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篇 建置区划 97
第一章 建置 97
第一节 沿革 97
第二节 治所 98
第二章 行政区划 99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区划 9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区划 102
第三章 基层社区 104
第一节 县城基层社区 104
第二节 农村基层社区 105
第四章 乡镇 110
第一节 镇 110
第二节 乡 112
第一节 地质 121
第一章 地质地貌 121
第二篇 自然环境 121
第二节 地貌 123
第二章 气候 124
第一节 四季特征 124
第二节 气象要素 124
第三节 气象谚语 129
第四节 灾害性天气 129
第一节 高邮湖 137
第三章 湖荡河流 137
第二节 其他湖泊 139
第三节 河流 140
第四节 荡滩 145
第四章 自然资源 146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46
第二节 植物资源 149
第三节 动物资源 150
第四节 矿产资源 151
第一节 污染状况 152
第五章 环境保护 152
第二节 环境监测 154
第三节 污染治理 155
第三篇 人口 159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59
第一节 人口总量 159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61
第一节 自然变动 161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61
第二节 机械变动 162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63
第一节 民族构成 163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63
第三节 年龄构成 164
第四节 婚姻构成 165
第五节 文化构成 165
第四章 人口生育 166
第一节 自然生育 166
第六节 行业构成 166
第二节 计划生育 167
第三节 生育管理 168
第五章 人民生活 168
第一节 职工生活 168
第二节 农民生活 169
第三节 渔民生活 172
第二节 减租减息 178
第一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 178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 178
第四篇 农业 178
第三节 土地改革 179
第四节 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180
第五节 人民公社 182
第六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84
第二章 农业区划及土壤改良 186
第一节 农业区划 186
第二节 土壤改良 188
第一节 作物品种 189
第三章 粮棉油作物种植 189
第二节 作物栽培 191
第三节 植物保护 193
第四节 积肥施肥 195
第五节 布局和产量 196
第四章 农业机具 198
第一节 农机具使用 198
第二节 农机具维修 201
第三节 农机具管理 202
第一节 资源变化及保护 205
第五篇 林牧副渔 205
第一章 水产 205
第二节 养殖 增殖 207
第三节 捕捞 209
第四节 渔业生产组织 212
第五节 渔政管理 212
第二章 畜禽 213
第一节 畜禽品种 213
第二节 畜禽生产 214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17
第三章 林业 218
第一节 用材林 218
第二节 果树 220
第四章 蚕桑 222
第一节 桑树栽培 222
第二节 养蚕 223
第一节 种植 224
第五章 副业 224
第二节 编织 227
第三节 捕猎 227
第六篇 水利 231
第一章 流域性工程 231
第一节 高邮湖整治 231
第二节 运河高邮段整治 233
第三节 三阳河整治 239
第二节 新开河道 240
第一节 老河整治 240
第二章 骨干河道工程 240
第三章 农田水利建设 242
第一节 自流灌溉 242
第二节 机电灌排 243
第三节 圩区治理 244
第四节 低丘平岗地区治理 246
第四章 防汛排涝抗旱 247
第一节 防汛抗旱组织 247
第三节 重大抗灾斗争纪实 248
第二节 防汛抗旱经费 248
第五章 水利设施管理 250
第一节 大运河堤防管理 250
第二节 高邮湖闸坝管理 251
第三节 圩堤管理 251
第七篇 工业 257
第一章 工业经济体制 257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及合作化 257
第二节 私营工业及其改造 258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259
第四节 县属集体所有制工业 261
第五节 乡镇村组户工业 262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65
第一节 食品工业 265
第二节 纺织工业 270
第三节 缝纫及皮革制品工业 271
第四节 印刷、造纸及纸制品工业 272
第五节 建材工业 273
第六节 木材加工工业 275
第七节 电力工业 276
第八节 机械工业 279
第九节 化学工业 284
第十节 电子工业 285
