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一 绪论 1
不同的态度与立场 2
基督教的特质 4
本书持守的态度 5
非常重要之点 6
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7
二 儒家思想的根源 9
儒家有神论的思想产生于孔孟之前 9
主宰之天与耶和华上帝 11
三类启示 13
有宗教思想而无宗教组织 15
三 宗教思想之转化与异化 15
以天子为天之代表 16
人伦道德首重忠君 18
忠君以外又须孝亲 19
以祭祖代祭天 20
宗法与封建制度 21
中国文化之根源所在 22
去芜存菁之道 24
四 孔孟思想之根源 26
儒家思想与五经之关系 26
孔子是有神论者 28
孟子本人亦是有神论者 30
孔孟均未教人信天 31
原因所在 33
五 上帝启示与儒家思想 36
孔孟思想乃来自一般启示 36
自然之生与孔子之仁 38
孟子思想亦来自一般启示 40
仁之与人乃两不可分 41
六 仁之成因及其基础 44
孝道乃仁道之本 44
孟子所言之孝道 46
忠君亦为孝道主要精神之一 48
尚义在儒家思想中极其重要 51
七 仁与忠孝外尚有其他诸德 51
义乃事之宜 52
孟子对义之阐释 53
八 仁义以外儒家亦非常重礼 56
由自然来之启示 56
必也正名乎 58
礼之目的仍在于仁 60
九 重智亦为儒学思想的主要德目 63
求知之目的乃在于智 63
孔子本人非常好学又鼓励人向学 65
学与知及知与行之间的关系 67
十 仁义礼智外更当重信 70
信之本义 70
文与质必须并重 72
孟子亦看重信之一德 73
《中庸》的主要思想 75
十一 儒家的终极理想 77
儒家的两大理想 77
天人合一的观念乃远从上古而来 78
《孟子》与《中庸》将天人合一的观念推进了一步 80
由泛神到无神的主要关键 81
十二 治国平天下也是儒家理想之一 83
《大学》之道 83
《大学》中之八目 86
只言人道未言天道与物道 87
立身之本与立国之基 89
十三 儒家思想之统体观 89
孔孟思想乃忠孝精神之延续 91
菁华糟粕混在一起 92
祸国殃民之例证 94
忠孝精神不能推翻 96
徬徨歧路莫知所从 97
十四 中国文化之出路 99
要把中国文化从根救起 99
中国文化之真正根源 100
两大问题必须澄清 101
十五 基督教信仰乃既爱神又爱人 104
基督教信仰与忠君孝亲的关系 104
以基督之道一以贯之 106
儒家之仁与基督之爱 108
基督教的平等之爱 110
基督教的自由之爱 113
真自由之所在 115
自力求义与因信称义 116
礼之理念应以上帝为主 119
十六 基督教对智的看法 122
智不限于知人 122
由知神而知人 123
知神与知人外更要知物 124
信心乃神与人彼此沟通的桥梁 126
十七 基督教非常注重信心 126
信心之四层面 128
十八 基督教与儒家思想之终极理想 131
儒家天人合一遗留下来的问题 131
真正天人合一的途径 133
十九 基督教与儒家思想的另一终极理想 136
从基督教看《大学》之三纲 136
三纲后之八目与天国降临 138
从基督教看《大学》中之八目 140
二十 结论 144
本书目的 144
研究的路向 146
最后的希望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