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的起源 1
第一章 概论 1
1 亚洲危机的进程,1997年3月-1999年7月 2
危机的处理 4
银行重组 5
2 管理和处理系统性银行危机的10个关键问题 6
重组的成本 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 7
危机曾经能够被防止吗? 7
其他问题 7
第二章 脆弱性 8
1 资本和金融项目占GDP的比例 8
宏观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缺陷 8
1 若干经济指标 9
2 若干脆弱性指标 10
4 对私营部门的名义信贷增长率 11
3 实际有效汇率 11
2 实际GDP增长率 11
3 1996年底的金融体系结构 12
4 亚洲危机国家在信息披露做法方面的缺陷 13
结构性缺陷 13
第三章 应对紧急情况的方法 15
宏观经济政策 15
5 处置银行的方法:术语和定义 16
流动性支持 17
全面担保 17
3 1997年6月-1999年6月向金融机构提供的流动性支持 18
6 紧急资本管制措施 19
7 系统性危机中书刊号关闭银行应考虑的问题 20
资本管制和债务重新安排 21
迅速关闭金融机构 21
5 若干亚洲国家:中央银行的流动性支持 21
8 印度尼西亚:关闭16家银行 22
信贷紧缩 23
第四章 货币和信贷政策 23
货币管理 23
4 若干货币指标的标准差 24
6 印度尼西亚:各类银行每日银行间货币市场利率 24
7 对私营部门的实际信贷增长率 25
5 缓解信贷增长下降的措施 26
总的原则和政策 27
第五章 银行重组 27
9 银行重组战略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28
制度安排 28
6 解决危机的措施综述 29
资本充实的速度 30
银行资产评估中的问题 30
处理有问题的机构 31
处理受损的资产 33
7 对金融机构的合并、关闭和国家干预 34
8 管理受损资产的框架 35
9 亚洲危机国家的公共资产管理公司 35
10 集中式公共资产管理公司的利弊 36
10 赞成和反对分散化资产管理公司的观点 37
11 当局对金融部门重组总成本的预测 37
重组的成本 37
12 增加资本金和购买不良贷款过程中使用的工具 38
11 扩展的财政收支表 39
与公司部门重组的联系 39
体制约束 39
12 与公司重组的联系 40
审慎性法规 41
审慎性监管 41
第六章 体制改革 41
13 停计利息和贷款分类逾期标准的时间划分 42
14 货款呆账准备金规定:各国的比较 43
有关债权人的管理规定 43
第七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的方案中的金融部门改革 45
1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的金融部门重组计划中的措施 46
第八章 结论和经验教训 48
8 名义汇率 49
附录1 印度尼西亚 53
14 印度尼西亚:解决银行问题步骤略述 56
9 印度尼西亚:金融部门重组的进展 64
15 印度尼西亚:金融部门重组的公共成本 65
附录2 韩国 66
15 韩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 71
16 韩国;金融部门的并购和外国投资 73
16 韩国:政府在商业银行中的股权比例 74
10 韩国:金融部门重组的进展 75
17 韩国:金融部门重组的公共成本 76
附录3 马来西亚 78
18 马来西亚:金融体系的结构 79
17 马来西亚:1998年3月25日宣布的几项措施 82
19 马来西亚:金融部门重组的公共成本 84
附录4 菲律宾 85
20 菲律宾:1998年12月31日的若干银行部门指标 86
附录5 泰国 92
18 泰国:资本支持计划 98
11 泰国:金融部门重组的进展 99
21 泰国:金融部门重组的公共成本 100
参考文献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