第八篇 交通邮电 291
第一章 交通设施 291
第一节 水路交通设施 291
第二节 陆路交通设施 294
第一节 水路运输业务 298
第二章 运输业务 298
第二节 陆路运输业务 301
第三章 交通管理 304
第一节 水路交通管理 304
第二节 公路交通管理 305
第一节 邮政设备 306
第二节 邮政业务 306
第四章 邮政 306
第三节 邮政机构 308
第五章 电信 309
第一节 电信设备 309
第二节 电信业务 311
第三节 电信机构 312
第九篇 商业 315
第一章 商业经济体制 315
第一节 私营和个体商业 315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商业 317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 318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商业 320
第二章 地方产品收购和废品回收 320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 320
第二节 工业产品收购 322
第三节 废品回收 323
第三章 粮油购销 323
第一节 粮油购销企业 323
第二节 粮食购销 324
第三节 油料购销 326
第四节 粮食储运 326
第四章 物资购销 327
第一节 物资购销企业 327
第二节 物资调拨采购 329
第三节 物资供应 331
第四节 物资仓储 334
第五章 生活消费品供应 335
第一节 食品副食品业 336
第二节 针棉织品业 339
第三节 百货业 340
第四节 五金交电化工业 340
第五节 日用杂品业 340
第六章 医药用品购销 341
第一节 购销企业 341
第二节 购销业务 342
第二节 外贸经营 343
第一节 外贸机构 343
第七章 对外贸易 343
第三节 商品出口国别和地区 348
第八章 饮食服务 350
第一节 饮食服务企业 350
第二节 饮食服务经营 350
第九章 集市贸易 351
第一节 集市场所 351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 353
第一节 农业税收 359
第十篇 财税金融 359
第一章 税务 359
第二节 工商税收 361
第三节 税收管理 363
第二章 财政 364
第一节 财政体制 364
第二节 财政收入 365
第三节 财政支出 367
第四节 财政管理和审计监督 368
第一节 金融机构 371
第三章 金融 371
第二节 流通货币 373
第三节 现金收支 374
第四节 存款 375
第五节 贷款 376
第六节 金银管理 377
第七节 民间金融 377
第二节 人身保险 378
第四章 保险 378
第一节 保险机构 378
第三节 财产保险 379
第五章 征集资金 380
第一节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380
第二节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38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 380
第四节 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381
第十一篇 城乡建设 385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85
第一节 公共建筑 386
第二节 市政公用事业 386
第三节 县城房屋 388
第二章 村镇建设 390
第一节 集镇建设 391
第二节 村庄建设 392
第三节 农民住宅 393
第一节 房产管理 394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394
第二节 地产管理 395
第四章 建筑事业 395
第一节 建筑企业 395
第二节 建筑队伍 396
第三节 建筑设计 396
第四节 建筑安装 397
第十二篇 经济管理 403
第一章 计划管理 403
第一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404
第二节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实绩 405
第三节 计划调控 408
第二章 统计管理 409
第一节 统计网络 409
第二节 统计调查 410
第三节 统计服务 411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411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 411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412
第二节 商标管理 412
第三节 广告管理 412
第五节 私营和个体经济管理 413
第六节 市场监督 414
第四章 物价管理 415
第一节 物价演变 415
第二节 物价监督管理 417
第五章 标准计量管理 418
第一节 计量管理 418
第二节 标准管理 419
第十三篇 政党社团 42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42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23
第二节 党员 431
第三节 党员代表会和代表大会 432
