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凡例 1
大事记 6
一、大事年记 6
二、专题记述 27
第一篇 建置沿革 35
第一章 建置 35
第一节 沿革 35
第二节 建县 37
第二章 行政区划 38
第一节 辖区演变 38
第二节 乡镇 41
一、马尔康镇 41
三、卓克基乡 42
四、松岗乡 42
二、梭磨乡 42
五、白湾乡 43
六、党坝乡 43
七、木尔宗乡 44
八、脚木足乡 44
九、草登乡 44
十、康山乡 45
十一、日部乡 45
十二、沙尔宗乡 46
十三、大藏乡 46
十四、龙尔甲乡 46
第二篇 自然地理 48
第一章 地质 48
第一节 构造 48
一、褶皱构造 48
第二节 地层 49
一、三迭系西康群 49
二、断裂构造 49
二、第四系沉积物 50
第三节 岩石 51
一、侵入岩 51
二、变质岩 51
一、山原 52
二、高山峡谷 52
第一节 地貌类型 52
第二章 地貌 52
第二节 山脉 53
一、鹧鸪山 53
二、道沟山 53
三、邛崃山 53
四、梦笔山 53
五、二毛山 53
六、亚拉山 53
二、梭磨河 54
一、脚木足河 54
第三章 水文水系 54
第一节 河流 54
三、茶堡河 55
四、杜柯河 55
第二节 溪沟 55
第三节 高山湖泊 55
第四章 气候 56
第一节 气候特点 56
第二节 气象要素 56
一、气温 56
二、积温 57
三、地温 59
四、降水 59
五、日照 60
六、蒸发量 60
七、空气湿度 干燥度 60
第一节 土壤类型 61
第五章 土壤 61
第二节 土壤分布 63
第三节 土壤养分 64
一、暖温带河谷半旱灌丛及落叶阔叶林 65
二、温带半山湿润针阔叶混交林 65
三、亚高山寒温带常绿针叶林 65
第二节 分布及特点 65
第一节 类型 65
第六章 植被 65
四、亚高山亚寒带灌丛草甸 66
五、高山寒带寒漠及流石滩植被 66
第七章 自然资源 66
第一节 土地 66
第二节 矿产 67
第三节 生物 68
一、植物 68
第五节 其他资源 69
二、动物 69
第四节 水 69
第八章 自然灾害 70
第一节 干旱 70
第二节 低温 霜冻 70
第三节 冰雹 71
第四节 洪涝 泥石流 72
第五节 地震 73
第三篇 人口 74
第一章 人口状况 74
第一节 发展 74
第二节 分布 75
第三节 结构 76
一、民族构成 76
二、年龄、性别构成 77
三、文化构成 78
第二章 管理 79
四、行业构成 79
第一节 户政 80
第二节 人口普查 80
第三章 计划生育 80
第一节 管理队伍 80
第二节 实施过程 80
二、多孩率下降、节育率上升 81
一、出生率下降 81
第四节 成效 81
第三节 奖励措施 81
第四篇 综合经济 83
第一章 经济发展 83
第一节 农业 83
第二节 工业 84
第三节 其他行业 86
一、民族贸易 86
第一节 经济结构 88
第二章 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 88
二、交通运输 88
第二节 人民生活 92
一、职工生活 92
二、农民生活 95
第三章 建设投资 97
第一节 财政投入 97
第二节 农业资金的注入 98
第三节 两项资金的使用 99
一、体制 101
二、生产计划 101
第四章 绎济管理 101
第一节 计划 101
三、流通计划 1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102
五、人口和劳动力 103
第二节 统计 103
二、工商企业登记 105
一、机构 105
第三节 工商行政 105
三、市场 106
四、个体工商户 107
五、经济合同和商标 108
第四节 物价 109
第五节 标准计量 110
第六节 物资 111
第七节 审计 112
第八节 土地管理 113
第五篇 农牧业 115
第一章 管理机构 115
第一节 行政机构 115
第二节 事业机构 115
第三节 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 116
三、集体所有制 117
二、个体农民所有制 117
一、封建所有制 117
第一节 生产资料所有制 117
第二章 农业 117
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18
第二节 耕地 120
一、面积 120
二、土壤 120
第三节 农作物布局 122
一、粮食作物 122
二、经济作物 123
第四节 耕作制度 125
一、耕制演变 125
二、耕制改革 126
第五节 农业技术 127
一、推广良种 127
