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 1
伤寒 1
伤寒初起(三方) 1
伤寒夹色(一方) 1
伤寒夹食夹色(一方) 1
伤寒大小便结塞(一方) 1
伤寒发黄(一方) 1
伤寒发狂烦躁热极(五方) 1
目录 1
伤寒胸膈不舒(二方) 2
体虚之人患伤寒(一方) 2
伤寒阴症(五方) 2
伤寒吐血(一方) 2
伤寒内伤(一方) 2
伤寒咳逆(一方) 2
虾蟆瘟(一方) 3
疫病发肿(三方) 3
山岚障气(一方) 3
大头瘟(三方) 3
瘟疫初起憎寒肚热(三方) 3
瘟疫 3
中风 4
痿症(一方) 4
中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三方) 4
急中风(四方) 4
中风疾壅不能言语(二方) 4
中风痰厥气绝喉中鸣响(一方) 4
中风不语(二方) 4
吊线风(四方) 5
风瘫(一方) 5
中风(一方) 5
中痰(二方) 5
半身不遂(七方) 5
痰厥症(二方) 6
风气(一方) 6
风瘫(二方) 6
中痰左瘫右痪三十六种风 6
(一方) 6
一切风痰(一方) 6
四肢瘫痪筋骨拘挛(二方) 6
遍身麻木(一方) 6
风湿瘫痪(三方) 6
臌胀 7
水臌(四方) 7
受风身上局部疼痛(一方) 7
风湿(一方) 7
水肿(十方) 8
肾脏水肿(二方) 8
气臌水臌(一方) 9
腹胀肢肿(一方) 9
肿胀(一方) 9
中满腹胀(三方) 9
臌胀(一方) 9
气虚肿胀严重(二方) 9
一切水肿湿肿气肿四肢肿 9
(二方) 9
肝胃诸症 10
病后浮肿(一方) 10
反胃噎疾(九方) 10
单腹胀(一方) 10
气臌(四方) 10
小腹坚大(一方) 10
噎嗝(八方) 11
食物猝噎(一方) 11
嗝食反胃(三方) 11
反胃(二方) 11
胃气痛不能俯仰(五方) 12
停食积聚(十一方) 12
呕哕(二方) 12
呕逆及一切杂病所引起的 12
食瓜果过多受伤(一方) 12
食后胃酸(二方) 12
干呕(一方) 12
诸气呃逆(二方) 12
呃逆不止(一方) 12
食物吐出如喷射(一方) 12
食豆不消(一方) 13
食面不消(二方) 13
气结聚心下不散(一方) 13
心胃疼(三十三方) 13
一切腹痛(一方) 15
阴毒腹痛(一方) 15
交接阴毒腹痛欲死(一方) 15
腹中虫积作痛(二方) 15
两胁胀满(一方) 15
腹痛 15
痰气结胸(一方) 15
胸膈以上痛(一方) 15
血胀腹痛(一方) 16
瘀血腹痛(二方) 16
虫积腹痛(一方) 16
痢疾泻泄 16
痢疾(九方) 16
厥逆腹冷痛(一方) 16
阴毒腹痛厥逆唇青囊缩六脉欲绝(一方) 16
急猝心腹痛牙关紧闭(一方) 16
冷气腹痛(一方) 16
腹中痛块如刀刺(一方) 16
久痢(四方) 17
白痢如鱼冻色(一方) 17
血痢不止(二方) 17
休息痢及疳泻(一方) 17
噤口痢(二方) 17
暴痢脱肛(一方) 17
久泻(一方) 18
久痢便血(一方) 18
赤痢(一方) 18
肠风下血(二方) 18
久痢不止(一方) 18
红痢不止(一方) 18
肠风脏毒(一方) 18
休息痢(二方) 18
久泄不止(一方) 18
脾泄不止(二方) 19
水泻(五方) 19
喘嗽 19
咳嗽(九方) 19
久嗽不愈(五方) 20
咳嗽肺痿咯血(一方) 20
咳嗽气喘(一方) 20
痰火喘咳(一方) 20
喘嗽(四方) 20
吐血(十二方) 21
失血 21
哮喘(三方) 21
气猝上奔喘急欲死(一方) 21
咯血痰内带血丝(五方) 22
男女忧虑呕血(一方) 22
鼻衄(十二方) 22
耳鼻流血不止(一方) 23
