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员教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晓沛,侯炳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302009759
  • 页数:499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经济管理基础 1

1.1 基础经济知识 1

1.1.1 微观经济学 1

1.1.2 宏观经济学 12

1.2 基础管理知识 22

1.2.1 企业计划管理 22

1.2.2 企业生产管理 25

1.2.3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 30

1.2.4 企业质量管理 32

1.2.5 企业物资管理 38

1.2.6 企业财务管理 42

第二章 系统与信息 44

2.1 系统与系统工程 44

2.1.1 系统的定义 44

2.1.2 系统的类型 45

2.1.3 系统方法 46

2.2 信息及其管理 47

2.2.1 信息及其属性 47

2.2.2 信息的价值 49

2.2.3 信息的管理 51

2.3 计算机信息系统 56

2.3.1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56

2.3.2 管理信息系统 56

2.3.3 决策支持系统 59

2.3.4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62

第三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方法概述 65

3.1 概述 65

3.2 分析、设计方法概述 65

3.3 系统开发涉及的基本问题 68

3.4 本学科内容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75

3.5 系统分析员及其培养 76

第四章 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 79

4.1 方法概述 79

4.1.1 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 79

4.1.2 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项目控制 81

4.2 系统的初步调查与可行性分析 82

4.2.1 系统初步调查 82

4.2.2 可行性分析 83

4.3 系统分析与初步设计 84

4.2.3 可行性分析报告 84

4.3.1 目标分析 85

4.3.2 环境分析 86

4.3.3 数据分析 89

4.3.4 逻辑模型的建立 92

4.3.5 物理模型的建立 104

4.3.6 效益分析 109

4.3.7 系统实施计划 110

4.4 系统详细设计 113

4.3.8 系统方案说明书 113

4.4.1 子系统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116

4.4.2 IPO图设计 129

4.4.3 数据字典描述 130

4.4.4 数据库设计 131

4.4.5 应用程序设计 136

4.4.6 代码设计 138

4.4.7 I/O设计 139

4.4.8 系统的安全性与可维护性 141

4.5.1 系统实现的准备 142

4.5 系统实现 142

4.5.2 软件研制 143

4.6 系统的实施与运行 145

4.6.1 系统的实施 146

4.6.2 系统的运行 148

4.7 系统的维护与评价 149

4.7.1 系统的维护 149

4.7.2 系统的评价 150

4.8 结论 150

5.1.1 系统模型与模拟概述 152

第五章 系统模型与模拟 152

5.1 系统模型与模拟 152

5.1.2 系统模型的类型 153

5.1.3 系统模型建立的原则及步骤 153

5.1.4 离散型系统模拟的机理 154

5.1.5 随机数发生器及随机变量的产生 156

5.1.6 模拟语言 158

5.1.7 GPSS及M/M/1系统模拟 158

5.2.2 分配模型 160

5.2 运筹学模型 160

5.2.1 运筹学模型的基本类型 160

5.2.3 网络模型 167

5.2.4 选址模型 168

5.2.5 排序模型 170

5.2.6 决策模型 177

5.2.7 排队系统模型 187

5.2.8 库存控制模型 188

5.3.1 预测模型 191

5.3 数量经济模型 191

5.3.2 投入产出模型 198

第六章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 202

6.1 概述 202

6.1.1 BSP的起源 202

6.1.2 BSP的概念 202

6.1.3 BSP的目标 204

6.2 BSP方法的研究步骤 204

6.2.1 研究项目的确立 204

6.2.2 研究的准备工作 204

6.2.3 研究的主要活动 205

6.3 定义企业过程 207

6.3.1 过程定义的目的和条件 207

6.3.2 产品和资源的生命周期 207