二、施肥 127
三、作物栽培 128
四、植物保护 129
五、农田建设 132
六、农业机械 133
七、农技管理 134
第六节 农业区划 135
一、南部中、低山粮果畜禽区 135
二、中部中、高山肉奶果菜区 135
三、北部中山林牧粮药区 136
四、东西部高、中山牧林粮药区 137
第七节 农村经济管理 138
一、计划管理 138
二、劳动管理 139
三、财务管理 140
四、物资管理 142
五、收益分配 142
第三章 牧业 146
一、家畜 147
第一节 养殖 147
二、家禽 148
三、蜂、犬、兔 149
第二节 饲草饲料 149
一、草场 149
二、饲草 150
三、饲料 150
一、牛 151
第三节 畜种改良 151
二、羊 152
三、猪 153
四、其他 153
第四节 畜牧兽医 154
一、机构人员 154
二、检疫 154
三、疫病防治 155
二、高山峡谷牦半、黄牛、猪、丰区 158
一、山原牦牛、绵羊区 158
第五节 牧业区划 158
第四章 乡镇企业 160
第一节 企业门类 162
一、加工业 162
二、建筑建材业 162
三、商业服务业 163
四、种植养殖业 163
五、电力业 163
第二节 经营管理 164
一、管理机构 164
六、酿造业 164
七、运输业 164
二、生产管理 165
三、财务管理 165
四、计划统计管理 166
五、人才管理 166
第一章 机构 167
第六篇 林业 167
第二章 林业资源 168
第一节 森林资源 168
一、林地分布 168
二、森林蓄积 168
三、主要树种 169
第二节 珍稀树种 170
第三章 森林保护 170
第一节 封山育林 170
第二节 护林防火 171
一、护林防火组织 171
二、森林火灾预防 171
三、森林火灾及扑救 173
第三节 防治病虫 174
一、病害 174
二、虫害 174
一、乱砍滥伐处理 175
三、防治 175
第四节 制止乱砍滥伐 175
二、毁林开荒处理 176
第五节 保护珍稀动物 177
第四章 植树造林 177
第一节 采种 177
第二节 育苗 178
第三节 植造 180
一、造林绿化 180
二、城镇绿化 181
第四节 抚育 182
一、森林抚育 182
二、低产林改造 183
三、迹地更新 183
第五章 森林利用 184
第一节 森林采伐 184
一、计划采伐 184
三、过度采伐 185
二、零星采伐 185
第二节 林产品经营 186
一、木材收购 186
二、林产品运销 186
第六章 林业管理 189
第一节 林权 189
一、国有林 189
二、集体林 190
第二节 责任制 191
第三节 木材管理山 191
一、工艺设计 191
二、伐区划拨 191
三、木材检查 192
第四节 育林费征收 193
一、国营 193
二、集体 194
三、个人 195
第七篇 农机水电 196
第一章 管理机构 196
第二章 农业机械 197
第一节 农机种类 197
一、耕作机械 197
二、植保机械 197
三、收获机械 198
四、排灌机械 198
五、运输机械 199
六、加工机械 199
七、其他机械 200
第二节 农机管理 201
一、计划管理 201
二、劳动管理 201
五、技术培训 202
四、安全监理 202
三、机务管理 202
第三节 农机修造 供应 203
一、制造 203
二、维修 204
三、技术革新 205
四、供应 205
第三章 水利电力 206
第一节 水利建设 206
一、引水工程 206
二、蓄水工程 208
三、提灌 喷灌工程 209
四、农村人畜饮水工程 210
五、防洪工程 210
第二节 水电建设 211
一、国有电站 211
二、农村电站 213
第三节 供电用电 214
三、电力网络 214
一、生活用电 215
二、工业用电 215
三、农业用电 216
第四节 管理 216
一、水电站经营管理 216
二、农电安全管理 217
一、电力 218
第六节 投资 218
第五节 水利管理 218
二、水利 219
第八篇 工业 220
第一章 工业门类 220
第一节 食品工业 220
一、副食品加工 220
二、粮油加工 221
第四节 建筑建材业 222
第三节 机械制造维修业 222
一、建筑业 222
第二节 酿造业 222
二、酿酒 222
一、酿造饮料 222
二、建材业 223
第五节 木材加工业 224
第六节 造纸印刷业 224
一、造纸 224
二、印刷 225
第七节 火柴生产业 225
第八节 手工业 226
一、小五金 226
二、小农具 226
三、修配 226
一、服饰 227
第十节 民特用品生产业 227
二、锂辉石矿 227
一、采金 227
第九节 采矿业 227
二、银、铁、木制品 228