九窍出血(四方) 23
毛孔出血(四方) 23
脉溢症(一方) 23
精竭出血(一方) 23
大便下血(十方) 23
大小便血(五方) 24
猝然失音(四方) 24
失音 24
下血危急(一方) 24
小便尿血(五方) 24
酒毒酒积下血(一方) 24
脏毒下血(一方) 24
便下脓血(一方) 24
失音不语(一方) 25
惊吓不言(一方) 25
无故声哑(二方) 25
阴虚失音(二方) 25
三消症 25
三消(三方) 25
消渴(三方) 25
饮食善饥(二方) 25
各种黄病(一方) 26
全身黄肿(一方) 26
黄胖病(一方) 26
食茶叶面黄(一方) 26
黄疸(七方) 26
黄疸 26
黄疽变黑已成危症(三方) 26
疝气 27
小肠疝气(八方) 27
寒疝(二方) 27
小肠气痛(二方) 27
偏坠(三方) 27
米症(一方) 28
蛇症(五方) 28
肉症(一方) 28
发症(一方) 28
食粽成痞(一方) 28
腹中硬块(四方) 28
症瘕痞块 28
食积血痞(三方) 28
大便热闭(二方) 29
酒醉小便不通(一方) 29
二便不通(五方) 29
大便不通(二方) 29
大便虚闭(三方) 29
二便不通 29
龟鳖症(二方) 29
小便不通(十三方) 30
小便不通遍身水肿(一方) 30
癫狂癎症 30
癫狂(一方) 30
狂痫(一方) 30
痴笑不止(一方) 30
痧症霍乱中暑 31
羊痫风(四方) 31
黑痧(一方) 31
乌痧胀(一方) 31
痫症及抑郁癫狂风痰迷闷 31
惊忧发狂(一方) 31
邪狂瘫痫(一方) 31
(二方) 31
痧症垂危尿屎已出(二方) 32
绞肠痧心腹痛(二方) 32
癍痧(二方) 32
风寒痧症如死去者(一方) 32
阴阳痧(一方) 32
干霍乱(十方) 32
各项痧症及受暑昏晕不省人事(一方) 33
中暑昏倒时气欲绝(二方) 33
吊脚痧(一方) 33
缠腰痧(一方) 33
夹色伤暑(一方) 33
绞肠霍乱(二方) 33
霍乱吐泻(二方) 33
霍乱转筋(七方) 33
中风中暑中寒中气中毒中恶及干霍乱等一切猝暴之症(一方) 34
中暑(三方) 34
阴暑(一方) 34
伤暑出丹(一方) 34
暑月暍死(二方) 34
疟疾 34
疟疾(五方) 34
虚劳咳嗽(一方) 35
咳嗽已久肺痿咯血(一方) 35
传尸痨症(一方) 35
虚劳(二方) 35
痨瘵虚损 35
久疟不止(二方) 35
久嗽痨嗽(二方) 35
尸痨(一方) 36
干血痨(一方) 36
稀屎痨(一方) 36
痨病日久有虫者(二方) 36
盗汗(一方) 36
失眠(二方) 36
夜梦遗精(一方) 36
气虚遗尿(一方) 36
精寒无子(一方) 36
足痿不能行(一方) 37
五淋(九方) 37
淋病 37
脱阳危症(二方) 37
脚软(一方) 37
阳痿(一方) 37
肾漏(一方) 37
肾虚腰痛(一方) 37
热淋涩痛(二方) 38
淋痛(二方) 38
血淋(六方) 38
石淋(二方) 38
砂淋(九方) 38
小便不通(三方) 39
小便不时(二方) 39
小便滴沥或有或无(二方) 39
白浊白带(六方) 39
赤浊(一方) 39
白秃头疮(三方) 40
赤秃头疮(二方) 40
发中火珠疮(一方) 40
小孩秃疮(三方) 40
头面诸症 40
头上生痈疖(六方) 40
外科 40
发边疽年久不愈(一方) 40
秃疮(一方) 41
头生白屑痒极难忍(一方) 41
头面生疮常痒久治不愈(二方) 41
面生疙瘩时流黄水(一方) 41
面上似癣非癣似疥非疥 41
(一方) 41
面生黑疽(一方) 41
眉烂毛脱(一方) 41
痄腮(九方) 41
鼻子诸症 42
鼻痔(一方) 42
