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的高可靠性技术》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日)猪濑博编著;尤国峻,肖俊远译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5
  • ISBN:15034·2746
  • 页数:445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章 高可靠性技术基础 1

1.1 计算机系统的高可靠性技术 1

1.1.1 计算机与可靠性 1

1.1.2 提高可靠性的方法 4

1.2 与系统可靠性有关的基本参量 7

1.2.1 可靠度、故障率和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8

1.2.2 元件可靠度、系统可靠度及可靠度预计 11

1.2.3 可维修度、平均修复时间、利用率及使用率 14

1.3 不可维冗余系统的可靠度 19

1.3.1 并联系统 20

1.3.2 备用系统 22

1.3.3 n取r系统 24

1.3.4 一般冗余系统 27

1.3.5 存在多种故障模式的情况 33

1.4 可维冗余系统的可靠度及利用率 36

1.4.1 双装置并联模型的利用率 37

1.4.2 双装置并联系统的可靠度 41

1.4.3 双装置备用系统的利用率与可靠度 45

参考文献 49

第二章 可靠性及可维性设计 50

2.1 引言 50

2.2 数学模型的假定、术语及符号 52

2.2.1 装置的寿命分布函数 53

2.2.2 维护方式与可维度函数 59

2.2.3 冗余结构 60

2.2.4 本章用的主要符号 64

2.3 事后维修 65

2.3 1 单装置系统(n=1,m=0,s=1) 67

2.3 2 双装置系统(n=m=1) 72

2.3.3 N取n的G系统 79

2.3.4 网络 87

2.4 预防性维护方式与检查方式 95

2.4.1 预防性维护方式 96

2.4.2 检查方式 103

2.5 结束语 109

参考文献 109

3.1 概要 114

第三章 检错与纠错 114

3.2 数据的检错与纠错 115

3.2.1 检错码与纠错码 115

3.2.2 检错码实例 124

3.2.3 纠错码实例 127

3.3 运算错误的检测 129

3.3.1 组合逻辑错误的检测 129

3.3.2 时序电路的检错 131

3.3.3 运算器的检错 132

3.4 控制的错误检测 138

3.4.1 控制电路的检错 138

3.4.2 微程序控制的检错 139

3.4.3 复试 141

3.5 通信线路的检错方式与纠错方式 143

3.5.1 通信线路的特点与错误控制 143

3.5.2 在信息上另加冗余信息的方式 144

3.5.3 冗余传送方式 146

3.6 计算机外部设备的检错方式 147

3.6.1 磁盘装置 147

3.6.2 磁带装置 149

3.6.3 行式打印机 149

3.6.4 卡片机 150

3.6.5 纸带机 150

3.6.6 光学字符读出器与光标记读出器 151

3.6.7 其它 151

参考文献 152

第四章 硬件的冗余设计 153

4.1 冗余性设计的基本观点 153

4.1.1 冗余性考虑 154

4.1.2 冗余设计中的考虑 155

4.2 冗余结构与结构的控制 156

4.2.1 多处理机系统 157

4.2.2 多重文件 165

4.2.3 线路网的冗余性 167

4.2.4 计算机网络 167

4.3 可维性与冗余设计 169

参考文献 171

5.1.1 对系统恢复技术的要求 172

5.1 系统恢复技术概论 172

第五章 系统恢复技术 172

5.1.2 系统恢复的条件 173

5.1.3 系统恢复与人机接口 174

5.1.4 作为系统技术的恢复技术 175

5.2 系统基本部分的恢复技术 176

5.2.1 系统基本部分的可靠性 176

5.2.2 主机故障排除技术 179

5.2.3 外部设备故障排除技术 183

5.2.4 RAS功能 186

5.3 文件恢复技术 186

5.3.1 文件恢复的目的与要求 186

5.3.2 文件恢复技术 187

5.4.1 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192

5.4 通信系统的恢复技术 192

5.4.2 通信系统构成部分的故障对策 193

5.4.3 通信系统的差错控制与传送控制 196

5.4.4 通信系统的恢复技术 198

第六章 信息保护 202

6.1 信息保护的基本概念 202

6.1.1 信息保护的必要性 202

6.1.2 信息保护的限制因素 204

6.2 基本方式 205

6.2.1 编码化与密码化 205

6.2.2 资格检查 207

6.2.3 内存储器保护 209