第十一节 供水 228
第十二节 森林工业 228
第九篇 交通运输 229
第一章 道路 229
第一节 古道 229
一、小道 229
二、骡马道 230
第二节 公路 230
一、省道 230
二、县道 231
三、乡村道 231
四、林区专用道 231
五、机耕道 232
第二章 桥梁 渡口 234
第一节 桥梁 234
一、木桥 234
二、索桥 235
三、石桥 235
四、钢筋混凝土桥 236
第二节 渡口 236
一、上、下渡口 236
二、阿罗伯锂辉矿渡口 236
第三章 运输 237
第一节 运输方式 237
一、人力背挑 237
二、畜力驮运 237
三、架架车 237
四、马拉车 237
六、汽车 238
七、水运 238
五、拖拉机 238
第二节 运输机构 239
一、汽车运输公司 239
二、第二汽车运输公司 239
第四章 管理 24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0
三、乡村道养护 241
第三节 运输管理 241
四、林区专用道养护 241
二、县道养护 241
一、省道养护 241
第二节 公路养护 241
第四节 交通安全 242
一、宣传 242
二、安全检查 243
三、重大交通事故 243
第一节 邮电局 245
第一章 机构 245
第十篇 邮电 245
第二节 邮电支局 246
第二章 邮政 246
第一节 业务 246
一、函件 246
二、包裹 248
三、汇兑 249
四、报刊发行 251
二、农村邮路 252
第二节 邮路 252
一、干线邮路 252
第三节 投递 253
一、城镇投递 253
二、农村投递 253
第三章 电信 253
第一节 电话 253
一、长途电话 253
二、市内电话 254
三、农村电话 255
第二节 电报 256
一、有线电报 256
二、无线电报 256
三、电报业务 256
第十一篇 商业 258
第一章 商业体制 258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58
第二节 集体商业 259
一、基层供销合作社 259
二、合作商店 259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59
第二章 集市贸易 260
第一节 市场 260
一、木制品 261
第一节 农副土特产品 261
第二节 林区贸易 261
第三章 商品经营 261
二、燃料(木炭、木材) 262
三、畜产品 262
四、中药材 262
五、废旧物质 262
一、肉食 263
二、蔬菜 263
第二节 副食品供应 263
三、糖、烟、酒 264
四、食盐 264
五、边茶 264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 265
一、针、纺织品 265
二、百货、文化用品 265
三、民族特需商品 265
五、石油、煤油 266
四、五金、交电、化工 266
第四节 农资 土杂 268
一、农资 268
二、棉花 269
三、土产 269
四、日杂 269
第四章 饮食 服务 271
第五章 管理 271
第一节 计划 统计 271
一、计划 271
二、统计 272
第二节 物价 272
第三节 财务 272
一、国营商业 272
二、仓库建设 273
一、运输概况 273
二、供销合作社 273
第四节 储运 273
三、商品保管 274
第五节 安全 274
第十二篇 粮油 275
第一章 机构 275
二、寺院粮 276
四、公粮 276
三、红军长征筹粮 276
一、土司粮 276
第一节 征粮 276
第二章 征购 276
第二节 收购 277
一、粮食 277
二、油料 278
第三章 销售 278
第一节 集市贸易 278
一、粮食 280
第二节 城镇 280
二、食油 281
第三节 农村 284
一、定销 284
二、返、借销 284
五、种籽 285
一、议购 285
第四节 议购议销 285
四、民工补助 285
三、奖售粮 285
二、议销 286
三、多种经营 286
第四章 储运 286
第一节 仓储 286
一、粮仓、油罐 286
二、保管 286
二、调运 287
第二节 调运 287
一、粮油装具及运输工具 287
第五章 管理 288
第一节 计划 288
一、收购 288
二、销售 288
三、调拨 288
四、价格 288
第二节 财务 289
第三节 票证 289
第十三篇 财政税务 291
第一章 机构 291
第二章 财政 291
第一节 财政收入 291
一、预算内收入 292
二、上级补助收入 293
三、预算外收入 293
第二节 财政支出 295
一、预算内支出 296
二、上解支出 297