鼻内生疮(二方) 42
鼻疳(一方) 42
腮漏久治不愈(一方) 42
燕窝疮(二方) 42
癞风眉落(一方) 42
穿掌腮毒(一方) 42
鼻内外生疮(一方) 43
酒渣鼻(二方) 43
鼻瘜肉(二方) 43
鼻渊(六方) 43
鼻塞出水日久不闻香臭(一方) 43
耳朵诸症 43
耳底肿痛时流脓血(十方) 43
耳疮(一方) 44
耳疔(一方) 44
耳疳(三方) 44
耳内有虫时流脓血(一方) 44
伤耳成疮常流脓水(一方) 44
耳痈(一方) 44
咀唇四周生疮如黄蜡(一方) 45
唇边生疮久不愈(一方) 45
唇破生疮(一方) 45
口唇干裂红肿(一方) 45
驴咀风(二方) 45
口角生疮(二方) 45
口疮口疳喉痛久泄口舌生疮(一方) 45
口唇肿黑痛痒难忍(一方) 45
口舌诸症 45
耳边生疮逐渐溃烂(一方) 45
耳下生疮(一方) 45
耳内外生疮(二方) 45
耳核肿痛(一方) 45
口舌生疮(二方) 46
舌肿不消(一方) 46
木舌肿强(四方) 46
舌忽肿大(二方) 46
舌长过寸(四方) 46
舌无故出血(五方) 46
舌硬出血(一方) 46
猝然舌大咽喉闭塞(三方) 46
重舌喉痹(一方) 47
小舌上生红泡(一方) 47
牙疳(四方) 47
牙齿诸症 47
舌下有痰状物(一方) 47
舌溃烂(一方) 47
重颚重龈重舌(一方) 47
小舌落下(一方) 47
牙龈疼牙龈破烂及牙齿全落(一方) 48
满口牙龈出血(三方) 48
牙龈红肿(一方) 48
软牙疮(一方) 48
牙旁结核(一方) 48
咽喉诸症 48
一切喉症(八方) 48
喉闭乳蛾(十一方) 49
缠喉风痹(三方) 49
咽生瘜肉(一方) 50
喉毒(一方) 50
咽喉生疔(一方) 50
咽喉不通牙关紧闭不省人事(二方) 50
喉痈已破疮口不收(二方) 50
喉痈(二方) 50
喉痹肿痛不能下药(三方) 50
锁喉(四方) 50
烂喉痧(二方) 51
喉内生疮鼻孔亦烂(一方) 51
喉癣(一方) 51
喉内生肉(一方) 51
喉中生珠(一方) 51
颈项诸症 51
脑后发(一方) 51
脑后续(四方) 51
颈上生疮(一方) 51
瘰疬疮(十四方) 52
对口疮(五方) 52
疬?不收口(一方) 53
瘰疬破烂及胸腋(八方) 53
鼠瘘(一方) 54
担肩疮(二方) 54
上肢诸症 54
鹅掌风(二方) 54
手心肿痛(一方) 54
手足指肿痛(三方) 54
手指天蛇头(二方) 54
带指(一方) 54
因热毒手肿痛欲脱(二方) 55
擎疽(四方) 55
痒缠绵(一方) 55
手指及掌心生黄白脓泡痛 55
指缝合虎口生疮(三方) 55
虎口毒(一方) 55
甲疽(二方) 55
黄鳅指毒(二方) 55
腿痒难忍(一方) 56
附骨疽(二方) 56
人面疮(三方) 56
膝上生痈(一方) 56
膝疮肿烂(三方) 56
膝盖上生疮(一方) 56
鹤膝风(三方) 56
下肢诸症 56
赤游风(四方) 57
腿肚生疮(一方) 57
腿胫骨疮(四方) 57
烂腿(一方) 57
臁疮腿(十六方) 57
脚趾缝湿烂(四方) 58
脚丫奇痒(二方) 58
年久烂脚(一方) 59
脚气(七方) 59
脚气红肿痛甚(六方) 59
脚跟开裂(二方) 60
脚底皮肉生泡疼痛难行(一方) 60
脚生鸡眼(四方) 60
脚上生茧(一方) 60
蚁疬(一方) 60
脚上因暑热手抓烂成疮(一方) 60
脚上风疮(一方) 60
行路足底起泡(一方) 60
寒湿脚气(一方) 60
脚瘾(一方) 60
胸胁腹背诸症 61
乳疮(四方) 61
乳痈(十四方) 61
乳痈乳岩(一方) 62
肺痈(八方) 62
乳头裂疮(五方) 62
乳岩(一方) 62