第四节 党的工作 43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37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437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39
附:伪国民党地方组织 439
第三章 其他政党 440
第一节 民主社会党高邮县支部 440
第二节 青年党高邮县党部 440
第三节 新社会革命党高邮县支部 440
第一节 职工团体 441
第四章 社会团体 441
第二节 农民团体 444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445
第四节 妇女团体 447
第五节 经济团体 449
第六节 教育团体 451
第七节 科技团体 451
第八节 体育团体 452
第九节 其他团体 453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和会议 457
第一节 人民代表 457
第十四篇 政务 457
第二节 历次会议 458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 463
第二章 县政府 464
第一节 古代衙署 464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县政府 473
附:伪高邮县政府 47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县政府 476
第一节 历届会议 480
第三章 县政协 480
第二节 机构设置 482
第三节 主要活动 482
第四章 参政参议机构 484
第一节 县临时自治会和议会 484
第二节 县参议会 484
第三节 县参政会 485
第二节 乡镇政府 486
第一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486
第五章 乡镇政权 486
第十五篇 军事 491
第一章 兵役 491
第一节 募兵制 491
第二节 征兵制 491
第二章 武装 492
第一节 驻军 492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 492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 492
第二节 地方武装 495
第三章 民兵 498
第一节 民兵组织 498
第二节 民兵活动 498
第四章 战事 500
第一节 古代战事 500
第二节 抗日战争战事 502
第三节 解放战争战事 507
附:日伪军罪行 513
第十六篇 公安司法 517
第一章 公安 517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 518
第二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518
第三节 户籍管理 520
第四节 治安管理 520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 522
第六节 监所看守 523
第七节 消防 524
第二章 审判 525
第一节 审判机构 525
第二节 刑事审判 526
第三节 民事审判 528
第四节 经济审判 528
第五节 申诉复查 529
第三章 检察 529
第一节 检察机构 529
第二节 侦查监督 530
第三节 法纪和经济监督 531
第四节 审判监督 531
第五节 监所监督 531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32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32
第一节 律师 532
第二节 公证 532
第四节 法制宣传 533
第三节 民事调解 533
第五节 执法监督 534
第十七篇 民政 539
第一章 优抚 539
第一节 优抚机构 539
第二节 烈士褒扬 539
第三节 烈士纪念建筑 540
第四节 拥军优属 542
第五节 抚恤补助 543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544
第一节 复员转业退伍军人安置 544
第二章 安置 544
第三章 救济福利 545
第一节 明清时期救济福利 545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救济福利 54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救济福利 546
第四章 婚姻登记、殡葬管理 548
第一节 婚姻登记 548
第一节 信访起数 549
第二节 信访处理 549
第五章 人民信访 549
第二节 殡葬管理 549
第六章 地名管理 550
第一节 地名普查 550
第二节 地名标准化 550
第十八篇 劳动人事 553
第一章 干部管理 553
第一节 干部构成 553
第二节 干部编制 554
第三节 干部调配 555
第四节 落实干部政策 556
第二章 劳动管理 556
第一节 劳资关系 556
第二节 劳动就业 557
第三节 职工调配 559
第四节 劳动保护 559
第一节 工资 560
第三章 工资福利 560
第二节 福利 562
第四章 精简下放 563
第一节 干部下放 563
第二节 知识青年下放 563
第三节 城镇职工居民下放 564
第十九篇 文化 567
第一章 王氏高邮学 567
第一节 人物 568
第二节 著作 568
第三节 治学 570
第二章 文学艺术 572
第一节 文学 572
第二节 艺术 574
第三章 广播电视 581
第一节 广播 581
第二节 电视 583