三、预算外支出 299
第三节 财政管理 301
一、管理体制 301
二、编制预决算 302
三、企业财务管理 302
四、农业财务管理 304
五、行政事业经费管理 305
第四节 财政监督 305
一、监察 305
二、检查 306
第三章 税务 306
第一节 税制 306
一、土司制下的赋税 306
一、农牧业税 309
第二节 税种及其征收 309
二、社会主义税制 309
二、工商各税 312
三、地方各税 319
四、特定征收 321
第三节 税收管理 322
一、管理体制 322
二、征管办法 322
三、违章处理 324
五、利润监交 325
四、票证管理 325
六、税务监察 326
第十四篇 金融 327
第一章 管理机构 327
第一节 银行、保险公司 327
一、中国人民银行马尔康支行 327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328
四、保险公司 328
三、中国人民建设锻行马康县支行 328
二、中国农业银行马尔康办事处 328
第二章 货 币 329
第一节 流 通 329
第二节 发行 收兑 329
一、发行 329
二、收兑 330
第三节 货币斗争 330
第四节 货币管理 331
二、现金管理 331
二、工资基金管理 332
第三章 存款 332
第一节 银行存款 332
一、财政存款 332
一、城镇储蓄 333
第二节 储蓄 333
五、信用社转存款 333
三、企业存款 333
二、机关团体存款 333
四、基本建设存款 333
二、农村储蓄 335
第四章 信贷 337
第一节 民间借贷 337
一、个体工商业贷款 338
二、工业贷款 338
第二节 工商贷款 338
三、商供企业贷款 339
第三节 农业贷款 344
一、农业拨款 344
二、各项贷款 344
第四节 信托放款 347
第五章 银行会计 347
第一节 会计核算 347
一、同城结算 348
第二节 结算 348
二、异地结算 349
第十五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351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51
第一节 街道 351
第二节 房屋 354
第三节 公共设施 355
一、供水 355
二、排水 356
三、照明 356
四、交通 356
五、通讯 356
六、文化娱乐 357
七、食宿 358
八、医疗卫生 358
第一节 农房 359
第二章 乡镇建设 359
第二节 公共设施 361
第三章 建筑施工 361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61
第二节 设计施工 362
第三节 建筑材料 363
第四节 建设资金 363
第二节 环境卫生 364
第一节 水污染及防治 364
第四章 环境保护 364
第三节 绿化 365
第十六篇 党政 政协 群团 36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 367
第一节 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活动 367
第二节 中共四土工委 36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马尔康县委员会 368
一、组织机构 368
二、党员代表大会 369
一、组织 373
第四节 党务 373
二、宣传 374
三、统战 375
四、纪检 376
五、信访 377
六、保密 377
七、党史征编 378
八、政法 378
九、政策研究 378
十、党校 378
第二章 政权机关 379
第一节 各族各界代表大会 37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380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 383
一、代表活动 384
第四节 日常工作 384
二、提(议)案办理 385
三、干部任免 385
四、视察 385
五、调查 386
第三章 行政机构 387
第一节 土司建制 387
第二节 苏维埃组织 388
第三节 人民政府 388
一、四土阿坝绰斯甲临时军政委员会 388
二、四川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马尔康办事处 388
三、人民委员会 389
四、革命委员会 389
五、人民政府 390
第四章 政协机关 393
第一节 组织机构 393
第二节 委员会议 395
一、协商监督工作 398