乳痈已成但未破(一方) 62
乳岩已破(一方) 62
乳痈溃烂很深(三方) 62
产后勒乳成痈(一方) 62
胁下漏疮时流黄水(一方) 63
胁疽(一方) 63
狐臭(五方) 63
心窝成漏脓血时流(一方) 63
胸臆生痈未溃(一方) 63
腋下瘤瘘(一方) 63
脐眼出水(一方) 64
脐肉溃烂(一方) 64
肠痈(三方) 64
发背初起(十一方) 64
阴部诸症 65
阴囊及阴茎皆热肿(一方) 65
阴囊肿痛(十三方) 65
发背臭腐(一方) 65
阴症发背不痛(一方) 65
发背危急(三方) 65
阴头生疮(一方) 66
下疳阴痒(一方) 66
下部疳疮(二方) 66
烛卸疳(一方) 66
阴囊痛欲断(一方) 66
烂阴囊(一方) 66
阴囊奇痒(六方) 66
绣球风(二方) 66
横痃(一方) 67
鱼口便毒(九方) 67
妇人阴内生疮(一方) 67
阴头生疮(二方) 67
便痈(三方) 67
囊痈(一方) 67
骑马痈(二方) 68
坐板疮(四方) 68
肛门生疮(一方) 68
肛门暴肿(一方) 68
痔漏脱肛 68
痔疮(十六方) 68
血痔(一方) 69
儿乳痔(一方) 69
肠痔下血(一方) 70
痔漏脱肛(一方) 70
肛门肿痛(一方) 70
脱肛(十一方) 70
皮肤诸症 70
头面花癣(三方) 70
酒痔(一方) 70
各种癣疮(十一方) 71
年久松皮癣(一方) 71
牛皮癣(五方) 71
十种丹毒(九方) 72
火丹毒(一方) 72
赤游风(二方) 72
缠腰丹毒(一方) 72
疥疮(五方) 72
骑马癣(一方) 72
遍身风痒起疙瘩(四方) 73
热毒湿疮(一方) 73
蚂蚁毒(一方) 73
遍身生燎泡(一方) 73
筋?瘩(一方) 73
天泡疮(三方) 73
黄水疮(二十方) 73
血风疮(二方) 74
赘瘤(四方) 74
汗癍症(三方) 75
白癜风(三方) 75
风癍症(二方) 75
紫云风(一方) 75
赘疣(一方) 75
粉瘤(一方) 75
?子(二方) 75
冻伤和烫伤 76
手足冻裂出血(二方) 76
脚趾冻伤欲脱(二方) 76
冻疮溃烂(一方) 76
手足冻疮(十一方) 76
火烧水烫伤(二十方) 76
马咬及马踏伤(三方) 78
猫咬伤(一方) 78
虎狼熊伤(二方) 78
鼠咬伤(一方) 78
爆竹火药伤(四方) 78
火伤热油伤(三方) 78
各种损伤 78
毒蛇咬伤(五方) 79
多脚虫伤(一方) 79
蛇缠人(二方) 79
射工伤人(一方) 79
狗咬伤(三方) 79
诸恶虫伤(一方) 79
蜈蚣咬伤(三方) 79
鸟黄蜂咬(一方) 80
壁虎伤人(一方) 80
诸虫兽咬伤(一方) 80
疯狗咬伤(三方) 80
跌打损伤(八方) 80
破伤血流不止(四方) 81
骨碎骨折(九方) 81
跌扑伤筋肿痛(九方) 82
跌打损伤气绝不能言者(五方) 82
车辗及坠马伤(二方) 82
金疮并木石伤(一方) 82
损伤缩筋年久不愈(一方) 82
眼目打伤或青肿(三方) 83
戳伤肠出(一方) 83
脚趾割破久不收口(一方) 83
损伤碎骨在内作脓(一方) 83
骑马伤股破烂(一方) 83
跌打损伤愈后行动不便(一方) 83
碰伤耳鼻(一方) 83
挖耳损伤(一方) 84
铜铁及一切杂物入肉(三方) 84
箭头或铁针入肉(二方) 84
跌打损伤不食者(二方) 84
跌打牙动(一方) 84
咬伤舌尖(一方) 84
舌割伤将断(四方) 84
喉内戳伤饮食不下(一方) 84
竹木刺入肉(五方) 85
磁片入肉(一方) 85
鱼骨及各种骨入肉(一方) 85
破伤风(五方) 85
其它 85
翻唇疔(四方) 85
疔毒(六方) 85
红丝疔(一方) 86
