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第二版前言 1
第一版前言 1
第一篇 习题及复习思考题 1
一、习题 1
二、复习思考题 12
第二篇实验指示书 22
一、煤的工业分析 22
二、煤的发热量测定 28
三、烟气分析 39
四、锅炉的热工试验 43
五、蒸汽湿度的测定 55
六、硬度的测定(EDTA滴定法) 58
七、碱度的测定(容量法) 62
八、溶解氧的测定(两瓶法) 65
九、锅炉水循环实验 68
第三篇锅炉的热力计算及通风计算 71
一、SHL10-1.3/350-WI型锅炉的热力计算 71
(一)锅炉参数 71
(二)锅炉燃料与燃烧计算 71
(三)锅炉热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计算 74
(四)炉膛的热力计算 75
(五)凝渣管的热力计算 80
(六)蒸汽过热器的热力计算 82
(七)锅炉管束的热力计算 88
(八)省煤器的热力计算 91
(九)空气预热器的热力计算 93
(十)锅炉热力计算汇总表 97
二、SHL10-13/350-WI型锅炉的通风计算 98
(一)计算依据 98
(二)锅炉的烟气阻力计算 99
(三)锅炉的空气阻力计算 105
第四篇课程设计指导书 111
一、课程设计(作业)任务书 111
(一)目的 111
(二)设计题目 111
(三)原始资料 111
(四)设计(作业)内容和要求 111
二、课程设计(作业)指导书 113
(一)锅炉型号和台数的选择 113
(二)水处理设备的选择及计算 115
(三)给水设备和主要管道的选择计算 120
(四)送、引风系统的设计 125
(五)运煤除灰方法的选择 127
(六)锅炉房工艺布置 128
(七)制图要求 133
(八)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135
第五篇锅炉房课程设计示例 138
一、三台KZL4-0.7A锅炉房工艺设计 138
(一)设计概况 138
(二)原始资料 138
(三)热负荷计算及锅炉选择 139
(四)给水及水处理设备的选择 139
(五)汽水系统主要管道管径的确定 142
(六)分汽缸的选用 143
(七)送、引风系统的设备选择计算 144
(八)燃料供应及灰渣清除系统 146
(九)锅炉房布置 148
(十)锅炉房人员的编制 148
(十一)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148
(十二)锅炉房主要设备表 148
二、两台SHL10-1.3-P锅炉房工艺设计 152
(一)设计的原始资料 152
(二)锅炉型号和台数选择 154
(三)水处理设备的选择 155
(四)汽水系统的设计 160
(五)通风系统的设备选择计算 161
(六)运煤、除渣和除尘设备的选择 175
(七)锅炉房主要设备表 177
(一)原始资料 181
三、三台SHW4.2-1.0/130/70-H热水锅炉房工艺设计 181
(二)热负荷、锅炉类型及台数的确定 182
(三)给水和热力系统设计 183
(四)通风系统设计及设备选择 192
(五)燃料供应及除灰渣设备 200
(六)锅炉房布置的简要说明 202
(七)锅炉房主要设备表 203
第六篇工业锅炉房设计及布置 208
一、锅炉房设计原则和方法 208
二、锅炉房的布置 210
三、与有关专业的协作关系 213
四、工业锅炉房设计布置实例 217
(一)两台KZL4-13-AⅡ锅炉房工艺设计 217
(二)两台SHL6-1.6-AⅢ锅炉房设计 222
(三)三台SHL10-13-A锅炉房设计 232
(四)两台SHL20-13/350-A锅炉房设计 234
附录 237
表1 单位换算表 237
表2 饱和水与水蒸汽特性表(按压力排列) 238
表3 过热蒸汽特性表(按压力排列) 238
表4 水的比容和焓 240
表5 各类管道的规定代号 240
表6 蒸汽、水及压缩空气管道推荐流速 241
表7 常用钢管规格及质量表 241
表8 蒸汽往复泵性能表 242
表9 102型离心塑料泵性能表 242
表10 电动离心水泵性能表 242
表11锅炉风机性能表 244
表12 逆流再生钠离子交换器(S51)技术参数 245
表13大气热力喷雾式除氧器技术参数 245
表14排污扩容器技术参数 245
表15取样冷却器技术参数 246
表16分汽缸技术参数 246
表17管壳式热交换器技术参数 247
表18 SS型螺旋板热交换器技术参数 247
表19碳钢I型不可拆式螺旋板热交换器技术参数 247
表20换热设备的放热系数和传热系数概略值 248
表21常用热电偶分度(自由端温度为0℃)和热电阻分度 248
表22工业锅炉设计用代表性煤种的理论空气量和燃烧产物体积 249
表23利用工业分析结果计算煤的低位发热量 249
表24热水锅炉技术性能汇总表 251
表25蒸汽锅炉技术性能汇总表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