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吴介民 1
前言 1
上编 主题论 3
主题论 邓小平文艺思想核心论 3
一 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形成及其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坐标系上的准确定位 4
序 陆梅林 7
二 邓小平文艺思想的核心是关于文艺与人民的关系的理论 7
序 周忠厚 16
三 关于知识分子的科学定位及其在文艺上的反映 24
四 人民需要艺术 31
五 艺术更需要人民 40
六 邓小平文艺思想之核心与规律性特质 195
下编 分题论 218
第二论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文化文学艺术之关系的研究 218
一 问题的提出及其解决的起点 219
二 关于研究宗旨 221
三 研究的基本根据 229
四 《序言》内容结构及思维方式 243
五 “经济基础”辨析 245
六 “生产方式以及亚细亚生产方式” 250
七 何谓意识 257
八 意识形态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260
九 意识形态内涵论 270
十 关于哲学、宗教的定位 277
十一 理论探讨的基本原则与自由维度 282
十二 关于建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 325
十三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 328
十四 发展历史与理论特点 342
十五 研究远未彻底 学者仍须努力 367
第三论 邓小平文艺论著要篇研究 389
一 指导新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学习邓小平《一二九师文化工作的方针任务及其努力方向(一九四一年五月)》 389
二 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伟大指南--学习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一九七九年十月三十日)》 401
第四论 邓小平理论与新纪美学--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美学--文艺学”思考 423
一 百年中国美学断想 424
二 展望新世纪的辉煌 425
三 新纪美学宏观 438
四 学习研究邓小平美学思想任重道远 450
一 “钥匙”与“天空”:艺术的民族特征 459
第五论 论文艺的民族化与现代化 459
二 民族特征的本质及其世界意义 462
三 主体性:必须“‘化’进来” 470
四 善“化”者应不失其特色 478
五 文化战略:性质不变,特色常存 487
六 民族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中 490
七 民族化:在革新、发明、创造中 494
八 民族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 496
九 送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华文艺 502
十 “三个‘面向’”:民族化与现代化 505
结束语 高举邓小平文艺思想伟大旗帜,开创社会主义文艺更加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513
后记 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