第三节 工作 398
二、部门工作 400
第五章 群团组织 402
第一节 总工会 402
一、组织机构 402
二、工会代表大会 402
三、工会工作 403
二、团员代表大会 404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404
一、组织机构 404
三、主要工作 405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405
一、组织机构 405
二、妇女代表大会 406
三、主要工作 406
二、代表大会 407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 407
一、组织机构 407
第五节 佛教协会 408
第六章 重大政事 408
一、清匪肃特、支前 408
二、初征爱国公粮 409
三、解决民族矛盾 410
四、平息叛乱 410
五、建县 411
六、镇压反革命 412
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412
八、整风反右 413
九、反右倾鼓干劲 413
十、整风整社 414
十一、“三反”、“五反” 414
十三、精简、压缩 415
十四、四清运动 415
十二、干部甄别 415
十五、“文化大革命” 416
十六、揭批“四人帮” 417
十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17
十八、县级机构改革 418
十九、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18
第十七篇 民政 420
第一章 机构设置 420
第二章 社会福利 420
第一节 敬老院 420
第二节 幸福村 421
第三章 救济 422
第一节 社会救济 422
一、贫困救济 422
三、定期定量救济 424
第二节 灾害救济 424
二、孤老救济 424
一、组织群众生产自救 425
二、发放救灾粮款 425
第三节 扶贫 426
一、贫困户调查 426
二、扶贫情况 427
第四章 优抚 428
二、修建革命烈士陵园 429
一、编写烈士英名录 429
第一节 烈士褒扬 429
三、宣扬楷模事迹 430
第二节 抚恤 431
一、牺牲病故抚恤 431
二、定期抚恤 432
三、残废抚恤 432
第三节 拥军优属 434
一、拥军 434
二、优属 436
三、优待失散红军 438
第五章 安置 439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439
第二节 归国藏胞安置 439
第三节 收容遣送 439
第六章 婚葬管理 440
第一节 婚姻管理 440
一、宣传贯彻《婚姻法》 440
二、婚姻登记 441
第二节 殡葬 441
一、传统丧葬方式 441
二、殡葬改革 441
第二章 劳动 442
第一节 劳动就业 442
一、招工 442
第十八篇 劳动人事 442
第一章 机构设置 442
二、培训 443
第二节 劳动工资 444
一、工资制度改革 444
二、工资变化 444
三、津貼、奖金 445
四、福利待遇 445
一、安全生产 447
第三节 安全生产 劳动保护 447
二、劳动保护 449
第三章 人事 450
第一节 干部队伍 450
第二节 干部来源 450
一、招干 450
二、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451
第三节 干部管理 452
一、任免 452
二、调配 453
三、奖惩 454
四、培训 455
五、考核 455
六、工资福利 456
第四节 落实政策 458
第五节 干部离休、退休、退职 459
一、离休 459
三、退职 460
二、退休 460
第十九篇 政法 462
第一章 民国时期司法 462
第一节 土政司法 462
第二节 警政 463
一、马塘公安局 463
二、松岗警察所 463
第三节 审判 463
第一节 机构 464
第二章 人民公安 464
第二节 清匪 465
第三节 禁烟 466
第四节 平叛 467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 467
第六节 打击刑事犯罪 468
第七节 治安管理 468
一、特种行业管理 469
二、危险物品管理 469
三、维护公共秩序 469
四、安全防范 470
第八节 户政管理 470
第九节 消防 471
第十节 罪犯改造 472
第十一节 交通管理 472
一、机动车辆管理 472
三、非机动车辆管理 473
二、驾驶员管理 473
第三章 人民检察 474
第一节 机构 474
