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常用符号表 1
第1章 固体材料的结构 1
1 固体的结合键 1
1·1 分子键 1
1·2 离子键 1
1·3 共价键 1
1·4 金属键 1
2 晶体结构 2
2·1 晶体的空间点阵和晶系 2
2·2 金属的晶体结构 3
2·3 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4
2·4 共价晶体结构 4
2·5 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4
2·6 原子半径 6
3 晶体缺陷 6
3·1 点缺陷 6
3·2 位错 9
3·3 堆垛层错 11
4 晶界的结构 11
4·2 大角度晶界 12
4·1 小角度晶界 12
4·3 晶界能量 13
5 合金相结构 13
5·1 间隙固溶体 13
5·2 置换固溶体 14
5·3 超结构 14
5·4 正常价化合物 15
5·5 电子化合物 15
5·6 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 16
6 有机聚合物及其结构 17
5·7 拓扑密排相 17
第2章 相图 18
1 相律 18
1·1 几个基本概念 18
1·2 相律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19
2 二元相图的表示法和基本类型 19
2·1 二元相图的表示法 19
2·2 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 20
3 二元相图的解释 21
3·1 匀晶相图 21
3·3 共晶相图 22
3·2 杠杆定律 22
3·4 包晶相图 23
3·5 熔晶、偏晶和合晶相图 23
3·6 二组元形成化合物的相图 24
3·7 具有固态转变的二元相图 25
3·8 二元相图的分析步骤 27
3·9 相图和合金性能的关系 27
4 三元相图 27
4·1 三元相图的表示法 28
4·2 三元相图的等温截面 28
4·3 三元相图的垂直截面 29
第3章 凝固 30
1 纯金属的凝固 30
1·1 晶体的形核 30
1·2 晶体的生长 31
1·3 影响金属凝固后晶粒大小的因素 33
2 固溶体合金的凝固 33
2·1 成分过冷 33
2·2 固溶体合金的晶体生长形态 34
3 共晶合金的凝固 34
3·1 共晶组织的类型和形态 34
3·2 初晶的形态 36
4 铸锭和焊缝的宏观组织 37
4·1 铸锭的宏观组织和控制 37
3·3 伪共晶和离异共晶 37
4·2 金属的凝固方式及其影响 38
4·3 焊缝的宏观组织 39
5 定向凝固、区域熔炼和单晶制造 39
5·1 定向凝固 39
5·2 区域熔炼 40
5·3 单晶制造 40
6 有机聚合物的结晶 40
1·1 普弹变形 41
第4章 变形和再结晶 41
1 材料的弹性变形 41
1·2 高弹变形 42
1·3 滞弹性变形 43
2 材料的塑性变形 43
2·1 单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43
2·2 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 45
2·3 聚合物的塑性变形 45
2·4 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6
3·1 回复 48
3 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 48
3·2 再结晶 49
3·3 晶粒长大 50
3·4 再结晶图 50
3·5 有机聚合物的退火 51
4 超塑性 51
第5章 金属及合金的扩散 53
1 扩散方程 53
1·1 扩散定律 53
1·2 应用实例 53
2·1 温度 54
2 影响扩散的因素 54
2·2 固溶体类型 55
2·3 晶体结构和位向 55
2·4 合金元素 57
2·5 晶界扩散和表面扩散 57
2·6 上坡扩散 57
3 反应扩散 57
3·1 反应扩散速度 58
3·2 反应扩散与相图 58
2 同素异构转变 59
1 固态相变的特点和分类 59
第6章 固态相变 59
3 脱溶转变 60
3·1 脱溶条件 60
3·2 脱溶过程 60
3·3 脱溶类型 61
3·4 时效硬化 62
4 共析转变 63
4·1 共析转变的组织特征 63
4·2 钢中珠光体的组织和性能 63
4·3 钢中先共析转变 64
5 马氏体转变 65
5·1 马氏体转变的特征 65
5·2 钢中马氏体的形态 65
5·3 马氏体的机械性能 67
5·4 马氏体的形成方式 67
6 块状转变 68
7 贝氏体转变 69
7·1 贝氏体转变的特征 69
7·2 钢中贝氏体的形态 69
8·1 回火转变过程 71
8 钢的回火转变 71
7·3 贝氏体的机械性能 71
8·2 回火组织和性能 73
9 调幅分解 73
10 有序化转变 74
第7章 材料的强化 75
1 材料的理论强度和强化 75
2 冷变形强化 76
3 细晶强化 77
4 固溶强化 78
5 有序强化 80
6 分散强化 81
6·1 位错绕过第二相质点 81
6·2 位错切过第二相质点 81
7 马氏体强化 82
7·1 固溶强化的作用 82
7·2 时效强化的作用 83
7·3 结构强化的作用 83
8 纤维增强的复合强化 83
9 材料的强韧化 84
1·1 金属的氧化 87
1 化学腐蚀 87
第8章 金属的腐蚀 87
1·2 燃气腐蚀 88
1·3 金属和氢的作用 89
1·4 非铁金属的气体腐蚀 89
2 电化学腐蚀 90
2·1 金属的电极电位 90
2·2 原电池 90
2·3 腐蚀电池 92
3 腐蚀电池的极化和去极化 93
3·1 氢去极化腐蚀 93
3·2 氧去极化腐蚀 94
3·3 金属的钝化 95
4 影响腐蚀速度的其他因素 97
4·1 合金成分的影响 97
4·2 应力和机械作用的影响 97
4·3 杂散电流的影响 99
4·4 电解质溶液的影响 99
4·5 微生物的影响 100
4·6 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100
参考文献 100
索引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