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新文学的诞生——和青春与希望同在 1
引言 1
一、青春篇 3
二、觉醒的青年与觉醒的文学 7
三、东方欲晓 11
四、“晓鸡频催三两度” 14
五、劳工神圣 18
第二编 在批判旧世界中前进 23
引言 23
一、“洪水猛兽” 24
二、传统的惰性力 27
三、可怜的影子 29
四、“巨炮之教训”——鲁彦讲的故事 32
五、“屋顶下”和“岔路”上的矛盾——还是鲁彦讲的故事 35
第三编 现实主义道路的拓展和深化 40
引言 40
一、鲁迅的小说 42
二、叶圣陶的教育戏剧与小说 46
三、“五四”时代的冰心 50
四、庐隐创作中的社会信息 56
五、《玉君》——一个未圆的梦 61
六、从《命命鸟》到《春桃》——谈许地山 66
七、典妻和卖妻的悲惨故事 71
八、人间地狱的三面镜子——巴金的《憩园》、《第四病室》、《寒夜》 76
九、“过后思量总可怜”——茅盾的《腐蚀》 81
十、“寄无限希望于未来”——由沈从文的《长河》看传统 86
十一、徐讦的《鬼恋》等小说 94
十二、从《长夜》说到《火灾》 98
十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围城》 104
第四编 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手法 110
引言 110
一、作家的感觉能力 111
二、用孩子们的眼睛观察世界 115
三、兔、猫、狗、鸡 120
四、画龙点睛的“故乡的野菜” 124
五、从《隔膜》说开去——兼谈几首小诗 128
六、它们仍在“和生活同步” 133
七、两篇别具一格的爱情小说 136
八、出色的讽刺短篇——《华威先生》和《在其香居茶馆里》 139
九、文章、说话和讲演 143
十、思想、艺术及其他 148
十一、要其一,也要其二 152
引言 157
第五编 批评、培养与借鉴 157
一、从茅盾致郑振铎的信谈起 158
二、批评和创作一同前进 161
三、再谈文学批评 164
四、关于“戏”和“书”之类 168
五、让历史说话 173
六、文学工作中的伦理学 176
七、为文学事业帮忙助兴的人 179
八、伯乐和千里马 182
附录:新作家与老作家(黄振祥) 182
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87
十、借鉴中的得与失 190
十一、历史的比较 193
第六编 生活和探索的艰难历程 197
引言 197
一、杂文和鲁迅 198
二、《尝试集》、《女神》和新诗 202
三、郁达夫和他的《沉沦》 204
四、萧红的《呼兰河传》 210
五、路翎的《饥饿的郭素娥》 217
六、叶紫 221
七、沙汀和艾芜 227
附录:令人深思的人生长剧 234
八、老舍的《骆驼祥子》及其版本和故事的变化 234
第七编 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 242
引言 242
一、“五四”文学与人道主义 244
二、“五四”前后的戏剧 248
三、关于30年代文学的价值观 253
四、关于对“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一场论战 258
五、《赛金花》和关于《赛金花》的评论 263
附录:谢寿康与赛金花——《时报》北平通信 267
六、解放区文学与国统区文学 269
引言 276
第八编 解放区的文学创作 276
一、走向解放区——丁玲的道路 278
二、赵树理和《小二黑结婚》 285
三、《王贵与李香香》 289
四、《漳河水》 298
五、话说《白毛女》 306
六、傅铎和他的《王秀鸾》 315
七、孙犁和他的时代 320
八、“荷花淀派”的历史因缘 325
附录: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评价问题 328
后记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