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饮食保健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路新国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6449915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中医饮食保健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营养学。本书围绕目前国民饮食生活的实际状况,与饮食科学相结合,突出了学科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其中上篇(第一章至第三章)为总论,主要介绍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基本概念、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发展概况及特点等;中篇(第四章至第十六章)为食物与保健,主要介绍食物性能、炮制与烹调、食物的应用、各类保健食物及常用食疗药膳中药材等;下篇(第十七章至第二十三章)为食养与食疗,主要介绍食养与食疗的基本法则、正常人的饮食养生及常见病的饮食治疗。读者对象:本教材可供烹饪与营养教育、营养学、中医学营养与食疗本科专业使用,也可供护理学、预防医学等相关专业使用。

上篇 总论 1

第一章 中医饮食保健学概论 1

第一节 中医饮食保健学的概念和内容 2

一、概念 2

二、内容 3

三、相关概念 5

第二节 中医饮食保健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6

一、中医饮食保健学与中国烹饪学 6

二、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 8

三、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药膳学 9

四、中医饮食保健学与中医学 10

第三节 中医饮食保健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1

一、文献研究 11

二、实验室研究 11

三、实践研究 11

第二章 中医饮食保健学发展概况 13

第一节 饮食保健的起源 14

一、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饮食保健活动 14

二、用火熟食是人类饮食保健史上的一大飞跃 14

三、酒的发明是对饮食保健的一大贡献 15

第二节 历代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发展概况 15

一、西周至秦汉时期 15

二、晋唐时期 17

三、宋元时期 19

四、明清时期 19

第三节 中医饮食保健学的现代发展 21

一、中医饮食保健学研究和普及的兴起 21

二、高等教育中中医饮食保健学课程的确立 22

第三章 中医饮食保健学的特点 23

第一节 整体饮食保健观 24

一、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24

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24

第二节 辨体与辨证施膳饮食保健观 25

一、辨体施膳 25

二、辨证施膳 26

第三节 脾胃为本饮食保健观 26

一、脾胃为饮食营养之本 26

二、饮食保健应首先重视调理脾胃 27

中篇 食物与保健 29

第四章 食物与保健总论 29

第一节 食物与保健概述 30

一、食物与保健食物 30

二、食物的保健学分类 30

第二节 食物的性能 31

一、食物的四气与五味 31

二、食物的升降浮沉 32

三、食物的归经 33

四、以脏补脏 34

第三节 食物的产地与采集 34

一、食物的产地 35

二、食物的采集 35

第四节 食物的炮制与烹调 36

一、炮制与烹调的目的 36

二、常用炮制方法 36

三、烹调基本原则 37

第五节 食物的应用 38

一、食物的配伍关系 38

二、保健食谱的配方原则 38

三、饮食禁忌 39

第五章 补养类食物 41

第一节 补气类食物 42

一、山药(附:番薯) 42

二、大枣 44

三、栗子 45

四、鸡肉(附:雉) 46

五、猪肚(附:牛肚、羊肚) 47

六、猪肾(附:牛肾、羊肾) 49

七、牛肉(附:霞天膏) 50

八、鳜鱼 51

九、鳝鱼 52

十、泥鳅 53

十一、马铃薯 54

十二、香菇(附:蘑菇、猴头菌、松蕈) 54

十三、粳米(附:陈仓米、粳米泔、籼米) 56

十四、糯米 57

十五、扁豆(附:扁豆衣、扁豆花) 58

十六、豇豆(附:豇豆壳) 59

十七、蜂蜜(附:蜂乳) 60

第二节 补阳类食物 61

一、冬虫夏草 61

二、海参 62

三、胡桃仁 64

四、麻雀肉(附:雀卵) 65

五、羊肉 66

六、狗肉 67

七、黄狗肾(附:鹿鞭、牛鞭、驴鞭、羊外肾、豚卵) 68

八、鹿尾(附:水牛尾、猪尾) 70

九、鲃鱼 71

十、河虾(附:海虾) 71

