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庆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0
  • ISBN:14048·3707
  • 页数:500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正常肝脏的解剖和生理 1

第一节 肝脏的解剖学 1

一、形态 1

二、分叶 2

三、位置 3

四、血管和肝管 3

第二节 肝脏的组织学 4

一、肝的被膜和结缔组织 4

二、肝小叶 5

三、肝实质的组织结构 6

第三节 肝脏的生理学 10

一、排泄作用 11

二、代谢作用 12

三、解毒作用 14

四、造血作用 14

五、凝血作用 15

第二章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 16

第一节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 16

一、甲型肝炎抗原的发现及其特异性 17

二、甲型肝炎病毒的理化性质 19

三、甲型肝炎的特异性抗体 20

四、甲型肝炎病毒的人类实验感染 22

五、甲型肝炎病毒的动物实验感染 23

六、甲型肝炎病毒的组织培养 27

七、CR326株甲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27

八、关于GB因子问题 28

九、关于Ferris粪抗原问题 29

十、所谓米兰抗原问题 29

第二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 29

一、乙型肝炎抗原的发现及其特异性 30

二、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系统及其命名 32

三、乙型肝炎抗原的形态与超微结构 33

四、血清中乙型肝炎抗原的颗粒数量 34

五、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35

六、乙型肝炎抗原颗粒的生物学意义 36

七、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抗体 38

八、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与抗体 42

九、乙型肝炎e抗原与抗体 46

十、乙型肝炎的动物实验感染 49

十一、乙型肝炎病毒的组织培养 50

第三节 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学 50

二、传染源 57

一、简史 57

第一节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57

第三章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57

三、传播途径 59

四、易感性与免疫力 61

五、流行病学特征 62

第二节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 66

一、简史 66

二、传染源 67

三、传播途径 72

四、易感性与免疫力 81

五、流行病学特征 82

第四章 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学 91

第一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 92

一、肝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92

二、肝细胞的再生 96

三、肝细胞排列紊乱 96

四、胆汁郁积现象 96

五、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 97

六、血窦内皮细胞增生 97

第二节 重症病毒性肝炎 98

一、急性肝坏死 98

三、其他脏器改变 99

二、亚急性肝坏死 99

第三节 迁延性病毒性肝炎及慢性活动性肝炎 100

一、增生性改变 100

二、肝细胞病变 101

三、炎症细胞成份改变 101

四、星形细胞的增生 101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病理研究 102

一、肝炎病毒的抗原和病毒颗粒的细胞内定位 102

二、肝细胞内与血清中HBAg的分布 102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的肝外损害 103

一、门脉性肝硬变 105

第六节 肝硬变病理学 105

二、坏死后性肝硬变 107

第五章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113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病理学 113

一、免疫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 113

二、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反应 116

三、乙型病毒性肝炎时免疫机理参与的组织损伤 123

四、乙型病毒性肝炎各临床类型的免疫病理学 128

第二节 动物实验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 132

一、网状内皮系统与巨噬细胞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上的作用 132

二、肝细胞溶酶体的作用 133

五、人类病毒性肝炎的动物模型 134

四、影响病毒性肝炎的外因 134

三、影响病毒性肝炎的宿主因素 134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时水与电解质的代谢紊乱 135

一、重症肝炎时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135

二、腹水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则 139

三、慢性肝炎时的肾小管性酸中毒 142

四、酸硷平衡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143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时的微循环障碍 145

