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彝族自治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峨边彝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5434069
  • 页数:681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8

第一节 置县前 36

第一章 建置沿革 36

第一编 政区建置 36

附:峨边名称考 37

第二节 置县后 37

第一节 峨边厅域 38

第二章 县域 38

第一节 峨边厅区划 39

第三章 区划 39

第二节 峨边县域 39

第三节 峨边彝族自治县域 39

第二节 峨边县区划 40

第三节 峨边彝族自治县区划 42

第一节 城址变迁 43

第四章 县城 43

第二节 沙坪概貌 44

第一节 大堡区 45

第五章 区乡简介 45

第二节 毛坪区 50

第三节 西河区 56

第一节 地层 59

第一章 地质 59

第二编 自然环境 59

第三节 矿藏 60

第二节 构造 60

第一节 地形 64

第二章 地貌 64

第二节 山脉 65

第三章 气候 66

第二节 气温 67

第一节 日照 67

第五节 湿度 68

第四节 蒸发 68

第三节 降水 68

第一节 地表水 69

第四章 水文 69

第二节 地下水 70

第一节 土壤及分布 72

第五章 土壤 72

第二节 土壤理化性质 74

第二节 植物 76

第一节 动物 76

第六章 动植物 76

第一节 水灾 风灾 77

第七章 自然灾害 77

第二节 旱灾 78

第四节 病虫害 79

第三节 冰雹、秋绵雨灾害 79

第五节 地震 泥石流 81

第一节 概况 83

第一章 规模 83

第三编 人口 83

第二节 普查 84

第一节 自然分布 86

第二章 分布 86

第二节 城乡比例 87

第二节 年龄 89

第一节 民族 89

第三章 构成 89

第三节 性别 91

第四节 婚姻 92

第五节 文化 94

第六节 职业 9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96

第四章 计划生育 96

第二节 政策措施 97

第四节 技术措施 98

第三节 宣传教育 98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1

第一章 经济计划管理 101

第四编 经济综合管理 101

第二节 经济计划管理 102

第一节 市场管理 104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104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105

第四节 经济合同和商标管理 106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106

第二节 物价管理 107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07

第三章 物价管理 107

第一节 计量管理 108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108

第一节 物资管理 110

第五章 物资管理和统计 110

第二节 标准化和质量监督 110

第二节 统计管理 111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12

第一章 体制 112

第五编 农业 112

第二节 民主改革 113

第三节 互助合作 114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5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15