6.2.4 外存储器保护 213

6.3.1 在终端的保护 215

6.3.2 传送性保护 215

6.3 对存取的保护 215

6.3.3 中央系统内的保护 216

6.4 防止信息破坏 217

6.4.1 机器故障 217

6.4.2 运用管理 218

参考文献 219

7.2 组成诊断数据的理论 221

7.2.1 逻辑电路的性质和故障的种类 221

7.1 概要 221

第七章 故障诊断 221

7.2.2 试验数据的选择方法 222

7.2.3 试验数据的优化方法 234

7.2.4 故障模拟方法 239

7.2 5 故障辞典 245

7.3 实行诊断的方法 249

7.3.1 试验数据的输入方法和校验数据的输出方法 249

7.3.2 试验诊断的实行方法 250

7.4 故障诊断的应用例子 252

7.4.1 FLT方式 252

7.4.2 微诊断方式 256

7.4.3 No.1ESS方式 261

7.4.4 诊断方式的适用范围 266

7.5 今后的研究课题 268

参考文献 269

第八章 成批处理系统 272

8.1 提高输入数据可靠性的方法 272

8.1.1 输入数据的产生过程 272

8.1.2 提高输入数据精度的途径 273

8.1.3 提高输入数据精度的措施 274

8.2 提高输出数据可靠性的方法 282

8.3 成批处理的故障对策 284

8.3.1 中断对策 284

8.3.2 更新文件的恢复 289

第九章 联机银行业务系统 290

9.1 联机银行业务系统概要 290

9.1.2 适用业务 292

 9.1.1 联机银行业务系统的目的与效果 292

9.1.3 向系统网络化方向发展 294

9.2 联机银行业务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295

9.2.1 联机银行业务系统的可靠性 295

9.2.2 系统中心 297

9.2.3 线路 305

9.2.4 终端装置 308

9.2.5 操作系统的可靠性对策 312

9.2.6 应用方面的可靠性对策 313

9.2.7 恢复与再启动 319

9.2.8 过负荷对策 327

9.3 结束语 328

参考文献 329

第十章 分时系统 330

10.1 分时系统概要………………………………………………………33010.1.1 分时系统的特点…………………………………………………………33010.1.2 可靠性、可维性的条件…………………………………………………33310.2 分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336

10.2.1 可靠性的基本技术 336

10.2.2 利用硬件提高可靠性 338

10.2.3 利用软件提高可靠性 345

10.3 分时系统的异常处理 348

10.3.1 概要 348

10.3.2 异常处理 350

10 3.3 过负荷对策 359

 10.4 分时系统中心的使用管理 362

10.4.1 概要 362

10.4.2 后台处理 363

10.4.3 文件管理 365

10.4.4 操作管理 367

10.4.5 维护管理 369

参考文献 369

第十一章 电子交换机 370

11.1 电子交换机概要 370

11.1.1 电子交换机及其特点 370

11.1.2 电子交换机的RAS设想 376

11.2 DEX的RAS设计 378

11.2.1 方式设想 378

11.2.2 硬件的RAS设计 379

11.3 DEX的故障处理与故障诊断 385

11.3.1 故障处理与故障诊断的步骤 385

11.3.2 故障处理 387

11.3.3 故障诊断 396

11.3.4 D10中央控制器的诊断实例 401

11.4 过负荷控制 404

11.4.1 呼叫处理的执行控制概要 404

11.4.2 D10的过负荷特性与控制方法 406

11.5 软件的可靠性与维护方法 409

11.5.1 程序的可靠性保证 409

11.5.2 局文件的结构与提供 410

11.5.3 运行过程中的文件更新与设备增设 412

11.6 结束语 416

参考文献 417

12.1 概要 418

第十二章 未来技术展望 418

12.2 提高故障诊断技术与维护技术的水平 419

12.2.1 故障诊断的简易化技术 420

12.2.2 远程故障诊断与维修 428

12.3 软件的高可靠化 431

12.3.1 软件的故障 431

12.3.2 软件高可靠化的方向………………………………………………………43212.3.3 软件测试方法的实例 434

12.4 硬件的超高可靠化 438

12.4.1 系统工作的超高可靠化 438

12.4.2 信息质量的超高可靠化 440

12.5 将来的课题 443

12.6 结束语 444

参考文献 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