勘察 243

5.2.4 红粘土的岩土工程评价 245

5.3 软土 247

5.3.1 软土的成因类型和工程性质 247

5.3.2 软土地基勘察 248

5.3.3 软土地基评价 250

5.4 填土 252

5.4.1 填土的分类及工程性质 252

5.4.2 填土的勘察 252

5.4.3 填土地基的评价 253

5.5 膨胀岩土 256

5.5.1 膨胀岩土的判别 256

5.4.4 填土地基的利用、处理与检验 256

5.5.2 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变形 259

5.5.3 膨胀岩土地区的勘察 260

5.5.4 膨胀土的地基评价 265

5.5.5 膨胀岩土地区的工程措施 269

5.6 冻土 271

5.6.1 冻土的分类 271

5.6.2 冻土地基的勘察 272

5.6.3 冻土的物理力学及热学性质 273

5.6.4 冻土的工程性质及地基评价 273

5.6.5 冻土地基的设计与防冻害措施 276

5.7 盐渍岩土 279

5.7.1 盐渍岩土的类型 279

5.7.2 盐渍岩土的工程性质 279

5.7.3 盐渍岩土的工程勘察 281

5.8.1 混合土的特征和分类 282

5.8 混合土 282

5.7.4 盐渍岩土的工程评价 282

5.7.5 盐渍岩土的地基设计与防护措施 282

5.8.2 混合土的勘察 283

5.8.3 混合土的评价 284

5.8.4 混合土的处理措施 285

5.9 风化岩及残积土 285

5.9.1 岩石的风化剖面 285

5.9.2 风化岩及残积土的勘察 286

5.9.3 风化岩及残积土的评价 288

6 特殊地质条件勘察与评价 291

6.1 岩溶 291

6.1.1 岩溶发育的条件和规律 291

6.1.2 岩溶勘察 292

6.1.3 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地基处理措施 293

6.1.4 土洞 294

6.1.5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引起的塌陷 295

6.2 斜坡稳定性 296

6.2.1 斜坡 296

6.2.2 滑坡 308

6.2.3 崩塌 317

6.3 泥石流 319

6.3.1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分类 319

6.3.2 泥石流有关指标的测定 320

6.3.3 泥石流的勘察和防治 323

6.4 地震效应 325

6.4.1 强震区地震效应与抗震设防 325

6.4.2 场地与地基 326

6.4.3 饱和砂土、饱和粉土的震动液化 335

6.4.4 断裂的地震效应 344

7.1.1 高层建筑的特点和对地基勘察的基本要求 346

7.1 高层建筑 346

7 特殊工程勘察与评价 346

7.1.2 勘察要点 347

7.1.3 地基评价和计算 350

7.2 动力机器基础 354

7.2.1 动力机器种类及其扰力对地基土的作用 354

7.2.2 动力机器基础的设计原则和勘察要求 356

7.2.3 动力机器基础的地基评价 358

7.3 地下工程 361

7.3.1 人工洞室的勘察 361

7.3.2 人工洞室的围岩稳定性评价 363

7.3.3 天然洞室的勘察和评价 374

7.4 水上工程 376

7.4.1 水上工程的分类及特点 376

7.4.2 水上工程的勘察 379

7.4.3 水上工程的地基评价 382

7.5.1 概述 385

7.5 核电厂 385

7.5.2 核电厂对勘察的基本要求和各阶段的勘察内容 386

7.5.3 几个专门问题的勘察 386

7.6 线路、机场场道与桥涵 391

7.6.1 线路地基勘察 391

7.6.2 机场场道地基勘察 394

7.6.3 桥涵地基勘察 395

7.7 建筑物的加层(加载)与加固 398

7.7.1 加层(加载)与加固勘察的特点 398

7.7.2 加层(加载)与加固的勘察要点 399

7.7.3 地基计算及地基评价 400

7.8 罐、仓、塔等构筑物 401

8 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 408

8.1 基坑开挖与支护 408

8.1.1 基坑开挖 408

8.1.2 基坑支护类型 408

8.1.3 基坑侧壁支护 409

8.1.4 深基坑开挖的基底稳定验算 410

8.1.5 深基坑开挖与相邻建筑的关系 410

8.1.6 基坑开挖支护的勘察要点 411

8.2 支挡结构 411

8.2.1 支挡结构的作用与类型 411

8.2.2 土的侧压力 411

8.2.3 支护桩分类及其破坏形式 416

8.2.4 悬臂支护桩设计 417

8.2.5 锚拉式支护桩设计 420

8.2.6 锚杆设计 423

8.2.7 挡土墙 427

8.3 桩基与墩基 434

8.3.1 桩与墩的分类 434

8.3.2 桩与墩基的勘察要点 435

8.3.3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 438

8.4.1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则 451

8.4 地基处理 451

8.4.2 换土垫层法 453

8.4.3 强夯法 455

8.4.4 挤密桩法 456

8.4.5 砂井排水法 458

8.4.6 堆载预压法 461

8.4.7 高压喷射注浆法 461

8.4.8 碎石桩法 464

8.4.9 水泥土桩法 465

8.5 现场检验与观测 467

8.5.1 概述 467

8.5.2 基槽(坑)检验 467

8.5.3 基坑回弹观测 469

8.5.4 建筑物变形观测 470

9.1.1 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 474

9.1 地下水类型及性质 474

9 地下水 474

9.1.2 地下水的性质及其分析 475

9.1.3 地下水污染 484

9.2 水文地质测试与监测 489

9.2.1 地下水流向、流速的测试 489

9.2.2 抽水试验 492

9.2.3 压水试验和注水试验 498

9.2.4 地下水的监测 501

9.3 与地下水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503

9.3.1 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 503

9.3.2 地下水的不良作用 504

9.3.3 基坑排水疏干 508

附录 515

附录A 地层符号 515

附录B 法定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