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朱棣文(代自序) 1
第一章 中国根 5
第一节 人杰地灵 5
第二节 家学渊源 11
第三节 我有中文名字“朱棣文” 22
第四节 太仓寻根 31
第五节 朱棣文小学 37
第六节 永远的丰碑 40
第二章 灯塔 47
第一节 朱家的“黑羊” 47
第二节 父母心 51
第三节 对物理学的迷恋 54
第三章 伯克利-贝尔实验室一斯坦福 61
第一节 物理学博士 61
第二节 研究的伊甸园 64
第三节 崭露头角 68
第四节 斯坦福的幸运 73
第四章 可遇,但不可求 79
第一节 激动人心的一天 79
第二节 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激光冷却与原子捕陷 84
第三节 诺贝尔奖 91
第四节 斯德哥尔摩的风光 97
第五节 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 99
第五章 “冰山的一角” 109
第一节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现象的实验验证 110
第二节 操纵原子的通道 113
第三节 新的原子钟 115
第四节 他种前景 117
第一节 现代版“比萨斜塔实验” 119
第六章 超越诺贝尔奖 119
第二节 DNA分子的捕陷与分离 121
第三节 学科交叉与“Bio-X” 123
第七章 科学研究的“软件” 127
第一节 研究基础与基础研究 127
第二节 恒心与自信 131
第三节 学习与创新 133
第四节 选题 137
第五节 投入与好奇 139
第六节 汗水与灵感 141
第八章 物理学之外 145
第一节 良师益友 145
第二节 风趣、幽默的物理学家 148
第三节 与运动的情缘 150
第四节 诺贝尔级的厨师 153
第五节 平凡的名人 154
附录一:聆听大师——演讲与访谈 157
生物学及其与物理科学的统一——在北大百年校庆著名华人科学家演讲会上的演讲(1998年5月5日) 157
用激光操纵原子和生物分子——在上海复旦大学的演讲(1998年8月) 166
科学家应具备哪些素质——与上海《文汇报》记者谈成功之道(1998年8月) 170
未来科学的突破口在哪里——接受上海《文汇报》记者采访的记录(2000年8月) 174
诺贝尔奖得主话青少年成才——在江苏太仓接受记者采访的报道(2000年8月) 178
附录二:朱棣文小学师生眼中的朱棣文 181
韩燕青:走近朱棣文 181
丁雯:值得纪念的几分钟 184
邵益菁:难忘的一刻 185
肖梦笛:第一次看见了朱棣文伯伯 186
附录三:朱棣文年表 187
主要参考文献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