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1章 系统分析的基础知识 1
1.1 概述 1
1.1.1 多址技术 2
1.1.2 扩谱技术 4
1.1.3 IS-95系统容量问题 6
1.1.4 扩谱系统的分类 8
1.1.5 什么是CDMA 11
1.1.6 干扰功率与处理增益的矛盾 12
1.2 线性系统分析基础 14
1.2.1 线性系统 14
1.2.2 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 19
1.2.3 傅里叶级数 21
1.2.3.1 三角型和指数型傅里叶级数 21
1.2.3.2 周期函数的傅里叶变换 22
1.3 抽样定理 24
1.3.1 频域抽样定理 24
1.3.2 时域抽样定理 25
1.3.3 带通波形的抽样定理 28
1.3.4 离散时间滤波 29
1.4 限带传输的基带脉冲成形 31
1.4.1 数字应用的限带波形 31
1.4.2 IS-95系统的FIR脉冲成形 35
1.5 概率函数 38
1.5.1 概率 40
1.5.2 概率分布函数 41
1.5.3 特征函数 50
1.5.4 矩生函数 52
1.5.5 相关函数和功率谱 56
1.5.6 中心极限定理 63
1.5.7 切尔诺夫界 64
1.5.8 窄带高斯随机过程 67
1.5.8.1 瑞利分布 68
1.5.8.2 瑞利衰落 71
1.5.8.3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随机过程 71
1.5.8.4 带通噪声的模型和仿真 75
1.5.9 χ2分布 84
1.5.9.1 中心χ2分布 84
1.5.9.2 非中心χ2分布 86
1.5.10 对数正态分布 89
1.5.10.1 对数正态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90
1.5.10.2 对数正态随机变量的矩 91
参考文献 92
附录1A 第2类理想滤波器的冲激响应 95
附录1B sinc函数的积分 96
附录1C 升余弦滤波器的冲激响应 96
附录1D χ2随机变量之差的概率 98
2.1.1 自由空间传播 101
第2章 移动环境下的电波传播 101
2.1 传播理论及模型的概论 101
2.1.2 无线视距和传播模型 102
2.1.2.1 大气的影响 102
2.1.2.2 地形特性及其影响 104
2.1.2.3 传播模式 106
2.1.3 视距传播和衍射传播的模式 108
2.1.3.1 视距传播 108
2.1.3.2 超越地形和建筑物的衍射传播 112
2.1.4 传播的经验公式 113
2.1.4.1 哈塔公式和CCIR公式 113
2.1.4.2 WIM公式 115
2.1.5.1 朗雷--莱斯模型和TIREM模型 120
2.1.5 传播损耗的计算机模型 120
2.1.5.2 WIM模型和朗雷--莱斯模型的比较 122
2.1.6 传播模型在蜂窝设计中的应用 124
2.1.6.1 传播损耗轮廓的数值例子 126
2.1.6.2 覆盖区域及最大容许传播损耗 128
2.2 无线移动环境 131
2.2.1 信道模型 131
2.2.1.1 延迟扩展函数 131
2.2.1.2 频率传递函数 134
2.2.1.3 多普勒扩展函数 136
2.2.1.4 延迟扩展和多普勒扩展的组合 137
2.2.2.1 随机衰落信道的特征 139
2.2.2 衰落和衰落率 139
2.2.2.2 常用衰落变量 141
2.2.2.3 衰落率和车辆速度 143
2.2.3 对数正态阴影 149
参考文献 150
附录2A 不规则地形传播损耗的详述 152
2A.1 仰角 152
2A.2 视距路由损耗 154
2A.3 衍射损耗 154
附录2B 衰落率的持续时间公式的推导 155
3.1.1 电话接续 161
3.1 话务理论回顾 161
第3章 蜂窝系统工程基础 161
3.1.2 业务载荷和中继线数 162
3.1.3 厄兰B统计量 162
3.2 蜂窝概念 167
3.2.1 通过频率再用增加移动系统容量 167
3.2.2 小区几何学 168
3.2.2.1 蜂窝坐标系统 170
3.2.2.2 六角形小区的簇 172
3.2.2.3 干扰小区的位置 173
3.2.3 簇尺寸的选择 175
3.2.3.1 干扰比及簇尺寸 175
3.2.3.2 干扰比和频谱效率间的折衷 178
3.2.4 小区分裂和基站功率 180
3.2.5 AMPS参数 182
3.3 蜂窝系统的覆盖和容量 184
3.3.1 覆盖限制 184
3.3.1.1 一般蜂窝系统的链路估算 184
