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藏族文化走过的历程,可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即史前时期的藏族文化、苯教统治时期的藏族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和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这四个时期,既神魂一致,又各具特色。史前时期的藏族文化以泛灵崇拜和祭把禳祓为特点,是藏文化的根脉;苯教时期的藏族文化以三界观念和二元论为特点,是藏人独特的哲学理念和生活特点的形成和确定时期;藏传佛教文化时期的藏族文化是以佛教哲学为指导,以活佛转世制度为特点,是藏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体系庞大,结构宏伟,气势雄浑,风格独特;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藏族文化有了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藏族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为特点,是藏族新文化发展的生长点和基础。这里讨论的所谓藏族文化主要是指藏传佛教时期的藏族文化。用活佛转世的方法解决教派领袖的接班、继承问题,是藏人对佛教文化的一大创造,也是当今世界藏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不同教派的众多转世活佛中,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是当今世界的活佛,是近300年西藏社会政教运作的核心。一、转世活佛的由来藏、汉佛教名称不同,意义相近,所谓活佛,是汉族称呼,藏语称“知格”(sprul-sku),均指转世者、化身,赵朴老对其之解释比较通俗而全面。他说,佛教界的人都知道,佛菩萨转世,包括西藏活佛的转世,目的都是行菩萨愿,救人救世的。活佛和菩萨都是以发愿为本,行愿为宗,一世不成,转世再来,所以叫乘愿再来,即再来继续行愿也。这个愿就是密教尊称的“三昧耶”,就是活佛和菩萨的“平等本誓”。违背了这个愿,就是违背了“平等本誓”,违背了“三昧耶”。乘愿再来,就要寻找灵童。藏传佛教中创立活佛转世制度的是噶玛噶举派。噶玛噶举派的创世人都松钦巴师从塔布拉杰,先后从宁玛巴学习“大圆满”法,从萨迦巴学习“道果”法,1187年修粗浦寺,声名显赫,为一代宗师。都松钦巴去世11年后噶玛拔希(1204—1283年)出生,师从都松钦巴再传弟子崩扎巴(spom-prag-pa),成为一代名僧,讲经说法,广收门徒。此时正是蒙古帝国兴起之时,整个藏族地区也处在剧烈变化时期。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汗国,甘、青地区藏人归顺蒙古。成吉思汗曾致信萨迦派大喇嘛愿意皈依佛法。1229年,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继汗位,将甘、青及西夏旧地划归其二子阔端(1206—1251年)。阔端驻守凉州,后世称其为凉州王。1239年阔端命大将多达那波入藏驻扎在拉萨北部热振寺一带,对西藏形成强大的军事威胁。藏区各地方势力和各教派领袖也都积极奔走,准备抗击蒙古军队。本来一触即发的战争,由于另外一些因素的介入而有了新的变化。大约是由于先期归顺蒙古的那些藏传佛教僧人们的斡旋和多达那波了解到的藏区的情况,阔端对西藏的战争采取了新的策略。多达那波在西藏了解到:在西藏,噶当派的寺庙多,达隆噶举派法王的德行高,止贡噶举派的京俄大师很有法力,萨迦班智达的学问,并且建议阔端迎请萨班到凉州会晤。阔端接受此建议,致函邀请萨班到凉州会晤。1244年,62岁的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带着八思巴、恰那多吉两个幼小的侄子前往凉州,于1246年到达,1247年见到阔端,深得阔端的信任,遂写的《告蕃人书》,以金、西夏等灭亡的实例,劝说西藏各界归顺蒙古。1251年,萨班和阔端均在凉州辞世,蒙哥汗继位,阔端的辖地由忽必烈统领。1253年,忽必烈南征云南,路经康区时召见噶玛拔希,要其随待左右,为噶玛拔希拒绝。