第六节 国营农场 116

第二节 分布 117

第一节 土田 117

第二章 耕地 117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 118

第一节 作物 119

第三章 农业生产 119

第三节 种子 120

第二节 耕制 120

第四节 肥料 农药 121

第五节 农技 122

第六节 植保 123

第一节 机械 124

第四章 农机具 124

第一节 竹笋 125

第五章 土特产 125

第二节 农具 125

第二节 云豆 雪山豌豆 126

附:沙坪茶场、杨河茶场 127

第三节 茶叶 127

第一章 资源 128

第六编 林业 128

第一节 林地 129

第二节 树种 130

第三节 蓄积 132

第二章 林业生产 133

第二节 造林 134

第一节 育苗 134

附:造林承包户 135

第四节 林副产品加工 137

第三节 采伐与销售 137

第一节 护林防火 139

第三章 森林保护 139

第二节 林木病虫害 141

第三节 野生动物保护 142

第一节 设施与灌溉 144

第一章 水利 144

第七编 水利 电力 144

第二节 人畜饮水 146

第三节 水产 147

第一节 电站 149

第二章 电力 149

第二节 电网 152

第三节 供电 155

第二节 水利管理 160

第一节 机构 160

第三章 管理 160

第四节 电力管理 161

第三节 渔政管理 161

第一节 草地 165

第一章 草料 165

第八编 畜牧 165

第二章 畜禽生产 167

第二节 饲料 167

第一节 养牛 168

第二节 养猪 169

第四节 养家禽 171

第三节 养羊 171

第五节 其它畜禽的饲养 172

第三章 疫病及其防治 174

第一节 结构 178

第一章 企业 178

第九编 乡镇企业 178

第二节 工业企业 179

第一节 种养植(殖)业 179

第二节 横向联合 179

第二章 行业 179

第三节 建筑建材业 180

第五节 商业 服务业 181

第四节 运输业 181

第三节 效益 182

第二节 财务管理 182

第三章 经营管理 182

第一节 经营承包 182

附:重点企业简介 183

第五节 安全监督 183

第四节 分配形式 183

第一节 个体企业 186

第一章 经营管理体制 186

第十编 工业 186

第二节 集体企业 187

第三节 全民企业 188

第四节 联办企业 190

第二节 竹木加工业 193

第一节 森林采伐业 193

第二章 工业门类 193

第五节 建材业 194

第四节 电力业 194

第三节 煤炭业 194

第六节 机械业 195

第九节 食品业 196

第八节 缝纫业 196

第七节 化工业 196

第一节 县属企业 197

第三章 企业简介 197

第十节 印刷业 197

第十一节 其他工业 197

第二节 市属以上企业 202

第四章 产品选介 204

第一节 便道 206

第一章 陆路 206

第十一编 交通 206

第二节 公路 207

第四节 桥涵 210

第三节 铁路 210

第一节 水路 220

第二章 航道 220

第二节 渡口 221

第一节 人畜力运输 222

第三章 运输 222

第二节 机动车运输 226

第三节 火车运输 229

第四节 木船运输 230

第一节 路政管理 232

第四章 管理 232

第二节 运输管理 235

第三节 交通管理 237

第一章 邮政 240

第十二编 邮电 240

第一节 邮件 241

第二节 网络 投递 242

第三节 报刊发行 243

第二章 电信 244

第五节 集邮 244

第四节 邮政储蓄 244

第一节 电话 245

第二节 电报 250

第一节 行政管理 251

第三章 管理机构 251

第二节 业务管理 252

第一节 商业概况 253

第一章 国营商业 253

第十三编 商业 253

第三节 商业购销 255

第二节 商业网点 255

第四节 商业局系统经济效益 260

第五节 粮油购销 260

第六节 对外贸易 261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 263

第二章 合作商业 263

第三节 其他 269

第二节 旅店 269

第二节 合营组店 269

第三节 经济效益 269

第三章 服务行业 269

第一节 饮食 269

第二节 小商贩 270

第一节 私营企业 270

第四章 私营企业 270

第一节 财政 271

第一章 体制 271

第十四编 财政 税务 271

第二节 税务 272

第一节 收入 274

第二章 财政收支 274

第二节 支出 278

第一节 税制 282

第三章 赋税 282

第三节 税率 286

第二节 税种 286

第一节 机构 287

第四章 财政税 收管理 287

第二节 预算管理 288

第三节 财务管理 289

第四节 工商税收征管 290

第二节 审计监督 291

第一节 财政监督 291

第五章 财政审计监督 291

第一节 国家金融 293

第一章 金融机构 293

第十五编 金融 保险 29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货币 296

第二章 货币 296

第二节 农村金融 296

第二节 解放后货币发行与稳定 298

第二节 储蓄存款 300

第一节 对公存款 300

第三章 存款 300

第二节 工商信贷 301

第一节 民间信贷 301

第四章 信贷与结算 301

第三节 农业信贷 302

第五节 固定资产贷款及技改贷款 303

第四节 拨款与拨改贷 303

第七节 结算 304

第六节 乡镇企业贷款 304

第二节 债券 305

第一节 金库 305

第五章 代理业务 305

第一节 机构 310

第六章 保险 310

第二节 保险业务 311

第三节 防灾理赔 312

第一节 县城 315

第一章 城乡建设 315

第十六编 城建 环保 315

第二节 集镇 319

第三节 村寨 323

第一节 建筑队伍 327

第二章 建筑行业 327

第三节 建筑技术 328

第二节 施工设备 328

第一节 公房管理 329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 329

第三节 土地管理 330

第二节 私房管理 330

第一节 污染监测 331

第四章 环境保护 331

第三节 绿化 332

第二节 治理 332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334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党派社团 334

