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
出版者说明 1
序言 1
第一章 青年时代 6
(一)家庭和学校 6
(二)燕妮·冯·威斯特华伦 12
第二章 黑格尔的弟子 17
(一)柏林的第一年 17
(二)青年黑格尔派 25
(三)自我意识的哲学 33
(四)博士论文 38
(五)《轶文集》和《莱茵报》 46
(六)莱茵议会 52
(七)斗争的五个月 60
(八)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71
(九)结婚和被逐 75
第三章 流寓巴黎 79
(一)《德法年鉴》 79
(二)哲学的展望 87
(三)论犹太人问题 93
(四)法兰西文化 99
(五)《前进报》和被逐 105
第四章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13
(一)办公室和兵营 118
(二)英国文化 126
(三)《神圣家族》 130
(四)社会主义的奠基 140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 146
第五章亡命布鲁塞尔 146
(二)真正的社会主义 150
(三)魏特林和蒲鲁东 156
(四)历史唯物主义 163
(五)《德意志—市鲁塞尔报》 173
(六)共产主义者同盟 181
(七)布鲁塞尔的宣传 186
(八)《共产党宣言》 194
第六章革命和反革命 201
(一)二月和三月的日子 201
(二)六月的日子 204
(三)对俄战争 209
(四)九月的日子 216
(五)科伦的民主派 223
(六)弗莱里格拉特和拉萨尔 228
(七)十月和十一月的日子 232
(八)伏击 238
(九)又一次伏击 245
第七章流寓伦敦 249
(一)《新莱茵评论》 249
(二)金克尔案件 255
(三)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分裂 260
(四)流亡中的生活 269
(五)雾月十八日 276
(六)科伦共产党人案件 282
第八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 292
(一)天才和社会 292
(二)无双的联盟 300
(一)欧洲政治 309
笫九章 克里木战争和危机 309
(二)大卫·乌尔卡尔特、哈尼和琼斯 316
(三)家庭和朋友 320
(四)1857年的危机 329
(五)《政治经济学批判》 336
第十章王朝的兴替 346
(一)意大利战争 346
(二)同拉萨尔的争论 353
(三)流亡者之间的新斗争 363
(四)插曲 375
(五)《福格特先生》 383
(六)家事和私事 388
(七)拉萨尔的鼓动 400
(一)成立 413
第十一章 国际的创始 413
(二)国际的成立宣言和章程 421
(三)同施韦泽的决裂 429
(四)伦敦第一次代表会议 435
(五)德国战争 444
(六)日内瓦代表大会 453
第十二章《资本论》 465
(一)阵痛 465
(二)第一卷 469
(三)第二卷和第三卷 481
(四)《资本论》的遭遇 493
第十三章 国际的全盛时代 501
(一)英国、法国、比利时 501
(二)瑞士和德国 509
(三)巴枯宁的鼓动 518
(四)社会主义民主同盟 527
(五)巴塞尔大会 534
(六)日内瓦的纷争 541
(七)《机密通知》 549
(八)爱尔兰大赦和法国全民投票 555
第十四章 国际的衰微 559
(一)色当以前 559
(二)色当以后 567
(三)法兰西内战 576
(四)国际和公社 584
(五)巴枯宁主义的反对派 592
(六)伦敦第二次代表会议 604
(七)国际分裂的根源 611
(八)海牙代表大会 618
(九)余痛 629
第十五章 最后十年 638
(一)马克思在家里 638
(二)德国社会民主党 645
(三)无政府主义和东方战争 655
(四)曙光 659
(五)暮色 670
(六)最后一年 673
著者关于参考文献的说明 679
译者注释 693
马克思传记年表 783
人名索引 790
人名译名对照表 835
报刊索引 858
报刊译名对照表 868