3.3.1.2 接收机噪声计算 185
3.3.1.3 最大容许传播损耗 185
3.3.2 覆盖及容量 185
3.3.2.1 覆盖范围受限时的链路容限 186
3.3.2.2 多小区容限需求的确定 188
3.3.2.3 作为系统载荷函数的反向链路C/I和C/N 192
3.3.2.4 系统覆盖及业务载荷 196
参考文献 200
附录3A 对满足方程组的Pk项的证明 201
附录3B 厄兰B分布的矩 202
附录3C 阻塞公式的总结 202
第4章 IS-95标准概述 205
4.1 频率与时间的协同 206
4.1.1 蜂窝频段和信道 207
4.1.2 系统时间 209
4.2 前向链路操作 209
4.2.1 前向链路公共空中接口 210
4.2.2 正交复用方案 210
4.2.3.1 导频信道和正交PN码 212
4.2.3 前向链路信道 212
4.2.3.2 同步信道 214
4.2.3.3 寻呼信道 216
4.2.3.4 业务信道 218
4.3 反向链路操作 220
4.3.1 反向链路公共空中接口 220
4.3.2 多址接入方案 220
4.3.3 反向链路信道 222
4.3.3.1 接入信道 222
4.3.3.2 反向业务信道 224
4.3.4 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的比较 226
4.4.1 功率控制 227
4.4 IS-95系统的特性 227
4.4.1.1 开环功率控制 228
4.4.1.2 闭环功率控制 229
4.4.1.3 前向链路功率控制 230
4.4.2 交织技术 230
4.4.3 分集与越区 243
参考文献 247
附录4A 交织理论 248
4A.1 块交织 248
4A.2 卷积交织 248
4A.3 块交织与卷积交织的比较 252
4A.4 交织器设计 253
附录4B IS-95中的散列函数 254
4B.1 黄金比和斐波纳契数的介绍 255
4B.2 散列函数的例子 256
4B.3 IS-95的散列函数 258
4B.4 IS-95的随机数发生器 260
第5章 沃尔什函数和循环冗余校验(CRC)编码 265
5.1 沃尔什函数的定义 266
5.2 沃尔什序列的特性 267
5.3 沃尔什函数的产生 271
5.3.1 用莱德马契函数产生沃尔什函数 273
5.3.2 用哈达玛矩阵产生沃尔什函数 276
5.3.3 有限域 281
5.3.4 矢量空间 282
5.3.5 用基本矢量产生沃尔什函数 284
5.4 用于CDMA的正交沃尔什函数 287
5.4.1 用于前向链路的沃尔什函数 288
5.4.2 用于反向链路的沃尔什函数 291
5.5 沃尔什函数的译码 292
5.5.1 相关译码 292
5.5.2 快速沃尔什变换译码 295
5.6 IS-95数据帧 298
5.7 线性分组码 299
5.7.1 奇偶校验矩阵 305
5.7.2 伴随式的概念和检错 310
5.7.3 汉明码 314
5.8 循环码 316
5.8.1 系统循环码 319
5.8.2 循环码编码器 321
5.8.3 用移位寄存器电路计算用于检错的伴随式 327
5.9 二进制BCH码 331
5.10 帧和消息结构质量指示器 335
5.10.1 用于前向链路信道的CRC计算 335
5.10.2 用于反向链路信道的CRC计算 338
参考文献 340
第6章 伪噪声序列的理论和应用 343
6.1 伪噪声序列的性质 343
6.2 扩展伽罗瓦域和本原多项式 345
6.2.1 本原多项式的根和最大长度序列 350
6.2.2 反多项式和既约多项式的表 353
6.2.3 二进制既约本原多项式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机理 355
6.2.4 相移后的PN序列状态矢量变化规律 360
6.3 PN序列的线性移位寄存器实现 365
6.3.1 特定初始化矢量的移位寄存发生器 366
6.3.2 MSRG输出序列推导 370
6.3.3 用模板选择序列的相移 373
6.3.4 任意初始状态条件下移位序列和模板之间的关系 376
6.3.4.1 五级MSRG的例子 383
6.3.4.2 IS-95中使用的PN序列 387
6.3.4.3 短PN码模板的例子 392
6.4 二进制序列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 398
6.4.1 实时信号的相关函数 401
6.4.2 PN序列的部分相关函数 404
6.4.3 二进制序列波形的谱特性 406
6.5 最大长度序列上的操作 409
6.5.1 正交性 409
6.5.2 PN序列的分量 411