四、处理交通事故 474
第二节 刑事检察 475
一、审查批捕、侦查监督 475
二、审查起诉、出庭公诉与审判监督 476
第三节 法纪检察 477
第四节 经济检察 479
第五节 监所检察 480
第六节 林业检察 482
第四章 人民审判 482
第一节 机构 482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82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83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84
一、自查 485
第七节 案件复查审理 485
第五节 行政审判 485
第六节 告诉申诉审判 485
二、申诉 486
三、复查 486
第五章 司法行政 487
第一节 机构 487
第二节 法制宣传 487
第三节 法律顾问 489
一、常年顾问 489
二、民事代理 490
三、刑事辩护 490
四、代书 491
第四节 公证 491
第五节 人民调解 492
一、组织 494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494
二、基层武装部 494
第一章 机构 494
第二十篇 军事 494
第二节 人民武装委员会 495
第二章 地方武装 495
第一节 土司武装 495
一、土兵 495
二、战事 495
第二节 藏民大队 496
第三节 脱产民兵连 497
第三章 驻军 497
第一节 红军 497
一、进出时间及路线 497
二、红军在马尔康的活动 497
第二节 阿坝军分区 499
第三节 武警阿坝支队 499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00
第四章 民兵 500
第四节 武警阿坝消防支队 500
第二节 政治工作 501
第三节 军事训练 502
第四节 社会活动 503
一、支前 503
二、平叛 503
三、维护社会治安 503
四、生产建设 504
第五章 兵役 505
第一节 兵役制度 505
第二节 征兵 505
第三节 预备役登记 506
第六章 重大战事 506
第一节 红军战事 506
一、梦笔山之战 506
一、磨子沟反伏击战斗 507
第二节 平叛 507
二、智取卓克基官寨 507
三、其他零星战斗 507
二、蒙岩围歼战斗 508
三、警民固守日部战斗 508
四、解放四土军事部署 508
第二十一篇 教育 511
第一章 管理结构 511
第二章 学校 512
第一节 私塾义学、寺院教育 512
一、私塾 512
二、义学 512
三、寺院教育 513
第二节 幼儿园 513
第三节 小学 513
第四节 中学 516
一、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 517
二、阿坝州卫生学校 517
第五节 中专 517
第三章 教师 523
第一节 来源 523
第二节 培训 524
一、离职进修 524
二、短期培训 524
三、函授 524
二、经济待遇 525
一、政治待遇 525
第三节 待遇 525
第四章 教学 529
第一节 学制 529
第二节 课程 529
第三节 教法 530
第五章 学校管理 531
第一节 管理体制 531
第二节 学生思想教育 532
一、工会 533
第三节 教职工群团组织管理 533
二、共产主义青年团 534
三、学术团体 534
第六章 考试 招生 534
第一节 考试 534
第二节 招生 535
一、中、小学招生 535
二、大、中专招生 535
第一节 农民教育 536
第七章 成人教育 536
第二节 职工教育 537
第三节 成人大、中专教育 538
第四节 自学考试 538
第八章 经费设施 539
第一节 经费 539
一、来源 539
二、支出 539
二、教学仪器 540
第二节 设施 540
一、校舍 540
第二十二篇 科技 541
第一章 科研机构 541
第二章 科技活动 541
第一节 科普宣传 541
第二节 科技情报 542
第三节 学术交流 542
第四节 献计献策 543
第五节 科技示范户 专业户 543
第六节 技术培训 544
第三章 科技队伍 544
第一节 普查 544
一、专业人员 544
二、农村科技人员 545
第二节 职称评定 545
第一节 农业 546
第三节 职称改革 546
第四章 科学研究 546
第二节 牧业 548
第三节 林业 550
第四节 工业 550
第五节 农机 水电 551
第六节 医药卫生 552
第七节 地震 552
第八节 教学科研 553
第二十三篇 医药卫生 554