第十七编 党群 政协 334

第二节 其他 335

第二节 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336

第一节 组织发展 336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336

第三节 县历次党代会 339

第四节 县委工作机构 344

第五节 中共峨边县委会 347

第六节 组织工作 348

第七节 宣传工作 349

第八节 统战、侨务工作 350

第九节 民族工作 351

第十一节 政策研究工作 352

第十节 保密工作 352

第十二节 信访工作 353

第十三节 党校工作 354

第十四节 纪律检查工作 355

第十五节 政事纪要 357

第一节 峨边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62

第三章 人民政协 362

第三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峨边县委员会 363

第二节 峨边县民族协商委员会 363

第一节 农协会 劳协会 贫协会 369

第四章 群众团体 369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 370

第三节 总工会 371

第四节 共青团 373

第五节 妇女联合会 375

第六节 科协 377

第二节 县政府机构 378

第一节 议会 378

第十八编 政权 378

第一章 民国政权 378

第三节 基层行政机构 379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382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 382

第二节 人民代表会议 384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385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393

第三章 人民政府 393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工作机构 394

第三节 区、乡行政机构 398

第一节 侦查 403

第一章 公安 403

第十九编 司法 公安 403

第二节 治安管理 404

第三节 预审 看守 劳改 407

第一节 刑事检察 408

第二章 检察 408

第四节 消防 408

第四节 监所检察 409

第三节 经济检察 409

第二节 法纪检察 409

第二节 刑事审判 410

第一节 审判制度 410

第三章 审判 410

第四章 司法行政 411

第五节 申诉复查 411

第三节 民事审判 411

第四节 经济审判 411

第三节 法律顾问 412

第二节 公证 412

第一节 法制宣传 412

第四节 调解 413

第一章 民族工作 414

第二十编 民政 414

第一节 解放前“夷务” 415

第二节 解放后民族事务 422

第一节 汉区建设 425

第二章 基层政权建设 425

第二节 彝区建设 426

第三节 成立人民公社 428

第一节 支援前方 430

第三章 拥军优属 430

第二节 优属 抚恤 431

第三节 安置复员退伍军人 433

第一节 抗灾自救 434

第四章 社会福利 434

第二节 救济 五保 435

第一节 移民工作 437

第五章 管理 437

第二节 地名工作 438

第四节 殡葬改革 439

第三节 婚姻登记 439

第五节 收容遣送 440

第二节 就业安置 441

第一节 待业管理 441

第二十一编 劳动 人事 441

第一章 劳动就业 441

第一节 工人 442

第二章 职工队伍 442

第二节 干部 443

第一节 用工形式 444

第三章 管理制度 444

第二节 干部任用 446

第三节 干部管理 448

第四节 干部培训 449

第六节 离退休管理 450

第五节 奖励与惩罚 450

第一节 工资 451

第四章 职工福利 451

第二节 津贴 补贴 452

第三节 新进人员工资待遇 454

第四节 工资改革与调整 455

第五节 假期、病亡待遇 458

第六节 离、退休待遇 460

第一节 安全生产 461

第五章 劳动保护 461

第二节 职业病防治 463

第一节 机构 465

第一章 兵役 465

第二十二编 军事 465

第三节 人民兵役 466

第二节 民国兵役 466

第一节 彝族家支武装 467

第二章 地方武装 467

第二节 民团 468

第三节 民兵 469

第四节 警卫部队 471

第一节 明清时期 472

第三章 驻军 472

第五节 预备役 472

第二节 民国时期 475

第三节 解放后 477

第一节 明清战事记要 478

第四章 战事 478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记要 48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战事记要 487