疔疮初起(一方) 86
镰刀疔(一方) 86
疔疮(二方) 86
疔肿(二方) 86
马咀疔(二方) 86
唇上生疔(二方) 86
鱼脐疔疮头黑(一方) 87
血疔(二方) 87
疔疮走黄(一方) 87
一切疔疮恶毒痈疽(一方) 87
杨梅疮(三方) 87
一切痈疽(一方) 87
无名肿毒(五方) 88
瘭疽疮(四方) 88
多骨疽(一方) 88
脱骨疽(二方) 88
手足罗纹生疮(一方) 88
翻花疮(一方) 88
一切阳症恶疮(四方) 89
恶疮似癞久不愈(二方) 89
诸疮不收口(十方) 89
恶疮肿毒(一方) 89
恶疮(一方) 89
痈疽或疮痂作痒(三方) 89
瓜藤疮(一方) 89
疮起胬肉翻花(一方) 90
疮皮厚不出头(一方) 90
妇科 91
调经 91
经水不通(七方) 91
干血气痛(一方) 91
经行不止(三方) 91
妇人血枯(一方) 91
崩中 91
妇人血晕(一方) 91
妇人血黄(一方) 91
白带(四方) 92
白淫(一方) 92
赤白带下(四方) 92
崩中腹痛(一方) 92
妇人血崩(十一方) 92
带下诸症 92
五色带下(一方) 93
白带白淫(一方) 93
胎前诸症 93
胎前心痛(一方) 93
胎前腹痛(一方) 93
胎前腰痛(一方) 93
胎伤结血心腹痛(一方) 93
胎前咳嗽(一方) 93
胎前疟疾(一方) 93
孕妇遍身瘙痒(一方) 94
胎动下血不安(三方) 94
胎动不安(一方) 94
孕妇风寒不省人事(一方) 94
儿鸣腹中(一方) 94
胎前痢疾(三方) 94
孕妇胎坠(一方) 94
胎压尿闭(一方) 94
孕妇患淋(一方) 94
胎上冲心(二方) 94
孕妇舌出血不止(一方) 94
跌扑动胎腹痛下血(一方) 95
月数不足胎死腹中(一方) 95
孕妇伤寒护胎儿(一方) 95
临月易产法(一方) 95
临产诸症 95
小产(四方) 95
孕妇心忡(一方) 95
胎漏(四方) 95
孕妇乳肿作痛(一方) 95
误服药胎欲堕(一方) 95
胞衣先破不产(二方) 96
交骨不开(一方) 96
胞干难产(五方) 96
逆产横生(六方) 96
临产晕绝不省人事(一方) 96
盘肠产子肠不收(三方) 96
胞衣不下(七方) 96
产后下血不止(五方) 97
(二方) 97
产后血逆上攻心烦闷刺痛 97
产后口干舌缩(一方) 97
产后鼻衄(一方) 97
产后阴肿(一方) 97
产后空腹痛(一方) 97
产后诸症 97
产后中风(五方) 98
产后血块疼痛(一方) 98
(一方) 98
产后六至七日大小便结塞 98
产后痢(六方) 98
产后流尿(一方) 98
产后淋漓(一方) 98
产后遗尿(二方) 98
产后气逆(一方) 98
产后崩中(一方) 99
产后血闷(一方) 99
止乳(一方) 99
下乳(一方) 99
产后口噤(一方) 99
产门不闭(二方) 99
乳汁清少(二方) 99
乳孔塞痛(一方) 99
乳汁不通(二方) 99
乳肿(二方) 99
产后阴肿痛或手足弯曲不能伸舒(二方) 100
产后血气痛不可忍(一方) 100
产后呕水(一方) 100
产后血晕(四方) 100
产后血崩(一方) 100
产后舌出不收(一方) 100
产后阴户生虫(一方) 100
产后尿脬破损小便直流(一方) 100
产后肠出不收(一方) 100
产后尿血(一方) 100
产后吹乳(二方) 100
子宫翻出(四方) 101
阴茄(四方) 101
阴挺(二方) 101
阴毛虫痒(三方) 101
阴吹(一方) 101
阴户疼痛(一方) 101
阴肿(一方) 101
其它 101
产后阴翻(一方) 101
乳忽缩入(一方) 102
脏躁(一方) 102
