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汉字形体演变的总的分析 1
自序 1
第二章 古今文字的断代 10
第三章 古文字时代 17
第一节 大篆时代 17
一 甲骨文 17
1甲骨文名称的由来和内容 17
2甲骨文的字形和书法的发展 20
图版目录 24
第一图 初期甲骨的拓片 24
第二图 大龟七版之一 26
第三图 后期的甲骨拓片 28
3甲骨文的出土和收藏 28
4甲骨文的著录和研究 40
二 金文 65
1金文的名称 65
2夏、商、周三代对于鼎?的重视 66
3铭文的发生和演变 67
甲 最初铭文的发现 68
乙 辨别商器铭文的标准 70
第四图 司母戊鼎铭文 70
丙 周代铭文的发展 73
第五图 大盂鼎铭文 74
第七图 越王矛铭文 77
第六图 ?鼎铭文 77
4 金文的发现和研究 81
1石鼓与石鼓文 97
(一)石鼓文 97
三 石鼓文和诅楚文 97
2石鼓的发现和保存经过 98
第八图 节录石鼓文 98
3石鼓的年代 99
4石鼓文的拓本 107
(二)诅楚文 109
1史籀篇是最古的字书 110
四 籀文 110
2史籀篇的字数 112
3史籀篇的作者和时代 116
4说文里面的籀文 123
1孔壁古文 127
(一)说文里?收的古文 127
五 古文 127
2孔壁古文的真伪和写藏年代 132
3说文?收其他古文经传 134
4说文?载古文的年代 135
1三体石经的刊立和流传 140
(二)三体石经里面的古文 140
第九图 新出三体石经之一(春秋·僖公、文公经文) 142
2三体石经和说文里面的古文先掉笔势的原因 143
(三)竹简和缯书 146
第二节 小篆时代 154
一 仓颉篇与小篆的关系 154
第十二图 新?虎符 155
第十三图 阳陵虎符 156
二 小篆与大篆的关系 158
三 小篆的流传 160
第十四图 五十三字本泰山刻石前九字 162
第一节 古隶 166
一 古隶与程邈的关系 166
第四章 过渡时代 166
二 古隶与小缘和古籀 169
三 古隶的流传 171
第十五图 二世诌权 172
第十六图 上林鼎铭文 174
一 隶变是汉字演变的分水岭 175
第十七图 高句丽好大王? 175
第二节 隶变对于汉字的影响 175
二 隶书的进步性和限制性 184
第一 隶变的特点与古文形体的转化 186
三 隶变对于汉字形体?发生的巨大变化 186
第二 隶变突破造字的条例 195
第三 分析隶变的症结 197
第四 古文的分化 198
第五 隶书的混同 229
四 隶变对于汉字意义的影响 277
1总的观察 286
五 隶变对于汉字质变?起的巨大作用 286
2 象形的会意字变成表意的会意字 288
3 「后起的形声字」的突增和汉字主潮的形成 289
第五章 今文字时代 291
第一节 今隶 291
一 「八分」辨正 292
二 第一个著名的八分书家 294
三 汉、魏的八分石刻和木简 296
1石刻 296
第十八图 史晨乡孔子庙碑 297
第十九图 汉石经周易文言说卦 298
甲 木简的发现 299
2木简 299
乙 木简的著录和研究 301
四 研究今隶的作品 303
第二节 真书 303
一 真书的各种名称 303
二 真书与汉隶的异同 309
第二十图 魏甘露元年三月十七日写譬喻经第甘九 311
第二十一图 唐?刻经记 312
第二十三图 孝文帝?比干墓文 313
第二十二图 西晋写经断片 313
三 真书的起源和最早的著名书家 316
第二十四图 元和四年木简 316
四 唐以前真书的重要性 319
第二十六图 ?董美人墓志铭 321
第二十七图 石经山雷音洞壁嵌石经之一(金刚经的一部分) 323
第三节 草书 330
第二十五图 魏故宁陵公主墓志铭 330
一 草书的意义和起源 330
二 篆草 334
1章草名称的由来 334
三 章草 334
2杜操与章草 343
第二十八图 汉代木简之一 344
四 今章 346
第二十九图 九月十七日帖的前三行 349
五 狂章 350
1草书的进步性 352
六 草书的进步性和缺点 352
2草书的缺点 357
一 行书的发生和特点 362
第四节 行书 362
第三十图 永寿二年三月? 363
二 最早著名的行书家和真迹 363
第三十一图 定武本兰亭叙(独孤长老本) 365
第五节 简体字 367
一 历史上简化汉字的四种现象 367
二 简化汉字与当前改革汉字的关系 386
第十图 长沙仰天湖出土楚简的一部分 1478
第十一图 战国缯书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