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3
忧患于时事,退隐于书斋——鲁迅与钱玄同 3
“主将”与“楷模”——鲁迅与胡适 15
各自东西——鲁迅与周作人 43
“废名”就是名——鲁迅与冯文炳 58
“青年必读书”与“搬出中国去”——鲁迅与瞎嘴 62
“男人扮女人”之外——鲁迅与梅兰芳 67
“女师大风潮”与“寡妇主义”——鲁迅与杨荫榆 73
复古与学潮——鲁迅与章士钊 81
“兼差”引出的“无故受累”——鲁迅与李四光 91
从“女帅大风潮”到“三一八惨案”——鲁迅与陈源 95
气质的冲突——鲁迅与徐志摩 122
相得复疏离,仍是老朋友——鲁迅与林语堂 126
压稿、权威及“月亮”——鲁迅与高长虹 137
“乏走狗”与“乏牛”——鲁迅与梁实秋 150
“留粤听审”及“禹是一条虫”——鲁迅与顾颉刚 176
反抗无聊——鲁迅与马寅初 186
“假洋鬼子”:信奉孔子的基督徒——鲁迅与林文庆 190
京海之争,骂人与任性——鲁迅与沈从文 197
“满嘴黄牙”与“齿白唇红”——鲁迅与叶灵凤 204
“革命小贩”——鲁迅与杨邨人 210
读古书、“新老党”及“洋场恶少”——鲁迅与施蛰存 217
双脚踩着“革命”与“文学”这两只船——鲁迅与张资平 224
庸俗、三闲、“才子+流氓”——鲁迅与成仿吾 228
“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鲁迅与郭沫若 235
“避而不谈”与“撒谎”:为了顾全大局——鲁迅与“四条汉子” 248
“骂别人不革命,便是革命者”——鲁迅与张春桥 271
不仅是断句的差错问题——鲁迅与刘大杰 274
幽默问题和躲避红军——鲁迅与吴组缃 277
摘句、静穆及顾及全篇与全人——鲁迅与朱光潜 281
“第三种人”——鲁迅与杜衡 287
“国粹”:“额上肿出一颗疮”——鲁迅与林琴南 293
“在指挥刀的保护之下”的“自由人”——鲁迅与胡秋原 298
“盛家赘婿”——鲁迅与邵洵美 300
下编 307
胡梦华 307
魏建功 308
周灵均 308
“杨树达” 309
康有为 310
梁启超 310
欧阳兰 311
邵飘萍 312
刘百昭 312
吴佩孚齐燮元 313
蔡元培 314
段祺瑞 314
郑振铎 315
向培良 316
尚钺 317
王世杰 318
唐有壬 318
高一涵 318
黄坚 320
戴季陶 321
朱家骅 322
傅斯年 323
梁漱溟 323
钟敬文 324
蒋梦麟 324
张竞生 325
章衣萍 325
潘汉年 326
潘梓年 327
王独清 328
冯乃超 328
李初梨 329
钱杏邨 329
蒋光慈 330
汤尔和 331
李小峰 331
郑伯奇 332
赵景深 333
王平陵 333
黄震遐 334
何键 334
张学良 335
马占山 335
胡汉民 335
罗隆基 336
樊仲云 汪馥泉 336
常燕生 337
廖立峨 338
刘半农 338
周木斋 339
曾今可 341
张天翼 341
谢六逸 342
傅东华 342
张若谷 343
魏金枝 344
韩侍桁 344
戴望舒 345
章克标 346
李长之 346
邵冠华 347
文公直 347
白羽遐 348
“思” 348
汪懋祖 349
李焰生 349
常书鸿 349
老舍 349
林微音 350
廖沫沙 350
穆木天 351
章太炎 352
吴稚晖 353
林希隽 354
胡绳 354
徐道邻蒋介石 355
江亢虎 356
杨振声 357
李季谷 357
张露薇 358
江瀚 358
潘光旦 359
罗家伦 359
邱韵铎 360
叶圣陶 360
史济行 361
茅盾 361
徐懋庸 362
陈仲山 363
后记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