十一、韭子 72

第三节 补血类食物 73

一、龙眼肉 73

二、猪肝(附:羊肝、牛肝、鸡肝、兔肝) 74

三、猪心(附:羊心) 76

四、猪蹄(附:牛蹄、羊蹄肉) 77

五、阿胶(附:黄明胶) 78

六、何首乌(附:白首乌) 79

七、乌贼鱼 80

八、荔枝 81

九、葡萄 82

十、胡萝卜 83

十一、菠菜 84

十二、鹿筋(附:牛筋) 84

十三、花生(附:花生油) 85

第四节 补阴类食物 86

一、黄精 87

二、桑葚 88

三、枸杞子(附:枸杞叶) 88

四、百合 90

五、银耳(附:黄木耳) 91

六、松子 92

七、乌骨鸡 92

八、鸡蛋(附:鸡蛋白、鸡蛋黄、鸡仔蛋、凤凰衣、鸭蛋) 93

九、鸭肉(附:洋鸭、绿头鸭肉、鹅肉) 96

十、猪肉(附:火腿) 97

十一、猪脑(附:牛脑、羊脑、兔脑) 99

十二、牛乳(附:羊乳) 99

十三、鳖肉(附:鳖卵、鳖血、鳖甲胶) 101

十四、龟肉(附:龟血、龟板胶) 102

十五、鲍鱼 103

十六、鳗鲡鱼 104

十七、鱼鳔(附:鲛鱼翅) 105

十八、牡蛎肉 106

十九、蛏肉 107

二十、淡菜 108

二十一、江珧柱 109

二十二、哈蟆油 109

二十三、黑芝麻(附:白芝麻、麻油) 110

二十四、燕窝 112

二十五、向日葵子 112

第六章 温里类食物 115

一、韭菜(附:韭根) 116

二、肉桂 117

三、干姜(附:炮姜) 118

四、花椒(附:椒目) 119

五、茴香(附:茴香叶、八角茴香) 120

六、鲢鱼 121

七、鳙鱼 122

八、草鱼 122

九、辣椒 123

十、赤砂糖 123

第七章 理气类食物 125

一、薤白 126

二、橘皮(附:青皮、橘、橘饼、橘络、橘核) 127

三、玫瑰花(附:玫瑰花露) 128

四、茉莉花(附:茉莉花露) 129

五、荞麦 130

六、刀豆(附:刀豆壳) 131

七、豌豆 132

八、芜菁 132

九、木香 133

十、白梅花 133

第八章 理血类食物 135

第一节 止血类食物 136

一、小蓟 136

二、槐花 137

三、猪肠 137

四、黑木耳 138

五、马兰 139

六、藕(附:藕粉、藕节) 139

七、蕹菜 141

八、茄子(附:茄蒂) 142

第二节 活血类食物 143

一、菾菜根(附:莙达菜) 143

二、慈姑 144

三、芸薹(附:油菜子油) 145

四、桃仁 146

五、河蟹(附:蟹爪) 146

六、醋 147

七、红花(附:红花子油) 148

第九章 消食类食物 151

一、萝卜(附:萝卜子、萝卜叶) 152

二、山楂 153

三、鸡内金(附:鸭肫衣) 154

四、猪脾(附:牛脾) 155

五、麦芽(附:大麦) 156

六、谷芽 157

七、锅焦 157

第十章 祛湿类食物 159

第一节 利水渗湿类食物 160

一、茯苓 160

二、鲤鱼 161

三、赤小豆(附:赤小豆芽、赤小豆花) 162

四、薏苡仁 163

五、冬瓜(附:冬瓜皮) 164

六、冬葵叶 165

七、荠菜(附:荠菜花) 166

八、南苜蓿 167

九、金针菜 168

十、莴苣 169

十一、茵陈蒿 169

十二、鲫鱼 170

十三、鳢鱼 171

第二节 芳香化湿类食物 172

一、砂仁(附:砂仁壳、砂仁花) 172

二、白豆蔻(附:豆蔻壳、豆蔻花) 173

三、草豆蔻 174

四、草果 175

第三节 祛风湿类食物 175

一、海棠 176

二、五加皮酒 176

三、鹿蹄肉 177

四、金环蛇 177

五、蟒蛇肉(附:黄梢蛇) 177

第十一章 清热类食物 179

一、马齿苋 180

二、金银花(附:银花露) 181

三、西瓜(附:西瓜皮、西瓜子仁) 182

四、椿叶 183

五、莼菜 184

六、苋菜 184

七、菘菜(附:干冬菜) 185

八、茭白(附:菰米) 186

九、苦瓜 187

十、黄瓜(附:生瓜、越瓜、地瓜) 188

十一、水芹 189

十二、蒲公英 190

十三、香蕉 191

十四、甘蔗 191

十五、橄榄(附:橄榄仁) 192

十六、蚌肉 193

十七、粟米(附:陈粟米、粟米泔汁、粟芽) 194

十八、绿豆(附:绿豆芽、绿豆皮、绿豆粉) 195

十九、豆腐(附:豆腐浆、豆腐皮) 197

二十、茶叶 198

第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类食物 201

第一节 化痰类食物 202

一、桔梗(附:荠苨、荠苨苗) 202

二、海蜇头(附:海蜇皮) 203

三、昆布(附:海萝、海带) 204

四、紫菜 205

五、龙须菜(附:鹿角菜、麒麟菜) 206

六、荸荠 207

七、芋头(附:魔芋) 208

八、笋 209

九、丝瓜(附:丝瓜花、丝瓜叶) 210

十、梨(附:梨皮) 211

十一、冬瓜子 212

十二、芥菜(附:白芥、芥末) 213

十三、蔊菜 214

第二节 止咳平喘类食物 215

一、甜杏仁(附:杏子) 215

二、银杏 216

三、枇杷 217

四、罗汉果 217

五、柿饼(附:柿子、柿霜) 218

六、猪肺(附:羊肺) 219

第十三章 解表类食物 221

第一节 辛温解表类食物 222

一、紫苏叶(附:紫苏梗) 222

二、生姜(附:生姜皮) 223

