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评述》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姚福申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309030400
  • 页数:532 页
图书介绍:

绪论 中国新闻改革二十年 1

一、二十年的三次跨越 1

二、信息观念推动新闻学研究的深化 7

三、坚持新闻改革的正确方向 12

第一章 争论了一个世纪的老话题:新闻究竟是什么? 16

第一节 众说纷纭的新闻定义 17

一、对“报道说”的支持和补充 17

二、关于“事实说”的争辩 23

三、“信息说”的依据与质疑 27

四、对种种新闻定义的评说 38

[附]外国新闻界的各种新闻定义 42

第二节 新闻本体的探寻 44

一、新闻的本体是信息 45

二、新闻并不仅仅是信息 50

三、对新闻本体的辨析 52

四、探索新闻本体的实际意义 59

一、新闻与信息 62

第四节 新闻相关概念的研究 62

二、事实与新闻 69

三、新闻的延伸概念与并列概念 80

第二章 对新闻基本性质的理性思考 86

第一节 新闻的真实性问题 86

一、新闻真实性、本质真实、整体真实释义 87

二、“本质真实是马列主义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90

三、对“本质真实”提法的质疑 93

四、关于整体真实(宏观真实)的思辨 95

五、论新闻真实的层次 99

六、“媒介真实”与客观真实 104

第二节 新闻的客观性和倾向性 106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新闻的倾向性 107

二、新闻倾向性从何而来? 111

三、客观性原则是新闻业的基本规范 116

四、新闻客观性的哲理基础 121

第三节 如何理解新闻价值 127

一、新闻价值的含义、性质及功能 129

二、新闻价值因素的客观性 134

三、新闻价值判断的主观性 137

四、传统新闻价值观念的转变 140

第四节 新闻商品性的争鸣 145

一、新闻不是商品而是服务 145

二、服务只是商品的另一种形式 147

三、新闻的商品性客观存在 151

四、新闻商品性的提法有害吗? 154

第三章 探寻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运作规律 157

第一节 什么是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157

一、新闻党性原则的基本涵义 159

二、有关新闻党性、人民性的争论 161

三、党性与人民性不属于同一范畴 164

四、不应该用“人民性”抵制党性 166

第二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74

一、舆论和舆论的特点 175

二、如何正确把握舆论导向 177

三、当前舆论的特点和引导方式研究 182

四、总编辑怎样把好“导向”关 192

第三节 慎重对待舆论监督问题 197

一、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和前提条件 199

二、舆论监督的科学运作 205

三、新时期舆论监督的难点与对策 211

四、舆论监督与新闻传媒的自律 216

一、对新闻自由的基本认识 219

第四节 论新闻自由 219

二、新闻自由应有法律规范和法制保障 225

三、“新闻自由”的提法是否科学? 230

第五节 探索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 241

一、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 244

二、新闻工作的根本规律 249

三、新闻的内在规律与外部制约规律 253

四、党报的特殊规律及应注意之处 257

五、新闻工作内部的各种特殊规律 263

第六节 讲究新闻宣传艺术 265

一、研究受众心理,提高宣传效果 270

二、党报要满足读者的得益心理 278

三、社会热点问题的宣传策略 282

四、警惕新闻宣传的负面效应 287

第七节 坚决禁止有偿新闻 292

一、中共中央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规定 294

二、有偿新闻需要综合治理 296

三、有偿新闻是一种“寻租”现象 299

四、新闻腐败现象的理性分析 302

第四章 传播学和西方新闻理论 309

第一节 传播学及其研究方法 309

一、传播学概述 310

二、谈谈传播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314

三、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方法介绍 324

四、传统学派与批判学派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异 336

一、传播主体研究:“把关人”和媒介的权力 339

第二节 传播学的几个主要理论假设 339

二、传播渠道研究:“议程设置”理论 346

三、传播对象研究:选择性理论 354

四、传播效果研究:“沉默的螺旋”假说 358

第三节 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和本土化构想 363

一、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363

二、新闻学与大众传播学的异同 377

三、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的探讨 380

四、传播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 392

第四节 析西方的自由主义新闻理论 395

第五节 《自由而负责的报刊》的报告与社会责任论的提出 402

第五章 新闻学科在实践中的探索、发展 413

第一节 记者发现新闻能力的探讨 414

一、新闻发现力的开发 415

二、新闻发现能力的基础是知识 421

三、记者要有发现和揭示新闻意义的综合素养 422

四、新闻发现的一般机制 425

第二节 审视新闻报道的新方式 429

一、新闻报道方式不断演进的缘由 429

二、关于客观报道的阐释 436

三、深度报道与解释性报道 443

四、调查性报道在我国的发展 448

五、精确新闻报道的研究 450

第三节 关于典型报道的思考 455

一、典型报道的社会功能 455

二、典型报道的哲学基础 456

三、各个历史时期典型报道的不同特点 458

四、典型人物的先进性与现实性 460

五、改进当前的典型报道工作 463

第四节 该不该提倡体验式报道和隐性采访 468

一、现实亟须体验式采访和报道 468

二、对体验性采访和体验性报道的质疑 470

三、体验性采访和报道的优点与局限性 474

四、记者介入会否影响新闻的客观真实性 479

五、隐性采访的是是非非 481

第五节 关于新闻策划的讨论 487

一、“新闻策划”包含而种完全不同的内涵 488

二、新闻事实不允许策划制造 493

三、策划不等于造假,新闻事件需要策划 497

第六章 对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展望 500

第一节 新闻传媒的网络化发展 500

一、电脑网络、电子信和发展中的电子报纸 500

二、新闻传媒网络化发展新趋势 503

三、警惕因特网宣传的偏颇 507

第二节 方兴未艾的信息服务业 509

一、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与滞后 509

二、发展对策与建议 511

第三节 对未来新闻媒介的预测 513

第四节 新闻学应充分运用哲学研究成果 519

后记 523

各章节录的文献及资料来源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