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论 1
第1章 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 1
1.1 粮食生产发展概述 2
1.2 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 5
1.3 粮食生产增长的动力 9
1.4 中国食品消费的模式 14
1.5 城市化和市场化与食品消费变动 17
1.6 收入增长对食品消费的影响 18
第2章 中国粮食的发展前景 22
2.1 21世纪的中国粮食供需平衡 22
2.2 其它预测方案结果 25
第二篇 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投资和增长 31
第3章 技术进步与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动力 31
3.1 引言 31
3.2 中国的水稻生产 32
3.2.1 杂交稻的推广应用 33
3.2.2 种植制度的选择 36
3.3 内生技术与水稻供给动态系统模型 38
3.3.1 杂交稻采用率方程 39
3.3.2 单产供给反应和投入要素需求的系数模型 40
3.4 数据及计量模型估计结果 42
3.4.1 数据 42
3.4.2 影响技术采用的决定性因素 43
3.4.3 水稻单产供给和投入要素需求模型的估计结果 46
3.5 产量增长因素分析 48
3.6 小结 49
第4章 技术进步、公共投资、制度创新和粮食生产 56
4.1 引言 56
4.2 现代中国农业的发展过程 58
4.3 播种面积、劳力投入、农业科研及灌溉投资 59
4.3.1 土地利用 59
4.3.2 劳动力市场 60
4.3.3 农业科研 61
4.3.4 水利建设 63
4.4 农作物生产、产品供给和投入需求的动态调整模型 63
4.4.1 理论模型 64
4.4.2 实证经济模型 66
4.5 数据处理、来源及计算估计结果 67
4.5.1 数据来源 67
4.5.2 估计结果 69
4.6 准固定投入、化肥需求和产出供给的弹性 75
4.7 农作物生产增长的分解分析 78
4.8 结论 84
第5章 新技术的扩散和采用 89
5.1 农业技术扩散的理论 89
5.2 农业技术扩散的模型 92
5.3 农作物技术扩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94
5.2.1 所采用的数据 94
5.2.2 模型估计结果 95
5.4 农民的新技术采用行为 98
5.4.1 农民对待不同类型技术的态度 98
5.4.2 农民的技术采用行为模型 100
5.5 几点看法和建议 104
第6章 中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得与失 104
6.1 中国农业科研体制的改革 104
6.2 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与科研效益 109
6.3 中国现行科研体制的弊端 112
6.4 中国农业科研系统的改革 115
6.5 中国农业科研政策和体制的取向 116
第7章 资源配置和粮食生产 122
7.1 研究背景 122
7.2 水稻生产的投入和产出 123
7.3 资料、模型及结果分析 124
7.4 结论和建议 128
第8章 化肥合理施用和粮食生产 130
8.1 研究背景 130
8.2 化肥施用现状 131
8.3 生产反应函数 132
8.4 分析和结论 134
8.4.1 生产函数模型分析 134
8.4.2 水稻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135
8.4.3 小结和建议 137
第9章 中国粮食生产和环境 139
9.1 问题的提出 139
9.2 粮食生产、投入和环境 140
9.2.1 现代投入品的增加和技术革命 140
9.2.2 中国农村地区的环境胁迫 142
9.3 粮食产量和环境影响模型 144
9.4 模型估计结果 146
9.5 结论 150
第三篇 中国粮食消费、结构变动和需求增长 153
第10章 社会发展、城市化和中国的食物消费 153
10.1 引言 153
10.2 按城乡和职业分类的国民食物需求模型 155
10.2.1 主食的需求 155
10.2.2 非主食需求 157
10.3 台湾省家庭收支调查的例证 157
10.3.1 台湾省食物消费模式的改变 157
10.3.2 模型设定 160
10.3.3 经济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 162
10.3.4 总结 165
10.4 中国大陆省级资料的证据 166
10.4.1 中国食物消费模式概述 166
10.4.2 模型设定 167
10.4.3 经济计量估计 168
10.5 结论 170
第11章 市场发育和中国农村食品消费 186
11.1 引言 186
11.2 农村食品需求模式和市场发育 186
11.3 消费者需求与市场发育模型 191
11.3.1 市场约束与消费者行为的优化 192
11.3.2 实证模型 193
11.3.3 模型估计与数据来源 195
11.4 模型估计结果 196
11.5 结论 200
第12章 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和农村食品消费 202
12.1 引言 202
12.2 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状况及研究的理论框架 203
12.3 实证模型 206
12.4 消费需求模型的估计结果 207
12.5 结论 212
第13章 收入增长与食品消费质量:以大米需求为例 214
13.1 前言 214
13.2 稻米消费的历史和现状 215
13.3 农村稻米消费状况及经济计量分析 216
13.4 结论 220
第四篇 21世纪初中国粮食供给与需求 223
第14章 中国粮食的供需平衡——有关研究综述 223
14.1 引言 223
14.2 国内外对中国粮食供需平衡与预测的研究 224
14.3 各种预测的述评 228
第15章 中国粮食供给、需求和贸易预测模型 234
15.1 粮食生产与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 234
15.1.1 需求结构移动的因素:市场发育、城市化和收入增长 235
15.1.2 人口增长 237
15.1.3 供给结构移动的因素:技术、投资和环境胁迫 237
15.2 预测中国粮食供给和需求的分析模型 238
15.3 预测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240
15.4 参数估计及外生变量的假设 244
第16章 中国粮食供给、需求和贸易展望 249
16.1 21世纪的中国粮食供需平衡预测 249
16.2 中国粮食可能出现的其它几种局面 255
16.3 结论和几点建议 258
第17章 结束语 267
17.1 主要结论 267
17.2 几点讨论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