三、荆芥 224

四、芫荽 225

五、葱白(附:葱叶) 226

六、香薷 227

七、白芷 228

第二节 辛凉解表类食物 228

一、菊花(附:菊花苗) 229

二、桑叶 230

三、薄荷 230

四、葛根(附:葛粉、葛花) 231

五、淡豆豉(附:大豆黄卷) 232

第十四章 收涩类食物 235

一、山茱萸 236

二、莲子(附:荷叶) 236

三、芡实 238

四、浮小麦 238

五、乌梅(附:白梅) 239

六、鸡肠 240

七、猪脬 240

八、酸石榴(附:甜石榴、石榴皮、石榴花) 241

第十五章 其他类食物 243

一、槟榔 244

二、南瓜子(附:南瓜) 245

三、榧子 246

四、使君子 247

五、酸枣仁 247

六、小麦(附:小麦麸、蒸饼) 248

七、旱芹 250

八、地龙 250

九、大蒜(附:洋葱) 251

十、甘蓝(附:苤蓝) 253

十一、白饭豆(附:黄大豆) 253

第十六章 常用食疗药膳中药材 255

一、人参 256

二、黄芪 257

三、西洋参 258

四、当归 259

五、地黄 260

六、杜仲 261

七、肉苁蓉 261

八、灵芝草 262

九、天麻 263

十、玉米须 264

十一、胖大海 265

下篇 食养与食疗 267

第十七章 食养与食疗基本法则 267

第一节 扶正祛邪 268

一、扶助正气 268

二、祛除邪气 268

三、正邪兼顾 268

第二节 调整阴阳 269

一、泻其偏盛 269

二、补其偏衰 269

第三节 调整脏腑功能 269

一、调整脏腑自身的功能 270

二、调整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270

第四节 调理气血 270

第五节 三因制宜 270

一、因时制宜 271

二、因地制宜 271

三、因人制宜 271

第十八章 常人饮食养生 273

第一节 常人体质分类 274

一、平和类体质 274

二、损耗类体质 274

三、失调类体质 275

第二节 体质与饮食养生 276

一、平和类体质的饮食养生 276

二、损耗类体质的饮食养生 276

三、失调类体质的饮食养生 278

第十九章 四时与区域饮食养生 281

第一节 四时饮食养生 282

一、春季饮食养生 282

二、夏季饮食养生 282

三、秋季饮食养生 283

四、冬季饮食养生 284

第二节 区域饮食养生 285

一、北方饮食养生 285

二、南方饮食养生 286

第二十章 妇女饮食养生 287

第一节 经期饮食养生 288

一、日常饮食养生 288

二、经期饮食宜忌 289

第二节 孕期及临产饮食养生 290

一、孕期饮食养生 290

二、孕期饮食宜忌 291

三、临产饮食养生 294

第三节 产后及哺乳期饮食养生 295

一、产后饮食养生 295

二、产后饮食宜忌 296

三、哺乳期饮食养生 297

第二十一章 小儿饮食养生 299

第一节 小儿年龄分期 300

一、初生儿 300

二、乳儿 300

三、幼儿 300

四、幼童 301

五、学童 301

第二节 小儿饮食养生 301

一、补气健脾 301

二、补肾益精 302

三、防治肠道寄生虫病 302

第三节 小儿饮食宜忌 302

一、注意合理烹饪 303

二、宜用血肉有情之品 303

三、宜少食多餐 303

四、不宜生冷寒凉 303

五、不宜辛热苦伐 303

第二十二章 老年饮食养生 305

第一节 人类的天年 306

一、天年的寿数 306

二、饮食与天年 306

第二节 延年益寿饮食 307

一、补肾 307

二、养肝 308

三、健脾 308

第三节 老年饮食宜忌 309

一、烹调宜煮不宜炸 309

二、饮食宜软不宜硬 309

三、调味宜清淡不宜过偏 310

四、老年宜用粥养 310

五、进食宜少荤多素 310

六、食性宜少寒多温 310

七、进食宜少食多餐 310

第四节 饮酒与饮茶宜忌 311

一、饮酒宜忌 311

二、饮茶宜忌 312

第二十三章 常见病饮食治疗 315

第一节 普通常见病饮食治疗 316

一、感冒 316

二、咳嗽 317

三、哮喘 321

四、肺痨 324

五、自汗、盗汗 325

六、胃痛 327

七、呕吐 330

八、泄泻 332

九、痢疾 334

十、黄疸 337

十一、便秘 338

十二、心悸 339

十三、不寐 341

十四、水肿 343

十五、淋证 345

十六、消渴 348

十七、遗精 349

十八、头痛 351

十九、痹证 352

第二节 妇女常见病饮食治疗 354

一、月经不调 354

二、闭经 360

三、痛经 362

四、崩漏 364

五、恶阻 366

六、胎动不安 368

七、恶露不绝 369

八、缺乳 371

九、带下病 372

第三节 小儿常见病饮食治疗 374

一、麻疹 374

二、百日咳 375

三、腮腺炎 377

四、疳证 378

五、遗尿 381

六、暑热证 382

七、肠道寄生虫病 383

第四节 老年常见病饮食治疗 385

一、眩晕 385

二、中风(中经络) 387

三、胸痹 389

四、耳鸣、耳聋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