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王钟陵 1
引言 1
一 文人始于何时?——文士天职 2
二 入兽不乱群——回归自然的原始心态 5
三 离臣虏之劳——“天下为公”时期隐士的心态 7
四 为君之患——早期隐士对政治的体认 12
一 “士”阶层的崛起 18
二 以道自尊,为义而隐 20
三 少女寡欲——老子养生之隐 28
四 仕穷而独善——孔子不得已的苦衷 33
五 消遥于天地之间——庄子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49
六 功成身退——范蠢、鲁仲连的高逸情操 69
一 避世于朝廷间——汉代隐士的新选择 81
二 鸿飞冥冥——西汉末年避世全身者的心态 97
三 身游物外——“身隐者”的山林志趣 102
四 遁身娇洁——汉末隐士的道德追求 111
一 处士横议——文人与政权的疏离 128
二 菲薄周孔——文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132
三 禀之自然——六朝隐士的文化心态 139
四 玉辉冰洁——儒家的避世人格 143
五 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的超越与真率 149
六 游刃于权势夹缝之中——阮籍的避世心态 160
七 欲辨已忘言——陶渊明的田园隐趣 171
八 山中宰相——逍遥于山林的帝友陶弘景 183
一 达士复轩衡——唐代隐士心态的人间转向 195
二 朝廷奉我做贤人——中唐之后隐者的理想归宿 203
三 醉翁之意不在酒——“斗酒学士”王绩的处世心态 208
四 任运随缘——吴筠对儒、道的调节 217
五 归心于禅——王摩洁的心隐境界 224
六 不如做中隐——白居易的处世观 238
一 这边会了——隐风大兴的时代 256
二 原来如此——隐风弥漫原因探讨 264
三 转型的文化——隐逸文化由外及内的转向 267
四 历史行程——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274
五 道袍里的儒心——陈抟雅俗的两难选择 277
六 不敢以羁束为念——种入于恩宠中的情不由已 287
七 园圃人生——苏云卿的绿色志趣 304
八 不可笼絷——谢枋得的遗民心态 311
九 道艺终身——杜瑛的文化托命意识 318
一 日薄西山——隐逸文化的衰微 328
二 世俗的快乐——从“灵”的超越走向“物”的愉悦 332
三 闹市里的逍遥——从山林高士到闹市名流 336
四 时运交移——明、清隐风的骤起骤落 343
五 心学的异彩——狂逸李贽的亢烈人生 357
六 子陵风节——黄宗羲与隐逸文化的近代化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