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传玉,祝世讷,萧俊等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62700559
  • 页数:40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 1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4

第三节 研究和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6

第二章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 9

第一节 自然界是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9

一、自然界的物质形态 9

二、自然界的运动形式 12

三、物质不灭和运动守恒 16

第二节 自然界的物质结构 19

一、自然界物质结构观念的发展 19

二、自然界物质结构的层次性 22

三、自然界物质结构的辩证性 26

第三节 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系统方式 29

一、系统方式的普遍性 29

二、自然界的系统特性 32

三、自然系统的有序性 36

第三章 自然界的发展 40

第一节 自然界的历史性 40

一、自然历史观的形成和发展 40

二、宇宙和天体的历史 43

三、地球和生命的历史 46

第二节 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性 50

一、自然界发展的自组织性 51

二、自然界发展的方向性 57

三、自然界发展的螺旋性 61

第三节 关于自然界发展的若干范畴 65

一、整体与部分 65

二、结构与功能 69

三、平衡与不平衡 73

四、简单性与复杂性 77

第四章 人与自然 82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 82

一、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 82

二、人是有意识、有实践能力的自然存在物 86

三、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88

四、实践是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中介 89

第二节 人与自然的矛盾运动 93

一、当代人与自然关系的突出问题 93

二、人与自然的基本矛盾运动 95

三、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控制 98

第三节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07

一、自由人的不自由 107

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108

第五章 科学活动 112

第一节 科学活动的性质和内容 112

一、科学活动的性质 113

二、科学活动的内容 114

一、科学活动的根本任务 122

第二节 科学活动的任务和形式 122

二、科学活动的形式 124

第三节 科学劳动和科学劳动者 129

一、科学劳动 129

二、科学劳动者 131

三、科学劳动者的基本素养 137

四、科学家成长的社会条件 140

第六章 科学方法 143

第一节 科学方法的性质、作用及发展 143

一、科学方法的性质 143

二、科学方法的作用 144

三、科学方法的发展 146

第二节 科学方法的基本类型和体系 151

一、科学方法的基本类型 151

二、科学方法的体系 152

第三节 系统科学方法 153

一、系统方法 153

二、信息方法 159

三、反馈方法 161

四、功能模拟方法 163

五、黑箱方法 164

第七章 科学问题 167

第一节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167

一、问题与科学问题 167

二、科学研究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69

三、“科学研究始于问题”与“感性认识先于理性认识”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171

第二节 科学问题的提出 173

一、提出问题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 173

二、科学问题的产生背景和提出途径 175

三、科学问题的结构和类型 178

四、科学问题的分解和转移 182

第三节 科学问题的选择 185

一、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 185

二、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186

三、科研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188

第一节 科学事实与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 191

一、科学事实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91

第八章 科学事实 191

二、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途径 193

第二节 科学观察 195

一、对科学观察的基本认识 195

二、科学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97

三、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 200

第三节 科学实验 203

一、科学实验及其优点 203

二、科学实验的作用 205

三、科学实验的基本类型 207

第四节 在观察实验中的若干认识论问题 212

一、可观察性原理 212

二、科学仪器的认识功能 213

三、理论思维对观察实验的指导作用 216

四、观察实验中的机遇 218

第九章 科学思维 223

第一节 科学抽象 223

一、科学抽象的意义 223

二、科学抽象的过程 227

三、科学概念 229

第二节 逻辑思维 231

一、比较、分类、类比 231

二、归纳和演绎 238

三、分析和综合 243

第三节 非逻辑思维 246

一、想象 247

二、直觉和灵感 250

第四节 科学思维中的创造性问题 254

一、创造性是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 254

二、创造性思维及其发生机制 255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57

第十章 科学理论 259

第一节 科学假说 259

一、科学假说的提出 259

二、假说的特点和作用 263

三、科学假说的检验 266

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确立 269

一、科学理论确立的条件 269

二、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270

三、科学理论的评价 273

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物化 277

第十一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 280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体系 280

一、科学技术的性质 280

二、科学技术的分类 283

三、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 286

第二节 科学革命 288

一、什么是科学革命 288

二、科学革命的作用 289

三、现代科学革命 290

一、什么是技术革命 295

第三节 技术革命 295

二、技术革命的作用 296

三、现代技术革命 299

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302

第一节 科学发展的内在机制 302

一、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 302

二、争鸣与统一 305

三、继承与创新 307

四、分化与综合 311

第二节 技术发展的内在机制 314

一、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 314

二、技术手段内部的矛盾 315

三、技术门类之间的矛盾 317

第三节 科学与技术的矛盾运动 319

一、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进 319

二、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相互转化 322

第十三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327

第一节 社会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327

一、社会生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327

二、社会经济制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331

第二节 社会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334

一、社会政治制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334

二、科学政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335

第三节 社会意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336

三、战争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336

一、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作用 337

二、道德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339

第四节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340

一、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径 341

二、教育战线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341

第五节 科技整体能力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342

一、社会科技整体能力及其发展 343

二、科技整体能力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直接动力 344

三、正确认识和运用科技整体能力的意义* 346

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348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348

一、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的社会生产力 348

二、科学技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350

三、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变革 353

四、科学技术引起社会革命 354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356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价值观 356

二、非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价值观 363

第三节 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366

一、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366

二、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实现 368

三、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与社会革命 370

第一节 医学的性质 374

一、医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374

第十五章 医学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374

二、医学的体系结构 376

三、医学的历史发展 378

第二节 医学与社会 382

一、社会政治、经济对医学发展的影响 382

二、思想、文化对医学发展的影响 384

三、科学技术是推动医学发展的杠杆 386

四、医学的社会功能 389

第三节 医学发展的趋势 391

一、医学模式的演变 391

二、新技术革命对现代医学发展的影响 395

三、现代医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399

后记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