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湘江北去 2
一、“楚有英才,怡然乐育” 2
二、拳拳游子心 5
三、黄埔分校的看护兵 7
第二章 从劳动大学到左翼剧联武汉分盟 10
一、在劳动大学 10
二、《煤坑》与“鸽的剧社” 14
三、创作的实践和理论的初露锋芒 17
第三章 左翼剧联的峥嵘岁月 24
一、泉州黎明高中教书 24
二、左翼戏剧团体的组织与活动 26
三、“国防戏剧”的创作实践 36
四、与反动当局面对面的斗争 40
五、抗战开始以后 44
第四章 左翼剧联时期的理论文章 48
一、努力掌握和积极宣传辩证唯物主义的艺术观 48
二、积极研究和运用先进的戏剧理论指导剧运的实践 57
三、对戏曲的态度 62
四、切实的戏剧批评 66
第五章 在延安鲁艺 74
一、从武汉到延安 74
二、“鲁艺”戏剧系教学 76
三、整风和下乡 89
四、抗战胜利之后 100
第六章 延安时期的戏剧理论 105
一、《戏剧艺术引论》 105
二、《话剧民族化与旧剧现代化》 111
三、总结秧歌运动的经验 116
第七章 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 123
一、在“小延安”佳木斯 123
二、从牡丹江到辽南 132
三、关于秧歌剧与新歌剧问题的思考 137
四、初进沈阳城 140
第八章 在中央戏剧学院 142
一、第一次全国文代会 142
二、在中央戏剧学院的工作与生活 145
三、关于发展新歌剧的理论 150
四、讲授和撰写话剧运动史 154
第九章 在中国戏曲研究院 161
一、初到中国戏曲研究院 161
二、机构调整和举办讲习会 165
三、致力于密切联系实际和基础理论建设 174
四、中国戏曲学院的筹建与教学 181
五、出国访问活动 183
六、下放沛县 187
七、不倦地工作,不断受批判 192
第十章 五六十年代的戏曲理论 199
一、戏曲改革论 199
二、戏曲创作论 204
三、戏曲表演论 209
四、剧诗说 215
第十一章 新时期对戏曲事业的贡献 220
一、更积极地发挥了组织领导和顾问的作用 220
二、戏曲研究的新的开拓与系统工程建设 228
三、关于张庚学术成就的研究 253
后记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