6.6 戈尔德码 416
6.6.1 互相关问题 418
6.6.2 戈尔德码和GPS信号结构 422
参考文献 423
附录6A 公式g(x)=s (x)的归纳法证明 424
6B.1 计算移位K的程序 425
附录6B 计算程序 425
6B.2 计算xk模f(x)的程序 426
6B.3 计算长PN码转移矩阵的程序 427
附录6C 相关函数定理的证明 429
附录6D 相关函数定理推广到限带脉冲 429
第7章 IS-95扩谱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433
7.1 似然函数 433
7.1.1 波形的矢量表示 434
7.1.2 高斯信道中的最佳接收机准则 439
7.1.3 相关接收机 440
7.1.4 匹配滤波器接收机 442
7.1.5 M进制通信系统在AWGN信道上的性能 446
7.1.6 M进制通信系统差错概率的联合界 449
7.2 IS-95系统的调制方案 454
7.2.1 前向链路 454
7.2.1.1 AWGN条件下前向链路信道的符号差错性能 457
7.2.1.2 瑞利衰落条件下前向链路信道的符号差错性能 462
7.2.2 反向链路 463
7.2.2.1 非相干信号处理 463
7.2.2.2 M进制通信系统的包络检波接收机 467
7.2.2.3 非相干二进制正交系统 470
7.2.2.4 瑞利衰落条件下的非相干二进制正交系统 474
7.2.2.5 IS-95CDMA反向链路M进制正交调制方案 474
7.2.2.6 IS-95反向链路波形的最佳解调 477
7.2.2.7 瑞利衰落条件下反向链路的性能 484
7.3 QPSK及BPSK 485
7.3.1 BPSK CDMA系统的分析 485
7.3.2 QPSK CDMA系统的分析 488
7.3.3 BPSK和QPSK方差之比较 490
7.4 PN码捕获与跟踪 491
7.4.1 相关运算的介绍 493
7.4.2 序列初始相位的捕获 495
7.4.3 采用延迟锁定环的码跟踪 500
7.4.3.1 全时间非相干DLL跟踪 503
7.4.3.2 全时间相干DLL跟踪 506
7.4.4 T型抖动环(TDL)跟踪 508
7.5.1 接收机中脉冲形状的影响分析 510
7.5 用于解扩的成形和未成形PN序列 510
7.5.2 能量累积的仿真比较 512
参考文献 515
附录7A 格雷姆--施密特正交化过程 517
附录7B BPSK平均差错概率 521
附录7C 白噪声积分参数 521
附录7D BPSK和QPSK方差的详述 524
附录7E 捕获判决噪声项 527
第8章 卷积码及其在IS-95中的应用 531
8.1 引言 531
8.2.1 卷积编码器 536
8.2 卷积码 536
8.2.2 编码器的连接矢量表示 538
8.2.3 编码器的冲激响应表示 540
8.2.4 编码器的多项式表示 542
8.2.5 编码器的状态表示 544
8.2.6 卷积编码器的树状图 545
8.2.7 卷积编码器的网格图 547
8.3 卷积码的最大似然译码 551
8.3.1 最小汉明距译码规则 551
8.3.2 维特比译码算法 553
8.3.3 卷积码的距离特性 558
8.3.4 卷积码的传递函数 559
8.3.4.2 卷积码的恶性差错传播 561
8.3.4.1 系统卷积码和非系统卷积码 561
8.4 卷积码维特比译码的性能界 562
8.4.1 硬判决译码的差错概率界 562
8.4.2 二进制对称信道的比特差错概率 564
8.4.3 软判决译码的差错概率界 565
8.4.4 软判决维特比译码的比特差错概率界 566
8.4.5 卷积码编码增益的估计 569
8.5 IS-95CDMA系统中的卷积码 572
8.5.1 IS-95系统中卷积码的性能 573
8.5.2 编码增益及约束长度 574
8.5.3 接收信号的量化 576
参考文献 581
文献选编 582
附录8A Q函数不等式的证明 583
第9章 分集技术的瑞克处理 585
9.1 引言 585
9.2 分集技术 585
9.3 分集选择与合并技术 586
9.3.1 选择性分集 586
9.3.1.1 非相干M进制移频键控(NCMFSK) 588
9.3.1.2 非相干二进制移频键控(NCBFSK) 589
9.3.1.3 BPSK调制 589
9.3.1.4 采用差分检测的π/4-DQPSK调制 590
9.3.2.1 M进制非相干正交调制系统 591
9.3.2 等增益分集合并 591
9.3.2.2 瑞利衰落下的MFSK调制 595
9.3.2.3 L重分集下等增益合并接收的BPSK调制 597
9.3.2.4 L重分集下等增益合并接收的差分检测π/4DQPSK调制 603