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145

二、其他微循环障碍 146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 152

一、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152

第六章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152

二、急性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155

三、重症病毒性肝炎 159

四、郁胆性病毒性肝炎 164

五、迁延性病毒性肝炎 165

六、慢性病毒性肝炎 165

七、肝炎后综合征 168

八、小儿病毒性肝炎 169

九、老年人病毒性肝炎 171

十、妊娠期病毒性肝炎 172

十一、所谓“狼疮样肝炎”(lupoidhepatitis) 179

一、起病 180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的各种症状和体征 180

二、发热 181

三、畏寒发冷 181

四、疲倦乏力 181

五、体重减轻 182

六、消化道症状 182

七、肝区痛 183

八、呼吸道症状 184

九、神经系症状 184

十、黄疸 185

十三、蜘蛛痣 186

十二、皮肤瘙痒 186

十一、皮肤黝黑 186

十四、肝手掌 187

十五、毛细血管扩张 187

十六、水肿 187

十七、出血倾向 188

十八、束臂试验 188

十九、肝臭味 188

二十、性激素平衡失调引起的症状 188

二十一、肝肿大 189

二十三、脾肿大 190

二十二、肝压痛及肝区叩击痛 190

二十四、腹水 191

二十五、肝性昏迷 191

二十六、病毒性肝炎的眼部症状和体征 197

二十七、病毒性肝炎的心电图变化 199

二十八、食道和胃的变化 200

二十九、基础代谢 201

第七章 病毒性肝炎的合并症 207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合并症 207

一、胆管炎、胆囊炎 207

二、胰腺疾病 208

三、食道、胃肠病变 209

四、流涎症 211

五、肝脂肪变性 211

六、原发性肝癌 212

第二节 糖代谢障碍 213

一、血糖过低 213

二、糖尿病 214

第三节 神经系统合并症 217

第四节 皮肤合并症 220

第五节 关节合并症 220

第六节 肾脏合并症 222

一、结节性多动脉炎 224

第七节 循环系统的合并症 224

二、心脏疾患 226

第八节 血液系统合并症 228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28

二、粒细胞缺乏症 230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 231

四、溶血性贫血 235

第九节 合并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238

五、合并内脏霉菌病 239

四、合并肺结核 239

三、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等 239

二、合并水痘 239

一、合并风疹 239

第十节 合并其他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239

六、合并血吸虫病 240

七、合并华支睾吸虫病 240

八、合并梨形鞭毛虫感染 241

第八章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 247

第一节 肝功能检查 247

一、胆色素代谢功能试验 247

二、血清酶活力测定 251

三、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 261

四、染料排泄功能试验 266

五、与肝炎有关的凝血功能试验 268

六、血清铁测定 270

七、血氨测定 270

八、肝功能检查结语 271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免疫学检查 272

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272

二、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278

三、乙型肝炎e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279

四、乙型肝炎特异性细胞免疫检查 280

五、甲型肝炎抗原和抗体的检测 281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 282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非特异性免疫学检查 282

二、自身免疫抗体的测定 283

三、细胞免疫功能检查 285

四、甲胎蛋白的检测 287

五、免疫学检查的选择与应用 288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的其他实验室检查 289

一、血液学检查 289

二、血液化学检查 289

三、尿液检查 293

四、粪便检查 293

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禁忌症 296

一、临床应用 296

第一节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296

第九章 病毒性肝炎的特殊检查 296

三、穿刺前病人的准备 297

四、肝穿刺应用的器械 297

五、患者的姿势和穿刺部位 297

六、穿刺方法及步骤 298

七、肝穿刺后患者的护理 299

八、肝穿刺的并发症 300

九、肝穿刺注意事项 300

十、肝穿刺的病死率 300

十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诊断价值 301

十一、病毒性肝炎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病理诊断指标 301

第二节 肝脏X线检查 302

第三节 腹腔镜检查 303

一、临床应用 303

二、腹腔镜检查所见 303

三、腹腔镜检查术的操作 303

四、腹腔镜检查失败原因和并发症 305

第四节 放射性同位素肝脏扫描检查 306

一、放射性胶体肝扫描 306

二、放射性染料肝扫描 307

二、A型诊断仪部分波的命名 309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的超声诊断(A型诊断仪) 309

一、超声诊断肝炎在临床使用中的意义 309

三、正常肝波型及肝各径测值 312

四、脾波型及脾各径值 315

五、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变的超声诊断 317

六、超声对黄疸的鉴别诊断 321

七、防止超声误诊的注意事项 322

一、接触史 325

二、注射史 325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325

第十章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与误诊 325

三、病史 326

四、肝脏检查 326

五、肝肿大问题 329

六、脾脏检查 333

七、黄疸检查 334

第二节 重症肝炎的早期诊断 335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339

一、黄疸的鉴别诊断 339

二、无黄疸肝炎的鉴别诊断 348

三、无黄疸型急性期或黄疸型的黄疸前期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352

一、肝炎病人误诊为其他疾病 353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的误诊 353

二、其他疾病误诊为肝炎 355

三、提高肝炎诊断率的意见 357

第五节 结语 358

一、病毒性肝炎的诊断要求 358

二、病毒性肝炎各种常见类型的临床诊断 359

[附]:1978年杭州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关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的意见 361