6.3.3 定义过程的基本步骤 208

6.4 定义数据类 213

6.4.1 识别数据类 213

6.4.2 给出数据类定义 216

6.4.3 建立数据类与过程的关系 216

6.5.1 分析现行系统支持 217

6.5 分析当前业务与系统的关系 217

6.5.2 确定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 218

6.5.3 提出判断和结论 223

6.6 定义系统总体结构 225

6.6.1 企业的信息结构图 225

6.6.2 确定主要系统 225

6.6.3 表示数据流向 225

6.6.4 识别子系统 225

6.6.5 先决条件的分析 229

6.7.3 优先子系统的描述 230

6.7.2 子系统的排序 230

6.6.6 信息结构的使用计划 230

6.7.1 确定选择的标准 230

6.7 确定系统的优先顺序 230

6.7.4 实施方法的选择 231

6.8 信息资源管理 232

6.9 制定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232

6.10 成果报告和后续活动 233

6.10.1 成果报告 233

6.10.2 后续活动 233

6.11 结论 234

第七章 战略数据规划方法 235

7.1 概述 235

7.1.1 方法的来源 235

7.1.2 内容的概述 235

7.1.3 系统开发策略 235

7.2 自顶向下规划的组织 239

7.2.1 规划工作的组织 239

7.2.2 信息资源规划 239

7.2.3 数据规划的基本步骤 240

7.3.1 企业职能范围 242

7.3.2 业务活动过程 242

7.3 企业模型的建立 242

7.3.3 企业模型图 246

7.3.4 战略业务规划 246

7.3.5 关键成功因素 246

7.4 主题数据库及其组合 247

7.4.1 主题数据库概念 247

7.4.3 主题数据库的组合 248

7.4.2 主题数据库的选择 248

7.4.4 四类数据环境 249

7.5 战略数据规划的执行过程 250

7.5.1 企业的实体分析 250

7.5.2 实体活动分析 256

7.5.3 企业的重组 260

7.5.4 分布数据规划 260

7.6 战略数据规划过程提要 265

7.6.1 自顶向下战略规划基本过程 265

7.7 简短结论 268

7.6.2 一整套方法——系统的方法论 268

第八章 应用原型化方法 270

8.1 概述 270

8.1.1 原型化的概念 270

8.1.2 原型化的内容 270

8.2 原型定义策略 271

8.2.1 需求定义的重要性 271

8.2.2 严格定义的策略 272

8.2.3 原型定义的策略 275

8.2.4 原型化的优点及其意义 277

8.2.5 原型化与预先定义的比较 278

8.3 原型生命周期 278

8.3.1 原型生命周期划分 278

8.3.2 原型化的准则与策略 282

8.3.3 混合原型化策略 287

8.3.4 原型的实施 289

8.4 原型化中心 290

8.4.1 原型化中心的组织 290

8.4.2 原型化中心的人员配备 291

8.4.3 硬件需求 292

8.4.4 软件需求 292

8.4.5 原型工作环境 294

8.5 原型化与项目管理 296

8.5.1 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296

8.5.2 项目管理的内容 297

8.6 结构化开发生命周期(SDLC)与原型化生命周期(PLC) 298

8.7 结论 298

9.1.1 软件可靠性 300

9.1 软件可靠性与质量保证 300

第九章 软件工程 300

9.1.2 软件质量因素和质量特性 304

9.1.3 软件质量保证 306

9.1.4 软件验收测试 312

9.2 快速原型方法 316

9.2.1 快速原型方法概述 316

9.2.2 快速原型方法的特征 317

9.2.3 快速原型的实现途径 319

9.2.4 原型方法的技术与工具 322

9.2.5 原型方法的影响 323

9.3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324

9.3.1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325

9.3.2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的由来 327

9.3.3 面向对象设计的概念 328

9.3.4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331

9.3.5 问题定义 331

9.3.6 概括描述 333

9.3.7 形式化处理 333

9.3.8 另一个面向对象设计的方法 343

9.3.9 一个设计实例 344

9.3.10 面向对象设计小结 348

9.4 第四代语言 348

9.4.1 变革的需要 348

9.4.2 五代语言 349

9.4.3 过程化与非过程化语言 352

9.4.4 用户友好性 353

9.4.5 有限的功能 353

9.4.6 选择性 354

9.4.8 简洁性 355

9.4.7 交互性 355