第二节 幼儿教育 496

第一节 私塾 496

第二十三编 教育 496

第一章 普通教育 496

第三节 小学教育 497

第四节 中学教育 498

第五节 民族中小学教育 500

第一节 职业中学教育 505

第二章 职业教育 505

第一节 农民教育 506

第三章 成人教育 506

第二节 师范班培训 506

第二节 职工培训 508

第一节 师资 509

第四章 教师队伍 509

第二节 任用 待遇 510

第三节 培训 进修 511

第一节 学制 512

第二节 课程 512

第五章 教育 教学 512

第三节 教学改革 513

第五节 教育科研 514

第四节 招生考试 514

第六节 勤工俭学 515

第二节 学校管理 516

第一节 机构 516

第六章 机构 管理 516

第三节 经费 517

第四节 设备 518

第一节 彝语 520

第一章 语言文字 520

第二十四编 文化 体育 520

附:彝文规范字表 521

第二节 彝文 521

第二节 业余创作 523

第一节 网点 523

第二章 群众文化 523

第三节 歌舞 524

第四节 灯会 525

第五节 戏剧 曲艺 527

第六节 民间文学 529

第一节 广播 534

第三章 广播 电影 电视 534

第三节 电视 536

第二节 电影 536

第一节 图书 537

第四章 图书 报刊 537

第一节 文物 538

第五章 文物 古迹 名胜 538

第二节 报刊 538

第二节 古迹 539

第三节 名胜 541

第一节 县志编纂 543

第六章 编史修志 543

第三节 文史工作 544

第二节 党史研究 544

第二节 收藏管理 545

第一节 机构 545

第七章 档案 545

第一节 机构 546

第八章 体育 546

第三节 利用 546

第三节 培训 547

第二节 设施 547

第五节 赛事 548

第四节 群众体育 548

第一节 科研机构 551

第一章 科技组织 551

第二十五编 科学技术 551

第二节 科研网点 552

第一节 科技队伍 553

第二章 科技管理 553

第二节 专业职务评定 555

第三章 科技普及 556

第三节 落实科技干部政策 556

第三节 咨询 557

第二节 培训 557

第一节 宣传 557

第四章 科学研究 558

第一节 农业科技 559

第二节 工业科技 561

第三节 医药卫生科技 564

第四节 教育科研 565

第五节 科研成果与评审 566

第六节 科研记事 568

第一节 县属医疗机构 570

第一章 医疗机构 570

第二十六编 医药 卫生 570

第四节 企业职工医院 572

第三节 村医疗站 572

第二节 区乡卫生院 572

第一节 中医 573

第二章 医疗 573

第三节 民族医疗 575

第二节 西医 575

第四节 医疗制度 576

第一节 传染病 577

第三章 卫生防疫 577

第二节 地方病 579

第三节 慢性病 580

第四节 卫生工作 581

第一节 妇女保健 583

第四章 妇幼保健 583

第一节 药材资源 584

第五章 医药 584

第二节 儿童保健 584

第三节 管理 585

第二节 生产与购销 585

第一节 彝族家支 587

第一章 家支 宗族 587

第二十七编 社会风俗 587

第二节 汉族宗族 589

第一节 服饰 590

第二章 风俗习惯 590

第二节 饮食 592

第三节 居住 593

第四节 婚嫁 594

第五节 丧葬 597

第六节 节日 598

第一节 土语 601

第三章 方言 601

第二节 歇后语 602

第三节 彝谚 604

第一节 哥老会 605

第四章 帮会 605

第三节 庙会 606

第二节 青帮 606

第一节 垦殖 607

第五章 垦殖 垦社 607

第二节 垦社 608

第一节 彝族宗教信仰 609

第六章 宗教 609

第三节 天主教 611

第二节 佛教 611

第一节 起因 612

第七章 冤家械斗 612

第四节 道教 612

第二节 械斗 613

第三节 调解 614

第一节 种植与危害 616

第八章 鸦片烟患 616

第二节 烟会 617

第三节 禁烟 618

第二节 匪盗 620

第一节 赌博 620

第九章 赌博 匪盗 迷信 620

第三节 迷信 621

一、传记 623

第二十八编 人物 623

二、人物名录 639

三、英名录 642

一、明古今寺碑文 651

附录 651

二、虚恨部部分都王名录 652

四、设置峨边抚夷厅的奏折 653

三、历任主薄名录 653

六、峨边县民族干部训练班爱国公约(1952年8月10日) 657

五、彝胞爱国公约(1951年11月) 657

八、关于印发川府发(83)173号和川办发(83)75号两个文件中有关适当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农林水利第一线科技人员生活待遇和增发技术津贴主要精神的通知 658

七、国务院关于四川省设立马边彝族自治县和峨边彝族自治县的批复 658

九、关于贯彻川府发(83)173号和川办发(83)75号两个文件中有关适当提高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农林水利第一线科技人员生活待遇和增发技术津贴的具体实施意见 660

十、在庆祝峨边彝族自治县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662

十一、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执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委发(1984)30号文件有关浮动工资问题的通知 664

十二、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工人浮动工资问题的通知 665

十三、中共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乐山市委乐委发(1986)24号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666

十五、峨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667

十四、申请赴老山前线的报告 667

本志编纂始末 678

后记 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