第一章 机构 55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554
一、卫生局 554
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554
三、计划生育委员会 554
一、医院 555
第二节 医药卫生机构 555
二、卫生防疫站 556
三、妇幼保健站 556
四、医药公司 556
第二章 医疗 556
第一节 藏医 556
一、行医方式 556
第二节 中医 557
三、医疗技术 557
二、藏 药 557
第三节 西医 558
第三章 卫生防疫 559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559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560
一、肺结核 560
二、麻风病 561
八、百日咳 562
七、脊髓灰质炎 562
九、流行性感冒 562
三、痢疾 562
六、麻疹 562
五、伤寒副伤寒 562
四、流脑 562
十、病毒性肝炎 563
十一、猩红热 563
十二、炭疽病 563
十三、天花 563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565
一、大骨节病 565
二、地方性甲状腺肿 566
三、肠道寄生虫 567
四、黑热病 567
第四节 预防接种 568
第五节 卫生监测 568
一、食品卫生 568
三、饮水卫生 569
二、行业卫生 569
四、放射卫生 570
五、学校卫生 570
第四章 妇幼保健 571
第一节 三级妇幼保健网 571
第二节 新法接生 571
第三节 妇女病防治 572
第四节 妇女保健 572
第一节 药品生产 573
一、藏药制作 573
第五节 儿童保健 573
第五章 药品 573
二、中草药与炮制 574
三、西药制剂 575
第二节 药政管理 575
一、麻醉药品管理 575
二、市场药品管理 576
二、农村文化站 577
一、文化馆 577
第二十四篇 文化体育 577
第一节 群众文化机构 577
第一章 文化 577
第二节 群众文化活动 578
一、演出 578
二、展览 579
三、书画摄影 580
第三节 民间文艺 581
一、音乐 舞蹈 581
二、文学 584
三、戏曲 587
四、民间工艺 589
第四节 宗教艺术 592
一、唐卡 592
二、壁画 593
三、雕塑 593
四、酥油花 彩沙 594
五、羌姆(神舞) 595
第五节 图书 595
一、阅览 595
二、发行 596
第六节 电影 596
一、机构设施 596
二、发行放映 597
三、培训考核 598
第七节 广播电视 599
一、机构 599
二、广播设施 599
三、广播技术 600
四、广播节目 601
一、文物 602
第八节 文物 名胜 602
六、卫星电视 602
五、差转电视 602
二、革命文物 605
三、名胜 606
第九节 档案事业 607
一、档案接收 608
二、档案保管 609
三、档案的鉴定利用 610
第二章 体育 610
第一节 机构 610
第二节 设施 611
一、公共体育场 611
二、学校运动场 611
三、职工运动场 611
第三节 体育活动 612
一、传统体育 612
二、近代体育 613
第四节 人才培训 616
一、业余体校 616
二、运动员 617
三、教练员、裁判员 617
四、干部 617
第五节 竞赛 617
一、竞赛活动 617
二、竞赛成绩 618
第二十五篇 社会风土 622
第一章 民族 622
第一节 藏族 622
一、族源 622
二、分布 622
三、语言 622
第三节 汉族 623
第四节 其他民族 623
第二节 回族 623
第二章 宗教信仰 624
第一节 本波教 624
第二节 藏传佛教 625
一、宁玛 625
一、萨迦 626
三、觉囊 626
五、格鲁 627
四、噶举 627
第三节 伊斯兰教 629
第四节 其他民族宗教信仰 629
第三章 风俗习惯 630
第一节 住宅 630
一、寨房 630
二、碉楼 631
第二节 服饰 631
第四节 婚姻 632
第三节 饮食 632
第五节 丧葬 633
第六节 礼仪 634
第七节 节庆庙会 635
一、藏历年 635
二、看花节 635
三、其他节日 636
四、庙会 636
第八节 禁忌 637
第四章 社会组织 638
第一节 家族 638
第二节 帮会 640
第二十六篇 人物 641
第一章 传略 641
第二章 表录 657
附录 杂记 669
后记 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