9.4.9 一些基本原理 356

9.4.10 第四代语言的特性 357

9.4.11 第四代语言的组成 358

9.4.12 第四代语言的标准 359

第十章 数据库设计 361

10.1 数据库设计概述 361

10.1.1 数据库系统 361

10.1.2 数据库设计过程 362

10.2.1 需求分析及描述 363

10.2 概念设计 363

10.2.2 概念数据模型 364

10.2.3 视图设计 365

10.2.4 视图合并 367

10.3 逻辑设计 370

10.3.1 不同数据模型中的逻辑模式 370

10.3.2 逻辑设计过程 371

10.4 物理设计 376

10.4.1 存储结构简介 376

10.5 规范化理论 378

10.4.2 索引和记录聚类 378

10.5.1 什么是“不好”的关系模式 379

10.5.2 函数依赖 379

10.5.3 2NF,3NF,BCNF 381

10.5.4 多值依赖和4NF 384

10.5.5 关系模式的分解 385

10.5.6 规范化理论的应用 388

第十一章 计算机网络 392

1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392

11.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过程 392

11.1.2 分散处理系统的考虑方法 395

11.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396

11.1.4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397

11.2 数据通信技术 398

11.2.1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398

11.2.2 数据传输技术 399

11.2.3 数据交换(转接)技术 405

11.2.4 传输控制 410

11.2.5 卫星通信 414

11.2.6 光通信 415

11.2.7 移动通信 416

11.2.8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417

11.2.9 数据通信系统的保密方式 419

11.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20

11.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 420

11.3.2 协议的层次化 425

11.3.3 开放系统互连(OSI) 428

11.3.4 协议的描述、验证和试验 434

11.4 局部网(LAN)系统 436

11.4.1 局部网系统的功能与构成 436

11.4.2 通信方式 438

11.4.3 下位层协议与标准化 449

11.4.4 上位层协议与网络软件的构造 450

11.5 网络设计方法 452

11.5.1 网络设计步骤 452

11.5.2 网络处理能力的考虑方法 453

11.5.3 网络可靠性的考虑方法 454

11.5.4 网络费用的考虑方法 455

11.5.5 网络设计的支撑工具 456

11.6.1 公用网络 457

11.6 网络实例 457

11.6.2 ARPA网 459

11.6.3 SNA 459

11.6.4 MAP和TOP 461

11.6.5 大型LAN实例 463

第十二章 计算机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 464

12.1 概述 464

12.1.1 计算机系统分类 464

12.1.2 计算机系统的几个主要性能 465

12.1.3 几种计算机系统性能举例 466

12.2 信息系统中的计算机系统结构 467

12.2.1 集中处理方式 467

12.2.2 相联的用户环境 467

12.2.3 三层互联结构 470

12.3 计算机系统性能的评测 471

12.3.1 基准程序测试法 471

12.3.2 基准程序编制原则 471

12.3.3 基准程序的测试方法 472

12.4.1 个人计算机性能基准测试程序 473

12.4 个人计算机性能的评测 473

12.4.2 测试个人计算机运行速度的标准基准程序 484

12.4.3 Demopm综合基准程序 485

12.4.4 80386个人计算机使用的基准程序 486

12.5 多用户UNIX系统的评测 487

12.5.1 UNIX操作系统的基准测试程序 488

12.5.2 多用户UNIX系统综合评测程序 491

12.5.3 Neal Nelson事务处理系统基准测试 494

12.6 大型机评测 494

12.6.2 Dhrystone基准测试程序 495

12.6.1 Whetstone程序 495

12.6.3 Linpack基准程序 496

12.6.4 测试I/O吞吐率的基准程序 496

12.7 多项指标加权评测方法简介 497

12.7.1 制定评价指标 497

12.7.2 确定评价指标加权值W 497

12.7.3 指标的评分标准 498

12.7.4 评价综合计算 498

12.7.5 实例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