第十一章 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和辨证论治 368

第一节 中医对黄疸型肝炎的认识和治疗 368

一、中医有关黄疸的记载简述 368

二、中医对黄疸型肝炎的辨证论治 372

三、中医治疗黄疸型肝炎提要 375

第二节 中医对无黄疸型肝炎的认识和治疗 376

一、中医对“胁痛”、“癥积”的认识 376

二、中医对无黄疸型肝炎的分型论治 379

三、无黄疸型肝炎中医治疗提要 382

第十二章 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385

第一节 一般疗法 385

一、休息 385

二、饮食与营养 387

第二节 药物治疗 390

一、葡萄糖及其他有关糖类制剂 391

二、水解蛋白及其有关制剂 392

三、维生素类 393

四、肝制剂 397

五、去脂质药物 397

六、其他药物治疗 399

第三节 单味中草药治疗病毒性肝炎 403

一、五味子 404

二、垂盆草 406

三、田基黄 408

四、水飞蓟素 409

五、板蓝根 410

七、丹参 411

六、当归 411

八、螃蜞菊 412

九、黄芩甙 413

十、毛冬青 414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抑制治疗 414

一、慢性肝炎与免疫有关的依据 414

二、免疫抑制剂 416

三、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416

四、病毒性肝炎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指征 419

五、临床疗效 419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促进治疗 424

一、转移因子 425

二、左旋咪唑(Levomisole) 427

三、干扰素 427

四、干扰素诱导剂 428

五、灵芝孢子 429

六、其他 429

第六节 重症肝炎的治疗 430

一、治疗原则 430

二、中医中药治疗 431

三、肝昏迷的治疗 432

五、脑水肿的治疗 436

四、生理性代谢物质的替代疗法 436

六、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437

七、腹水的治疗 438

八、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 439

九、血钾过低的治疗 440

十、糖代谢紊乱的治疗 440

十一、血制品、蛋白制剂治疗 440

十二、控制合并感染 441

十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441

十五、护肝治疗 443

十六、其他治疗 443

十四、654-2治疗 443

十七、应重视支持、对症疗法和护理工作 444

十八、治疗期间应注意事项 444

第七节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445

第八节 合并症治疗 446

一、合并肺结核的治疗 446

二、合并寄生虫病的治疗 446

[附]: 1978年杭州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治愈标准 447

二、急性肝炎演变为迁延性或慢性肝炎的发生率 456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自然愈复过程 456

第一节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456

第十三章 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456

三、急性肝炎影响预后的因素 458

四、急性肝炎的预后估计指标 462

五、急性肝炎演变为迁延性或慢性肝炎的机理 466

第二节 迁延性与慢性肝炎的预后 466

一、迁延性肝炎的预后 466

二、慢性肝炎的预后 467

三、肝炎后肝硬变 468

四、肝炎、肝硬变与肝癌 468

一、重症肝炎的病死率 469

二、重症肝炎预后的影响因素 469

第三节 重症肝炎的预后 469

三、重症肝炎的预后估计指标 472

四、重症肝炎生存者的转归 474

第十四章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479

第一节 流行病学调查 479

一、人群的调查 479

二、环境的调查 480

三、实验室检查 480

第二节 对传染源的处理措施 480

一、传染源的登记 480

二、病人的隔离 480

三、病毒携带者的处理 482

四、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484

五、输血员的管理 484

第三节 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484

一、病毒性肝炎疫源地消毒 485

二、切断传染途径的具体措施 487

第四节 保护易感者 489

一、免疫球蛋白的应用 489

二、自动免疫 493

三、中草药预防 495

四、其他 495

第五节 卫生宣传教育 496

第六节 结语 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