痘后两眼难开(二方) 103
痘入目生翳(三方) 103
眼中出痘(二方) 103
痘疹入目(一方) 103
眼中出痘眼皮水肿(一方) 103
眼中生痘(三方) 103
痘疹类 103
儿科 103
眼中出痘眼内脓血(一方) 103
痘症小便不通(一方) 104
痘毒溃烂(一方) 104
痘烂生蛆(一方) 104
痘痈及痘烂(一方) 104
痘疹抓破(二方) 104
痘疮胀痛(一方) 104
阴户有痘(一方) 104
痘后口角流涎(一方) 104
痘疮口噤(一方) 104
舌与鼻孔生痘(三方) 104
痘症大便不通(一方) 104
痘疮溃烂(三方) 105
痘后余毒(一方) 105
痘后起疔(一方) 105
痘后痈毒(二方) 105
痘后生疮(二方) 105
痘疮倒靥(一方) 105
痘疹干黑不起(一方) 105
痘疮作痒(一方) 105
痘疮疳蚀脓水不绝(一方) 105
痘疮便闭(一方) 105
遍身痘烂(一方) 105
痘后发疹疹隐不出(一方) 106
疹隐不出(二方) 106
痘毒(二方) 106
痘不起浆(一方) 106
痘粒黑陷身体发搐(二方) 106
痘后腮项耳后生肉核(一方) 106
痘发不起(二方) 106
痘将出(一方) 107
痘多不灌浆(一方) 107
痘毒(一方) 107
痘疹发癍热极(一方) 107
痘溃不能着席(一方) 107
痘不脱痂(一方) 107
痘出稀疏但呕吐不止药不能入者(一方) 107
两足无痘但足凉(一方) 107
痘疹不起(一方) 107
痘出不齐(一方) 107
痘闷邪语(一方) 107
痘发不快(一方) 107
惊风不语(十方) 108
噤口风(四方) 108
癍痘倒陷便血昏睡不醒(一方) 108
脐风(二方) 108
急慢惊风脐风类 108
急慢惊风(一方) 109
慢惊风(二方) 109
穿肠风(一方) 109
泻痢类 109
痢疾(三方) 109
赤白痢疾(一方) 109
噤口痢(一方) 109
泻泄(三方) 110
疳积类 110
五疳(八方) 110
小儿疳症发热尿如米泔大便秘结(一方) 110
小儿疳疮(一方) 111
疮毒类 111
青腿牙疳(二方) 111
小儿胎毒(八方) 111
疳泻(二方) 111
腹内虫积(一方) 111
小儿痞积(一方) 111
牙疳(五方) 111
头疮(三方) 112
赤游风(六方) 112
羊须疮(三方) 112
口边生疮(三方) 112
小儿夜啼(三方) 113
吐乳(一方) 113
吐沫不乳(一方) 113
童子痨(三方) 113
小儿受惊啼哭不止(一方) 113
杂病类 113
鹅口疮(五方) 113
初生小儿大小便不通(一方) 114
遗尿(一方) 114
尿血(一方) 114
小儿疝气(一方) 114
胎疝(一方) 114
卵子肿(二方) 114
肾囊肿(二方) 114
肾囊赤肿(一方) 114
囊缩(一方) 114
儿童龟背(一方) 114
腹痛(二方) 114
爱食壁土(二方) 115
小儿中暑(一方) 115
脐肿(二方) 115
小儿痰喘(一方) 115
小儿囟门肿大(一方) 115
语迟(一方) 115
脱肛(四方) 115
小儿疟疾(一方) 115
小儿失音不语(一方) 115
脐疮(二方) 115
锁喉(一方) 116
误吞木屑(一方) 116
误吞铁物(一方) 116
误食铜质物(一方) 116
木刺入眼(一方) 116
误吞蚂蝗(一方) 116
流涎(一方) 116
小儿浮肿(一方) 116
小儿初生无皮(二方) 116
小儿初生口内有泡上颚及牙龈或有白泡点(一方) 116
小儿初生足趾向后(一方) 116
小儿初生两腮硬肿或口内生疮或生马牙或重舌木舌吐舌及口不开不食乳等症(一方) 116