9.3.2.5 非相干二进制正交系统和最佳分集 603
9.3.3 最大比合并分集接收 604
9.3.3.1 最大比合并分集接收的最佳化证明 605
9.3.3.2 最大比合并的例子 609
9.4 瑞克接收机概念 610
9.4.1 瑞克接收机设计基础 611
9.4.2 Price和Green的瑞克概念本质 612
参考文献 616
9.4.3 用于IS-95 的瑞克概念 616
文献选编 618
附录9A M进制正交分集性能的推导 621
9A.1 选择式分集 621
9A.2 等增益合并(EGC)分集接收 622
附录9B BPSK分集性能的推导 624
9B.1 选择式分集 624
9B.2 等增益合并分集接收 625
附录9C π/4DQPSK分集性能的推导 627
9C.1 选择式分集 627
9C.2 等增益合并分集接收 628
10.1.1.1 相同小区的干扰 629
10.1.1 前向链路同信道干扰 629
10.1 CDMA小区 629
第10章 CDMA蜂窝系统设计与厄兰容量 629
10.1.1.2 其他小区的干扰 631
10.1.2 反向链路的同信道干扰 635
10.1.2.1 相同小区的干扰 635
10.1.2.2 其他小区的干扰 635
10.1.2.3 CDMA的再用参数 638
10.1.2.4 CDMA容量的再讨论 639
10.1.2.5 CDMA的小区载荷 640
10.1.3 小区尺寸 641
10.1.3.1 最大传播损耗和小区半径 641
10.1.3.2 前向链路的功率估算 648
10.1.3.3 反向链路的功率估算 651
10.1.3.4 链路平衡 654
10.2 CDMA链路可靠性和厄兰容量 656
10.2.1 链路可靠性与链路容限 656
10.2.1.1 无干扰时的链路容限 657
10.2.1.2 链路容限与功率控制 658
10.2.1.3 有干扰时所需的容限 659
10.2.1.4 分集接收和软越区的容限 659
10.2.1.5 可靠的信号电平 661
10.2.2 厄兰容量 662
10.2.2.1 阻塞概率公式 662
10.2.2.2 Z的均值和方法 664
10.2.2.3 高斯假设下的CDMA阻塞概率公式 665
10.2.2.4 对数正态假设下的CDMA阻塞概率公式 668
10.2.2.5 CDMA阻塞概率的比较 671
10.2.2.6 CDMA FDMA和TDMA厄兰容量比较 672
10.2.2.7 忙时用户数 674
10.2.3 CDMA区域覆盖分析 675
10.2.3.1 所需接收信号电平与载荷之间的函数关系 675
10.2.3.2 小区半径与小区载荷之间的函数关系 679
10.2.3.3 基站密度 682
参考文献 687
附录10A 二阶再用因子的分析 689
11.1 导频信道PN码偏移的选择 693
第11章 CDMA最优化问题 693
11.1.1 PN码偏移在系统运行中的作用 694
11.1.2 导频信道码偏移搜索参数 696
11.1.2.1 多径对搜索窗的影响 698
11.1.2.2 相对延迟界 699
11.1.2.3 IS-95搜索窗的参数 699
11.1.3 偏移间隔的选择 701
11.2 CDMA前向链路功率的最佳配置 704
11.2.1 前向链路信道的信噪比要求 704
11.2.1.1 导频信道 704
11.2.1.2 同步信道 704
11.2.1.5 干扰和噪声项 705
11.2.1.3 导呼信道 705
11.2.1.4 业务信道 705
11.2.2 前向链路的总功率 706
11.2.2.1 前向链路的功率控制因子 706
11.2.2.2 前向链路的净损耗 707
11.2.3 前向链路的功率解 708
11.2.3.1 信道功率在总功率中的分配 712
11.2.3.2 功率解的参数变化 713
11.3 前向链路衰落容限的选择 716
11.3.1 接收机容限的限制 716
11.3.1.1 在无干扰条件下接收机和发射机的功率 717
11.3.1.2 在有干扰条件下接收机和发射机的功率 718
11.3.2.1 接收机容限及发射机容限 719
11.3.2 CDMA容限的数值例子 719
11.3.2.2 接收机容限及前向链路总功率 720
11.4 前向和反向链路的容量平衡 721
11.4.1 前向链路容量 722
11.4.1.1 渐近的前向链路容量 722
11.4.1.2 功率受限的前向链路容量 723
11.4.2 容量平衡 725
11.5 前向链路动态功率分配的实现 728
参考文献 734
作者介绍 735
索引 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