噶玛拔希因何拒绝忽必烈,史家多有争论,而我以为其原因不外有三:一为蒙古军队烧杀掳掠,为其佛教信仰所不容;二为当时的忽必烈还不是大汗,噶玛拔希尚不值得为其奔走;三是此时有可能八思巴已得宠。尤其是后二款可能是主要原因。此后,噶玛拔希到内蒙古、宁夏一带传教,1256年,受蒙哥汗召见。噶玛拔希与其会晤于和林,蒙哥汗送给他一顶金边黑帽和一颗金印。1259年,蒙哥汗死。1260年,忽必烈自称大汗,封八思巴为国师。此后,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自称大汗,与忽必烈争夺汗位。1261年,阿里不哥兵败,噶玛拔希有帮助作乱之嫌,被忽必烈投入监狱,后于1264年释放,辗转八年回到粗浦寺,1283圆寂。由于当时各教派及地方势力竞争激烈,也为了使噶玛拔希的显赫声望永不泯灭,噶玛拔希次使用活佛转世制度,将1284年生于后藏贡塘地方的让琼多吉(1284—1339年)立为噶玛拔希的转世活佛,并追认都松钦巴为世活佛,噶玛拔希为第二世活佛,称噶玛噶举黑帽系。至今已传十七世。噶玛噶举派初采用活佛转世制度并不像后世这样复杂,只是一教派选择一继承人而已,其形式、内容都比较简单。二、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两大活佛系统的由来14世纪下半叶,藏传佛教已出现颓靡状态,宗教人士追逐世俗权力,致使戒律废弛,道德沦丧,西藏社会一片乌烟瘴气。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宗喀巴(tsong-kha-pa1357—1419年)大师立志整顿宗教,提倡僧人严守戒条,并以黄色僧帽表示奉持古代持戒风范。他的行动得到阐化王的支持。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的教法认为,释迦牟尼的一代正法,不外教、证两种,而一切教的正法,又摄在经、律、论三藏之中;一切“证”的正法摄在戒、定、慧三学之中。所以三藏不可偏废,三学亦须全修。对于经藏多闻深思,对于律藏努力持奉,对于论藏力求通达了悟,把菩提心、六度行作为以闻、思、修入境、行、果的纲要。在修行方法上,主张显宗密宗并修,但必须在显学的基础之上,由显入密,不可逾越。与其他专修密法的教派有明显的不同。他的思想集中地表现在所撰《菩提道次第》和《密宗道次第》、《辩了不了义》、《五次第明灯》等著作中。宗喀巴大师整饬佛教,让僧人恪守清规,在当时的西藏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大师谢世后,其事业落在弟子们身上。先是由贾曹杰(1364—1432年)继承法位,后由克珠杰(1385—1438年)继承法位,史称“师徒三尊”。除贾曹杰和克珠杰外,宗喀巴弟子中知名的有:嘉样却杰(1379—1449年),于1416年建哲蚌寺,释迦意希(1352—1435年),1414年明永乐皇帝封其为“西天佛子大国师”,1435年建成色拉寺(se-ra),1434年又被明宣宗封为大慈法王;根敦珠巴(1391—1474年)是宗喀巴小的一个弟子,1447年在日喀则修了札什伦布寺;朵喜饶桑布在芒域修达摩寺,其侄喜饶巴在阿里建敕赛寺,将格鲁派势力扩展到阿里地区;麦喜饶桑布,约在1437年建昌都强巴林寺,以后导出帕巴拉活佛系统。1474年,根敦珠巴辞世,格鲁派迅猛发展的势头逐渐降低。1486年,11岁的根敦嘉措(1475—1542年)被当作根敦珠巴的转世灵童迎进札什伦布寺,当时并无活佛、达赖喇嘛等称号,反而受到一些人的冷落和反对。1481年,噶玛噶举派红帽系四世活佛曲札益希(1453—1524年)指使仁蚌巴兴军万余人攻入卫地,赶走支持格鲁派的内邬宗宗本阿旺索南伦波。1493年,明孝宗朱佑堂封京俄阿格旺波为王。京俄阿格旺波未即位就死了。趁其子年幼,曲札益希实掌政权,禁止格鲁派三大寺僧参加一年一度的“默朗钦默”法会。东嘎·洛桑赤列教授在《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一书中说:“在此后二十年,由拉萨附近的噶举和萨迦派等教派的僧人参加拉萨祈愿法会。”1503年,噶玛噶举派还在拉萨之萨纳修一土丹却科寺。阿格旺波之子阿旺扎西扎巴年长继王位后,对格鲁派的态度稍转,恢复了色拉、哲蚌、甘丹三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