误吞针(三方) 117
目赤肿翳遮睛或目痛连脑多泪(二方) 118
眼白珠发红微痛(一方) 118
肝热目痛夜间痛甚(一方) 118
暴发火眼(十一方) 118
眼科 118
眼疾(一方) 119
目黑睛上有星点(一方) 119
目中浮翳遮睛(六方) 119
胬肉复瞳缠绵难愈(二方) 119
目疾时愈时发(一方) 119
目障成瞽(一方) 119
眼角和眼皮赤烂(四方) 119
眉毛倒睫(一方) 120
目不能远视(二方) 120
青盲内障(二方) 120
夜盲眼(四方) 120
目视一物如两物(一方) 120
白眼球忽黑毛发坚如铁能饮食而不能言其形如醉(一方) 121
眼胞生珠生菌坚凝不痛(二方) 121
眼珠缩入(一方) 121
目中生管或生胬肉(二方) 121
损眼破睛(一方) 121
飞砂入目(三方) 121
石灰入目(一方) 121
塵屑入目(二方) 121
烟灰入目(一方) 121
生漆入目(一方) 121
蟾酥入目(一方) 122
竹木刺入目(一方) 122
飞丝入目(六方) 122
麦芒入目(二方) 122
杂病 123
头面诸症 123
雷头风痛(一方) 123
头旋(一方) 123
猝然头痛(一方) 123
虫头痛(一方) 123
偏正头风(二方) 123
头风畏冷(一方) 123
头风痛日久瞽目(二方) 123
头痛头旋目眩眼疾(一方) 123
冬天面唇破裂(一方) 123
风虫牙痛(二方) 124
牙痛(八方) 124
牙齿日长(二方) 124
大病后发落不生(一方) 124
牙齿诸症 124
秃头(二方) 124
发落不生(一方) 124
齿自动及为物伤动欲落(一方) 125
食酸过多牙齿发酸(一方) 125
取坏牙(一方) 125
牙齿稀疏(一方) 125
老年免落牙(一方) 125
牙齿不生(一方) 125
蛀牙痛(三方) 125
各种牙痛(一方) 125
蚂蚁入耳(二方) 126
诸虫入耳(七方) 126
耳内干痛(一方) 126
耳聋(六方) 126
耳朵诸症 126
蜈蚣入耳(一方) 127
壁虎入耳(一方) 127
蚂蝗入耳(一方) 127
蚰蜒入耳(五方) 127
豆类入耳(一方) 127
水银入耳(一方) 127
耳中有物不出(一方) 127
鼻子诸症 127
鼻流清涕不止(一方) 127
鼻内生虫(二方) 127
喉间觉有泡(一方) 128
一切喉症(二方) 128
鱼骨鲠喉(二方) 128
鸡骨鲠喉(四方) 128
咽喉诸症 128
鼻毛长出(一方) 128
诸物入鼻胀痛不出(一方) 128
喉中结气(一方) 128
骨鲠(四方) 129
肉骨鲠(一方) 129
诸骨卡喉(二方) 129
铁针误入咽喉(五方) 129
竹木刺入喉(二方) 129
误吞豆入气管(二方) 129
田螺卡喉(一方) 129
稻谷卡喉(一方) 129
手足风痛漏肩风湿气作痛 130
脚上转筋(一方) 130
腿痛转筋气冲入腹(二方) 130
两足痛如刀割(一方) 130
(一方) 130
油灰指甲(一方) 130
桃叶卡喉(一方) 130
受寒足痛(一方) 130
手足掣痛(二方) 130
四肢诸症 130
竹木卡喉(一方) 130
竹叶卡喉(一方) 130
胁痛(二方) 131
腰胀(一方) 131
其它 131
酒风脚(二方) 131
大脚趾缝中生毛(一方) 131
手指痛(一方) 131
手足雁风(一方) 131
手足麻木(二方) 131
指头怕冷(一方) 131
臂腿闪拗(一方) 131
闪挫腰痛(三方) 132
气串痛症(二方) 132
腰痛(三方) 132
腹中伤水(一方) 132
腰脚湿风作痛不能履地(一方) 132
怔忡(一方) 132
真心痛(一方) 132
