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选题的意义 1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研究中国城市化需要建立新的理论模式 1
二、选题的现实意义:城市化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 2
第二节 为什么要从研究日本城市化模式入手 4
一、城市化没有固定模式,但有共同发展规律 4
二、日本城市化模式对研究中国城市化的意义 5
第三节 有关重要理论问题的界定 7
一、关于城市化的经济内涵 7
二、城市化水平的测度 10
三、城市化模式分类 13
第四节 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及其评价 15
一、有关日本城市化的研究评述 15
二、有关中国城市化模式的主要观点评述 19
第五节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创新与结构 21
第一章 城市化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外部条件 25
第一节 城市化发展的初始条件 25
第二节 决定城市化进程的内在机理 27
一、农业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基础 27
二、工业化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28
第三节 城市化发展的制度支持系统 35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市场失灵 35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供给及其绩效分析 38
第四节 影响城市化发展的外部条件 40
第二章 日本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42
第一节 战前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42
一、原工业化的发展与日本城市的起源 42
二、工业化的起步与城市化的准备阶段(1886—1900) 44
三、重工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1900—1945) 47
四、战前的城市计划与日本政府对城市无序发展的初步治理 54
第二节 工业化的成熟与集中型城市化的发展(1945—1973) 55
一、经济民主化与日本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 55
二、战后农村经济的发展与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57
三、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与太平洋工业带的形成 60
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都市圈的发展 67
第三节 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与城市化的新发展(1975— ) 71
一、高速增长的终结与向古典经济的复归 71
二、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 73
三、城市化步入成熟发展阶段 80
四、向东京圈一极的集中 83
第三章 日本城市化的发展机理与空间演化模式 84
第一节 日本城市化的经济支持系统 84
一、农业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 84
二、工业化的发展、二重结构与城市化 87
第二节 日本城市化的空间结构模式及其演进机理 100
一、日本的城市体系 100
二、都市圈的基本含义及其扩张形态 102
三、城市化进程中的东京大都市圈空间扩展过程及其发展机理 108
四、日本都市圈模式对城市化进程的反馈 118
第三节 日本城市化的国际环境支持系统 119
一、贸易立国战略、世界工厂与城市化 119
二、东亚的雁行区域国际分工模式与城市化 122
第四节 日本城市化发展的制度支持系统 124
一、日本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制度供给的政治诱因 124
二、日本城市化进程中的制度供给及其绩效 126
第五节 日本城市化模式带来的问题分析 133
一、“过疏过密”问题及其对策 133
二、公害问题及其对策 140
第六节 日本城市化模式的总体评价 144
一、日本城市化及其模式与欧美的比较 144
二、日本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 147
三、日本城市化模式的总结 148
第四章 以二元经济为基础的城市化理论模型 151
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经济理论 151
一、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151
二、乔根森的二元经济理论 154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困境及对二元经济理论的反思 156
一、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困境 156
二、对二元经济理论的反思 159
第三节 新的城市化模式的构建 164
一、对托达罗模型的反思 164
二、城市化模式的基本假定 166
三、模式内容 168
第五章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演变及发展机理研究 175
第一节 旧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175
一、鸦片战争前的手工业发展与城市的兴起 175
二、近代中国的工业化 176
三、近代城市化的缓慢发展 178
四、中日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比较 180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的重工业化与城市化 182
一、城市化恢复和正常推进阶段(1949—1957) 183
二、过度城市化阶段(1958—1960) 185
三、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逆”城市化阶段(1961—1978) 187
四、小结 190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轻工业化与城市化 194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化(1979—1984) 194
二、乡镇企业发展、城市改革与城市化(1985—1991) 196
三、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1992—) 198
第六章 中国城市化模式的构建 203
第一节 对当前中国城市化问题的再认识 203
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判定 203
二、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工业化因素分析 208
三、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 211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目标、理念与硬约束条件 214
一、中国加速城市化进程的目标 214
二、构建中国城市化模式的基本理念转换 219
三、中日城市化模式的硬约束条件比较 220
四、日本城市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226
五、中国城市化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比较 227
第三节 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构建中国城市化的产业支持系统 229
一、关于我国工业化发展的争论与新型工业化的含义 229
二、中国的新型工业化模式 233
三、新型工业化对加速城市化进程的意义 236
第四节 以大城市为中心构建中国城市化的多元空间支持系统 238
一、关于中国城市化模式的争论及其评价 238
二、中国必须选择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242
三、经济发达地区的都市圈模式 246
第五节 以建立和谐社会为中心构建中国的城市化政策支持系统 252
一、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的城市化 252
二、中国政府促进城市化进程的主要政策选择 256
参考文献 267
致谢 276
表2.1 1930—1940年城市人口 53
表2.2 农产品自给率 59
表2.3 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 67
表2.4 日本城市化人口比率 68
表2.5 日本就业结构的变化 76
表2.6 劳动力职业构成 77
表2.7 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81
表3.1 1958—1965年农业劳动力向其他产业的流动 86
表3.2 日本城市化发展水平判定 89
表3.3 新毕业学生的就业结构 90
表3.4 家庭消费支出收入弹性 91
表3.5 人口集聚与成长企业的分布关系 91
表3.6 产业间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94
表3.7 中小企业转包情况 97
表3.8 2001年中小企业非一次产业就业 98
表3.9 日本主要都市圈 107
表3.10 东京圈人口动态 109
表3.11 都市圈的圈层人口扩展 110
表3.12 东京各区就业结构 115
表3.13 制造业进出口比率 120
表3.14 制造业海外生产比率 134
表4.1 世界主要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比率 157
表4.2 两部门比较 172
表5.1 1949—1978年全国城镇人口变化情况 183
表5.2 中国工业结构 191
表5.3 1979—2003年全国城镇人口变化情况 195
表6.1 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的比较 204
图2.1 日本城市化的S型曲线 69
图2.2 三大都市圈人口净流入 70
图3.1 日本工业化率、劳动力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比率 90
图3.2 东京圈人口分布变化图 112
图4.1 部门结构与城市化关系 173
图5.1 中国城市化曲线 200
图6.1 非农产业发展、就业与城市化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