第四章 电影戏曲映演 583
第一节 电影院队 583
第二节 剧场书场 584
第三节 表演团体 585
第五章 报刊图书 586
第一节 报刊 586
第二节 图书 587
第六章 档案 589
第一节 档案设施 589
第二节 档案管理 589
第一节 古迹 590
第七章 文物古迹 590
第三节 档案利用 590
第二节 名人故居 593
第三节 库藏文物 593
第八章 文物管理 594
第一节 文物普查 594
第二节 管理工作 594
第九章 著作目录 595
第一节 古人著作目录 595
第二节 今人著作目录 606
第二十篇 教育 611
第一章 各类教育 611
第一节 官学、书院、私塾 611
第二节 幼儿教育 614
第三节 初等教育 615
第四节 中等教育 617
第五节 高等教育 620
第六节 成人教育 621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24
第二章 教师 624
第二节 教师素质 625
第三章 经费设施 626
第一节 教育经费 626
第二节 教学设施 627
第三节 勤工俭学 628
第二十一篇 科技 631
第一章 科技机构 631
第一节 农业科技机构 631
第二节 工业科技机构 632
第三节 其他科技机构 632
第二章 科技队伍 633
第一节 科技人员 633
第二节 职称评定 634
第三章 科技情报及科普工作 634
第一节 科技情报 634
第二节 科普工作 635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 636
第四章 科技成果 636
第二节 工业科技成果 638
第三节 其他科技成果 639
第五章 勘探测报与沼气利用 640
第一节 水文测报 640
第二节 气象测报 641
第三节 地震预防 642
第四节 地质勘探 642
第五节 沼气利用 643
第一节 医院诊所 647
第二十二篇 卫生 647
第一章 卫生机构 647
第二节 防疫保健机构 649
第二章 卫生行政管理 650
第一节 医政 650
第二节 药政 651
第三章 医疗事业 652
第一节 医疗队伍 652
第三节 医疗业务 653
第二节 医疗设施 653
第一节 公费医疗 654
第四章 医疗福利 654
第二节 劳保医疗 655
第三节 合作医疗 655
第五章 卫生防疫 655
第一节 公共卫生 655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 656
第三节 疫病防治 657
第一节 妇女保健 658
第六章 保健事业 658
第二节 幼儿保健 659
第三节 学生保健 659
第四节 劳动卫生 660
第七章 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 660
第一节 流行状况 660
第二节 防治措施 662
第一节 中医 664
第八章 中医中药 664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 665
第三节 中草药 665
第二十三篇 体育 669
第一章 体育设施 669
第一节 县体育场 669
第二节 社会体育设施 669
第二章 体育队伍 670
第一节 运动员队伍 670
第二节 裁判员教练员队伍 671
第三章 体育活动 671
第一节 学校体育 671
第二节 群众体育 673
第四章 体育竞赛 674
第一节 运动会 674
第二节 竞赛纪录 674
第一节 生产习俗 681
第一章 经济习俗 681
第二十四篇 风俗 681
第二节 商贸习俗 687
第二章 生活方式 688
第一节 饮食 688
第二节 服饰 690
第三节 居住 691
第四节 生活用品 692
第五节 交通行旅 692
第六节 卫生与博戏 693
第三章 人生仪礼 694
第一节 产育 694
第二节 生辰寿诞 695
第三节 婚礼 696
第四节 丧葬 698
第五节 人际仪礼 700
第一节 婚姻家庭 701
第四章 家庭家族 701
第二节 家族 702
第三节 亲属及称谓 703
第五章 岁时节令 704
第一节 传统节令 704
第二节 新兴节庆 706
第六章 宗教 707
第一节 佛教 707
第二节 道教 709
第三节 基督教 710
第四节 伊斯兰教 712
第七章 俗信 713
第一节 大自然崇拜 713
第二节 人物鬼神崇拜 714
第三节 俗信术 715
第二十五篇 方言 721
第一章 语音 721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 721
第三节 语音特点 723
第二节 连读变调 723
第四节 语音差异 724
第二章 同音字汇 726
第三章 词汇 739
第四章 语法例句和标音举例 747
第一节 语法例名 747
第二节 标音举例 749
第一章 人物传略 753
第一节 烈士 753
第二十六篇 人物 753
第二节 军政界 763
第三节 文教科卫界 779
第四节 农工商界 795
第二章 人物简历 797
第一节 烈士 797
第二节 军政界 802
第三节 文教科卫界 804
第四节 农工商界 808
第一节 烈士名录 809
第三章 人物名录 809
第二节 进士名录 816
附录 821
第一章 文献 821
第一节 碑记 821
第二节 诰命奏议 824
第三节 文告 827
第四节 政令 831
第一节 诗歌辑存 833
第二章 诗文辑存 833
第二节 楹联辑存 842
第三节 其他辑存 844
第三章 传闻轶事 845
第一节 民间传说 845
第二节 名人轶事 850
历次修志记略 855
本次修志始末 857
《高邮县志》修编机构、人员及审定单位、人员 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