气症(一方) 132
瘟病愈后因饮而复发者(一方) 132
风湿痛(三方) 133
症疰(二方) 133
脚气冲心(二方) 133
异乡水土不服上吐下泻(一方) 133
身上忽现蛇形痛不可忍(一方) 133
惊死(一方) 133
脱肛(一方) 133
夜多小便(一方) 133
睡中遗尿(三方) 133
下焦虚冷小便多(一方) 133
阴阳易病(一方) 133
阴茎中痛(一方) 134
阳物挺胀(一方) 134
缩阴症(一方) 134
阴冷闷痛次气入腹胀满难忍(一方) 134
寸白虫(六方) 134
大肠出虫(一方) 134
大肠挺出(一方) 134
自头麻木向下至心窝由足向上麻至膝(二方) 134
遍身忽然肉出如锥痒而且痛(一方) 134
截肠怪症(一方) 134
唇干裂痛出血(一方) 135
(一方) 135
伤寒热病后舌出寸余不收 135
下颏脱落(一方) 135
口臭(四方) 135
舌忽缩入(一方) 135
口唇紧小不能开合(二方) 135
腿痒难忍(一方) 135
脚生鸡眼(一方) 135
足臭汗足(一方) 135
八角虱(三方) 135
中诸鱼毒(四方) 136
中蚂蝗毒(二方) 136
中鱼鳖蛤蟆毒(一方) 136
中鲀鱼毒(一方) 136
中一切蕈毒(一方) 136
中蟹毒(四方) 136
中鱼鳖鳝及死畜毒(一方) 136
中河鲀鱼及狗肉毒(二方) 136
中毒急救 136
中断肠草毒(一方) 137
中诸鸟肉毒(一方) 137
中野芋毒(一方) 137
中硫磺毒(三方) 137
中鹅鸭血毒(一方) 137
中鸡肉毒(二方) 137
中丹药毒(一方) 137
中白果毒(一方) 137
中酒毒经日不醒(一方) 137
中斑蟊毒(二方) 137
中水果毒(一方) 137
中豆腐毒(一方) 138
中巴豆毒(一方) 138
中雄黄毒(一方) 138
中碱水毒(一方) 138
中诸瓜毒(一方) 138
中木瓜毒(一方) 138
中水毒(一方) 138
中各种毒腹中不快(二方) 138
中腐肉脯毒(一方) 138
中银器锈毒(一方) 138
中冰片毒(一方) 138
食物中毒(一方) 138
中鸩酒毒(一方) 138
中杏仁毒(二方) 138
中瘟猪肉毒(一方) 139
中桐油毒(三方) 139
中铅粉毒(四方) 139
中水银毒(二方) 139
中药毒鸩毒(二方) 139
中六畜肉毒(一方) 139
中瘟马肉毒(一方) 139
中瘟牛肉毒(二方) 139
中自死牲畜肉毒(一方) 139
中野蕈灵芝毒(一方) 139
中钩吻毒(一方) 139
蛊中膈上(一方) 140
中金蚕蛊毒(一方) 140
中蛊毒吐血(一方) 140
中鸦片毒(三方) 140
中砒毒(七方) 140
(二方) 140
中砒毒时间过长不能吐者 140
不明中何种毒(一方) 140
中蛊毒(一方) 140
中盐卤毒(五方) 141
误食金银(五方) 141
误食铜(一方) 141
误食铁(一方) 141
误食铁骨等物(一方) 141
误吞金箔(一方) 141
误食蜈蚣(二方) 141
中游波虫毒(一方) 141
中百蛊毒(二方) 142
溺死(三方) 142
烟火熏死(一方) 142
中煤气毒(二方) 142
食鸭蛋不消(一方) 142
中飞丝毒(一方) 142
蝎螫(三方) 142
中蜘蛛毒(一方) 142
食鸡蛋闷绝(一方) 142
冻死(二方) 143
缢死(三方) 143
入井冢受伏气(三方) 143
中恶猝死(四方) 143
中木鳖子毒(一方) 143
烧酒醉死(一方) 143
因服轻粉中毒口破(一方)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